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面积脑梗塞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部分病例易误诊为“脑出血”。如不尽快明确诊断,积极早期动脉溶栓,预后较差,死亡率高。我院自1997年以来治疗2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经CT扫描排除脑出血后,分别采用尿激酶两种方法动脉内注射,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治疗儿童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inger‘s法,超选择插管行部分脾栓塞治疗患儿22例,选用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栓塞范围控制在60%-80%。结果:患儿在术后1个月血小板升至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栓塞前后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儿童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保留小儿的免疫功能,且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64层与320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及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64层(64层CT组,20例共38枚支架)和32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320层CT组,42例共64枚支架)资料,对比两组图像质量、患者心率、有效辐射剂量(ED),并以CAG为"金标准"评价64层及320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能力。结果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率、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5/5)、92.31%(24/26)、71.43%(5/7)、100%(24/24)及93.55%(29/31);320层螺旋CT分别为100%(11/11)、95.65%(44/46)、84.62%(11/13)、100%(44/44)及96.49%(55/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64层及320层螺旋CT均可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320层螺旋CT对患者心率的要求更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宫颈妊娠保守性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10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2例宫颈妊娠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中,1例行子宫全切术,31例选择保守性治疗,其中16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 chemotherapy,UAEC)后刮宫术,15例行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后刮宫。比较两组保守治疗患者的成功率、血β-HCG下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UAEC+刮宫组的治疗成功率为100.0%,MTX+刮宫组的成功率为80.0%;UAEC+刮宫组的血β-HCG下降时间明显短于MTX+刮宫组(P=0.001);MTX+刮宫术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UAEC+刮宫组(P=0.004);UAEC+刮宫组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MTX+刮宫术组(P=0.103)。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化疗(UAEC)后刮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宫颈妊娠的方法,该法出血少,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后椎间盘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术后椎间盘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对治疗方法加以总结.结果 18例术后椎间盘感染患者中,13例经保守抗炎治疗痊愈,5例行微创介入方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所有18例患者均经过>6个月随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总数及血沉恢复到正常水平,经过康复训练后逐渐恢复正常体力活动.结论 多数术后椎间盘感染经保守抗炎可治愈,对于难治性重度术后椎间盘感染,可优先考虑用微创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钳取式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联合盘外胶原酶化学溶核术的双介入疗法对腰椎间盘脱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双介入方法治疗经临床及影像资料确诊的腰椎间盘脱垂患者共116例,其中男68例,女48例.急性发作期患者84例,慢性期患者32例.用双介入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与早期及同期用相同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钳取式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急性发作期治疗的患者与慢性期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对不同脱垂程度的椎间盘脱垂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对患者分别进行6个月的随访,用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双介入方法治疗的优良率为72.41%,高于单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37.65%的优良率(P=0.001<0.05); 急性期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8.57%,高于慢性期患者56.25%的优良率(P=0.016<0.05);轻度脱垂治疗的优良率为75%,高于重度脱垂患者54.17%的优良率(P=0.019<0.05).结论 双介入方法结合了2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特点,可提高椎间盘脱垂介入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介入导入Ad-p53基因联合超声辐照治疗兔VX2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导向下联合超声辐照对兔VX2肝癌模型Ad-p53转染效率及该基因对VEGF、MMP2的影响.方法 青紫蓝兔42只,直视下手术,将VX2肿瘤细胞种植于肝左叶,以超声检测肿瘤生长情况.根据第14天超声检测结果,将建模成功的30只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分别给予介入导向肝动脉灌注Ad-p53(Ad-p53组)及介入导向联合超声辐照Ad-p53给药(Ad-p53+US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后第4天超声检测肿瘤大小,之后处死动物,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内p53、MMP2、VEGF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d-p53不同给药方法对野生型p5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3组动物瘤体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瘤体均有增加,但Ad-p53+US组瘤体相对较小.治疗后第4天,野生型p53水平在Ad-p53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d-p53+US组p5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d-p53组.Ad-p53+ US组血清中VEGF含量显著降低.Ad-p53组和Ad-p53+ US组肿瘤组织中VEGF及MMP2表达均减低,但以Ad-p53+US组更为明显.结论 Ad-p53基因对肝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Ad-p53经载瘤动脉介入给药联合超声辐照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纯Ad-p53灌注.  相似文献   
18.
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选择性插管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患者于发病12h内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置入6F导管鞘后.按病人体重数的2/3的肝素毫克数进行首次抗凝.并每过1h追加半量。先行全脑血管造影,将导管置于梗塞供血血管,给予尿激酶50万U加生理盐水50ml.用微量泵以60ml/h的速度推注,0.5h后以相同条件和体位造影观察血管溶通情况。未通或部分再通者,追加尿激酶25万U,生理盐水25ml。结果本组病人除5例为椎动脉系外。其余均为颈内动脉系闭塞,溶栓后即刻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16例。未通12例。神经系统功能除2例意识障碍无明显改善,余均有较明显改善。其中并发脑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选择性动脉内溶栓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永莉  杨瑞民 《医学信息》2008,21(4):569-570
目的 探讨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13例患者共成功置入支架9个,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护理要点包括:监测血压,预防动脉夹层破裂,观察下肢血运,加强抗凝治疗的护理并辅以心理护理.结论 加强对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由于髂嵴位置高于L5~S1椎间隙,使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其疗效,探讨介入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08/2003—09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通过分析及研究其髂嵴与L5~S1椎间隙的关系,对患者采取了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对穿刺针能够平行进入L5~S1间隙中部时,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PLD)方法治疗,当穿刺针无法进入L5~S1间隙或进入较浅时,应用盘外胶原酶化学溶核术,而对大多数的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穿刺针斜行进入L5~S1间隙,采用双介入疗法,即PLD 胶原酶化学溶核术。结果:PLD术25例,优19例,良5例,差1例;胶原酶溶解术8例,优4例,良2例,差2例;联合介入疗法52例,优43例,良7例,差2例。均无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4.12%(80/85),无效率5.88%(5/85)。结论:介入治疗应根据髂嵴与L5~S1椎间隙关系来选择,对于大多数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穿刺针及套管只能斜行进入L5~S1间隙,双介入疗法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腰背疼痛,恢复感觉和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