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背景:肝移植术后胆道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是临床上诊治的难点,是抑制肝移植发展的瓶颈。目的:在成功应用胆道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同时,对胆管的损伤进行观察记录并取活检病理,分析不同胆管损伤、组织病理学类型与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1-07/2005-10在大连市肝胆外科研究所,友谊医院肝胆外科完成。对象:将19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根据胆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3组:正常组4例,胆管损伤组12例,肝动脉损伤组3例。方法:利用内镜技术,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胆管观察、记录,内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对于无T管者,应用子母胆道镜观察、取活检。主要观察指标:应用胆道内镜观察T管造影、肝内外胆管黏膜外观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供-受体胆管吻合口的愈合情况。胆管损伤组经内镜取石、狭窄扩张治疗后行上述指标的复查。结果:①正常组患者肝内外胆管解剖正常,无狭窄、瘢痕,胆管黏膜颜色正常,供-受体胆管吻合口愈合佳。病理学检查均可见修复性的黏膜组织,被覆上皮完整。②胆管损伤组患者胆管内有各种类型的单发、多发及铸型结石,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经内镜取净结石、解除梗阻后,胆管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造影检查胆树恢...  相似文献   
28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指由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的胰腺炎,占我国胰腺炎总数的60%以上,包括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急性胆石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以及胆道蛔虫、乳头旁憩室、Oddi括约肌痉挛、乳头狭窄、十二指肠乳头炎、胆胰合流异常等急性非胆石性胆源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283.
目的 分析酒泉市2008—2018年梅毒和淋病的流行特征与趋势,为酒泉市制定防控梅毒和淋病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08—2018年梅毒及淋病相关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酒泉市2008—2018年累计报告梅毒1 546例、淋病694例。梅毒各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79,P<0. 05)。淋病各年发病率呈现平稳状态且趋于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3,P>0. 05);梅毒报告病例女性多于男性,淋病报告病例男性多于女性;梅毒以65~75岁年龄段人群为主,淋病以15~35岁年龄段人群为主;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中职业类型均以农民为主,分别占40.6%和36%。结论 酒泉市梅毒和淋病疫情仍然相当严峻,应该加大力度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以减少梅毒和淋病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84.
闪罐也叫快罐、吻罐,是利用火罐在体表快速闪拔以治病的一种疗法。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黄迪君教授在临床上应用闪罐疗法治疗多种虚、寒之证,疗效颇佳,现将其闪罐操作技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85.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EGVB患者960例,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即单纯套扎(EVL)组328例,单纯硬化(EVs)组322例,套扎+硬化(EVL+EVS)组310例,以止血成功率(ARH)及再出血率(RR)评价疗效。结果EVL+EVS组的ARH(98.7%,306/310)显著高于EVL组(94.8%,311/328)及EVS组(94.1%,303/322)(x^2=9.70,P〈0.01);EVL+EVS组的RR(9.7%,30/310)与EVL组(15.9%,52/328)及EVS组(15.5%,50/322)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x^2=6.42,P〉0.05)。结论EVL+EVS治疗肝硬化EGVB能显著提高急诊止血成功率,减少了内镜治疗次数厦硬化剂用量。为目前急诊内镜治疗EGVB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6.
肝豆状核变性(WD)是由于ATP7B基因突变导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表型丰富多样,发病机制异常复杂,属于少数经过积极规范治疗可以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罕见病。目前国内有关本病的系统性综述较少,笔者通过查阅与WD相关国内外文献,从中医学和西医学两个层面对W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总得来看,西医认为ATP7B基因突变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ATP7B基因突变可影响机体铜转运功能,造成铜代谢障碍,过量铜沉积于机体内,促使氧化应激发生、导致线粒体功能缺陷、引起细胞死亡等等。目前WD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法仍以药物为主,驱铜药物是临床首选,常联合保肝及抗氧化治疗,手术治疗是慢性肝病终末期WD患者常用的方式,而基因治疗为WD患者提供了可能的潜在选择。而中医则认为,先天禀赋不足,铜毒蓄积是本病根本病因,湿热内蕴、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病机有所不同,临证当予以明辨。目前中医药治疗主要以滋补肝肾、温补脾肾治其本,清热利湿、化痰祛瘀、疏肝理气治其标,标本同治,方为根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形成了治疗WD的专病专方,如肝豆灵、肝豆汤、肝豆扶木汤,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中、西医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强强结合。因此,中西医结合的WD治疗方案被逐渐推广和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该文通过对WD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归纳梳理,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7.
肝移植术后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及诊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肝移植术后的胆漏、胆道狭窄、梗阻、胆道感染、胆泥与胆结石形成是胆道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0%,其中胆泥与胆结石形成是临床最感棘手的难题,也是影响肝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另外,肝移植术后患者胆道吻合口愈合情况、拔T管的时间、胆道的血运、梗阻性黄疸的原因等仅仅依靠胆道造影是很难有一个完整的判断,本文通过4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纤维胆道镜的观察,均达到了明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以下是相关的临床资料及其体会。  相似文献   
288.
胰胆反流(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PBR)常见于胆胰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胰酶原被胆汁激活后损伤胆管及胰管黏膜,引起急慢性炎症、结石和肿瘤等胆胰疾病。此外,胆胰合流正常的患者也存在PBR,称之为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BR),其病理改变与PBM一致。我们以胆胰管汇合部解剖为基础,综合PBR的影像学、内镜及胆汁淀粉酶等诊断标准,将PBR分为高位胆胰合流异常(high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HPBM)、低位胆胰合流异常(low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LPBM)及OPBR三种类型,并对其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为PBR的精准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