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兔基底动脉内皮细胞松弛因子(EDRF)释放及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影响。SAH 引起明显脑血管痉挛,同时明显降低了离体时乙酰胆硷(Ach)经过基底动脉诱发的生物检定环松弛,并降低了基底动脉 cGMP 含量。实验结果提示 SAH 可抑制基底动脉 EDRF 的释放及降低平滑肌胞浆中 cGMP 水平,从而降低基底动脉的松弛反应,易导致脑血管痉挛发生。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考察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抗炎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花生四烯酸、角叉菜胶复制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足部组织中COX-1、COX-2、5-LO的含量,探讨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大孔树脂对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进行分离,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对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不同洗脱部位(水洗脱部位、30%乙醇洗脱部位、60%乙醇洗脱部位、90%乙醇洗脱部位)进行抗炎有效部位筛选;采用花生四烯酸、角叉菜胶复制小鼠足趾肿胀模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液IL-1β、PGE2、LTB4、TNF-a、IL-10的含量,对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90%乙醇洗脱部位进行抗炎机制研究并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结果 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能够减少AA、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度,降低AA、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组织中COX-1、COX-2、5-LO的表达;仙鹤草90%乙醇洗脱部位能抑制小鼠耳肿胀度以及足趾肿胀度,降低IL-1β、TNF-a、PGE2的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但对LTB4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胰腺癌患者分期、血管侵犯、远处转移及手术指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组织学活检、细胞病理学诊断或综合资料确诊为胰腺癌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35例患者被手术证实有手术指征,66例患者经手术或随访资料证实无手术指征。评估18F-FDGPET/CT和增强CT及两者联用对胰腺癌分期、血管侵犯、远处转移及手术指征的影响。结果:增强CT的肿瘤检出率较18F-FDGPET/CT低(92.1%vs.100.0%,P0.05);两者联用对血管侵犯、远处转移及手术指征的评估效能较单一方法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增强CT证实为有手术指征的患者,18F-FDGPET/CT有助于更好地鉴别其是否具有真正的手术可能。结论:18F-FDGPET/CT对胰腺癌分期、远处转移及手术指征的评估效能更佳,增强CT对血管侵犯的评估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54.
本文报道了病生缺氧实验中耗氧量测定方法的改进,让学生观察到小鼠急性进行性乏氧性缺氧全过程中耗氧率和呼吸频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还表现:耗氧率和呼吸频率达最高值的时问随存活时间延长,并且后者更明显。在容积相同的闭路装置中,动物体重愈大,存活时间愈短,但是个体间的差异大。  相似文献   
55.
脂质过氧化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防治作用宋德坤,杨琼英,何洁我们测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兔基底动脉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变化,并观察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情况,以探讨氧自由基在脑血管痉挛发病...  相似文献   
56.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投入人类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加,化学物质的毒害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化学物质的毒害作用的研究,除一般急性毒性,还应注意其慢远效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性已成为目前全面评定化学物质安全性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中农药、医用药品和食品添加剂等人们接触广泛的化学物质的全面评定尤为重要。现代生物学和医学认为突变与癌肿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物质的诱变性和致癌性有着一定的平行相关,诱变性的测定可作为致癌性的短期测试手段。所以,对一种化学物质的慢远效应的研究,首先多是进行其诱变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57.
1.本文报导银耳制剂对猴急性放射病的防治作用。用15mg/kg 体重×3肌注预防或治疗给药,均能使600Rad~(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的猕猴提高死亡动物平均存活天数,减轻放射损伤症状,提高30天存活率,预防给药优于治疗给药。2.本文也说明银耳制剂对致死量~(60)Coγ—射线诱发的大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有防护作用,防护组的畸变细胞百分率和染色体断裂数/细胞,分别比未防护组降低了31.7%和32.4%,显示银耳制剂有辐射细胞遗传学上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将6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Child-pugh B组(28例)和Child-pugh C组(36例)。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d的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血浆内毒素(ET)水平和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治疗前Child-pugh C组尿L/M比值、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Child-pugh B组(P〈0.01),但血浆DAO水平低于Child-pugh B组(P〈0.01)。治疗后7d,两组尿L/M比值、血浆ET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C组DAO水平出现上升趋势而Child-pugh B组则出现下降趋势,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L/M比值、血浆ET水平和DAO活性作为肠黏膜通透性的检测指标,能够准确反映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肠黏膜通透性升高可能是肝硬化患者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