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4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醒脑启智胶囊对小鼠脑组织海马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术后15天进行行为学实验和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海马细胞增殖指数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下降,各治疗组小鼠的学习成绩与记忆成绩均有提高.光镜下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区呈缺血性病理改变,各治疗组小鼠病变轻于模型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模型组小鼠海马细胞增殖指数及凋亡率明显增高;各用药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醒脑启智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海马细胞过度增殖及凋亡.  相似文献   
12.
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以步长脑心通为对照,于脑缺血48 h观察中风康(主要成分:枸杞子、怀牛膝、川芎、水蛭、地龙、橘络、胆南星、石菖蒲、冰片等)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血-脑屏障和神经元超微结构损害,脑组织含水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害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脑组织含水量均下降(P均<0.01).结论:中风康可减轻缺血时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损害,维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有效减轻脑水肿和神经元的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障碍临床综合征 ,属于中医“呆病”、“文痴”、“健忘”等范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中国 65岁以上老年人中痴呆发病率为 3 .9%,VD占 68.5 %而居首位[1] 。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老龄化 ,VD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将中医药治疗VD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辨证治疗199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和内科学会制定的《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 (以下简称“老年呆病 90标准”)中将呆病分为虚实两类。虚证包括 :髓海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咳喘宁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观察方法,咳喘宁治疗152例为治疗组,以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14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白天及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天及夜间哮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8.6%,明显优于对照组89.0%(P〈0.01)。结论咳喘宁可减少嗜酸粒细胞计数,改善慢性炎症反应,疗效优于桂龙咳喘宁胶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咳喘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机理。方法:采用磷酸组胺致喘法观察咳喘宁对哮喘豚鼠模型的影响;采用浓氨水致咳法观察咳喘宁对致咳小鼠模型的影响;采用酚红排泌试验观察咳喘宁的祛痰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引喘潜伏期和致咳潜伏期明显延长,咳嗽次数明显减少,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高剂量组引喘潜伏期和致咳潜伏期长于桂龙咳喘宁组,酚红排泌量多于桂龙咳喘宁组(P〉0.05)。结论:咳喘宁具有显著的平喘、止咳、祛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脑海马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纹状体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6度红星二锅头酒灌胃建立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以葛花解酲汤为对照,观察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醉酒时间、醉酒率以及脑海马AchE活性和纹状体DA和5-HT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先兴奋后抑制的表现,脑海马AchE活性和纹状体DA和5-HT的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酒速愈高、低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小鼠醉酒率(P<0.05),延长醉酒时间(P<0.05或P<0.01);且酒速愈高剂量组醉酒时间长于葛花解酲汤组(P<0.05),同时3治疗组均可明显降低纹状体DA和5-HT的含量(P<0.05或P<0.01),酒速愈高剂量组和葛花解酲汤组可明显降低脑海马AchE活性(P<0.05或P<0.01)。结论酒速愈可调节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DA、5-HT含量以及AchE的活性,改善急性酒精中毒时神经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17.
解酒护肝饮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解酒护肝饮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指数及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酒精性肝病的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解酒护肝饮低剂量组、解酒护肝饮高剂量组、葛花解酲汤组和益肝灵组。采用白酒灌胃造模,造模与给药同时进行。6周后测定肝脏指数及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模型组肝脏指数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血清AST、ALT明显升高;解酒护肝饮低剂量组、解酒护肝饮高剂量组、葛花解酲汤组和益肝灵组的肝脏指数均较模型组明显提高,血清AST、ALT明显降低;各预防治疗组之间的比较提示,以高剂量解酒护肝饮作用最为显著。结论:解酒护肝饮能有效预防大鼠酒精性肝病。  相似文献   
18.
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肝组织TNF-α、IL-8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酒速愈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采用56°白酒灌胃建立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以葛花解醒汤为对照,给药后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8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8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酒速愈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肝组织TNF-α、IL-8含量,葛花解醒汤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肝组织IL-8含量;与葛花解醒汤组比较,酒速愈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TNF-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酒速愈能够通过降低肝组织TNF-α、IL-8含量,减轻急性酒精中毒时肝脏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填写病例观察表,由课题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共同量化诊断证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不同分期、病情程度、既往病史与证型的关系。结果:中风急性期前2周风证是最为常见证候,痰证次之;至发病2~4周,风证和痰证并重;在恢复期前3个月,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痰证、火热证次之;在恢复期的后3个月,气虚、血瘀、痰阻为其主要证候;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阴虚阳亢、风证、痰证次之。中风病情轻、中、重度患者均以风证、痰证为主要证候,病情轻度患者血瘀证次之,病情中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病情重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但出现概率与风证、痰证相近;中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患者均以风证为主要证候,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次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患者均以痰证、血瘀证次之;糖尿病患者以阴虚阳亢证和火热证为主要证候,风证次之。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发展阶段,证型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其病机变化越复杂,且患者既往病史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型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脂调康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apoA-Ⅰ、apoB100的影响.方法:喂食高脂饲料方法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以脂必妥为对照,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poA-Ⅰ、apoB100的含量.结果:脂调康胶囊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清apoA-Ⅰ含量,降低apoB100含量.结论:脂调康胶囊通过提高apoA-Ⅰ含量,增强LCAT和LPL的活性表达而调节血脂,这可能是脂调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