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6篇
  2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目的:观察激活素A、激活素结合蛋白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在脑血管病患者疾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2005在吉林大学免疫学教研室进行。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健康对照组(n=20)及脑出血(n=20)和脑梗死患者(n=20)治疗前后外周血激活素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健康对照组及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①外周血激活素A:脑出血患者和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外周血激活素结合蛋白:脑出血患者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③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脑出血患者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①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激活素A以及激活素结合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经过治疗症状好转时趋于正常;脑梗死患者只有外周血激活素A水.平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趋于正常。②脑出血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活性的降低,可能与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激活素A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2.
儿童脑型肺吸虫病急性期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型肺吸虫病是肺吸虫感染颅内脑组织引起的一种疾病。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脑型肺吸虫病急性期的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3.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检查子宫不正出血患者的资料,以探讨子宫不正出血与子宫腔内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02年10月~2006年3月1478例因子宫不正出血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宫腔未见异常194例,各种疾病共1284例,阳性检出率86.9%。其中,宫腔镜下怀疑子宫内膜癌者62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者44例,确诊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者12例。1478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分析1478例子宫不正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可了解宫腔内疾病与子宫不正出血的关系以及各病种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进而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4.
杨清  游泽山 《新医学》2005,36(5):286-287
目的:了解子宫胎盘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子宫胎盘卒中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子宫胎盘卒中,3例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例慢性高血压,1例腹部外伤史.6例行B超检查发现4例胎盘早剥声像.7例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其中胎死宫内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1例,存活5例(包括新生儿窒息3例);产后出血4例,DIC 1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子宫胎盘卒中的孕妇多有血管病变或外伤史,且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应结合诱因、临床表现、B超等尽早作出诊断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骨髓及外周血中IL-5和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用卵清蛋白(OVA)致敏SD大鼠制成模型,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鼻炎康组、辛芷鼻敏胶囊组,分别ig生理盐水、鼻炎康片(3 g·kg-1)和辛芷鼻敏胶囊(3.6 g·kg-1),连续10 d。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定量测定骨髓及外周血中白介素-5(IL-5)含量,骨髓和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计数EOS。结果:辛芷鼻敏胶囊组骨髓及外周血中IL-5,EOS比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5),且与鼻炎康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芷鼻敏胶囊组大鼠鼻黏膜EOS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鼻炎康组(P<0.01,P<0.05)。结论:辛芷鼻敏胶囊可以减少IL-5水平,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索柴胡疏肝散干预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肝气郁结证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3组:柴胡疏肝散组和PSD模型组各40只,正常对照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先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手术1周后开始复合制备PSD大鼠模型,同时柴胡疏肝散组给予柴胡疏肝散7.875 g.kg-1 ig,PSD模型组给予蒸馏水ig,均21 d;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cl-xs,Bcl-x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SD模型组Bcl-xs蛋白表达升高,Bcl-xl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PSD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Bcl-xs蛋白表达下降(P<0.01),Bcl-xl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对PSD模型大鼠海马Bcl-xs,Bcl-xl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干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肝气郁结证是PSD的主要证型,且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脾脏组织中的STAT6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用卵清蛋白建立AR大鼠模型,通过对造模的大鼠灌服辛芷鼻敏胶囊(2.3 g·kg-1·d-1)及与同类药物鼻炎康(1.8 g·kg-1·d-1)对照,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脾脏组织中STAT6 mRNA的阳性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脾脏组织中STAT6 mRNA阳性表达量(0.162±0.005)明显低于模型组(0.191±0.006)及对照组(0.177±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变应性鼻炎症状明显减轻,仅有轻微抓鼻动作、喷嚏;实验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腺体增生减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结论 辛芷鼻敏胶囊可能降低脾脏组织中STAT6 mRNA阳性表达,改善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48.
杨清  刘文革  王振宇 《福建医药杂志》2012,34(3):59-63,F0004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50只SD大鼠按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组和治疗组,Allen法[1]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8h、24h、3d、7d、14d取损伤脊髓组织,免疫荧光双标观察神经元LC3表达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C3及Caspase-3表达,电镜观察神经元显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损伤组相比,治疗组相同时相点LC3阳性神经元增多,凋亡细胞减少(P<0.05);Western blot示LC3Ⅱ损伤后第3天达高峰,治疗组表达较明显,Caspase-3损伤第7天后开始下降,治疗组表达较少(P<0.05);电子显微镜下损伤组及治疗组神经元内均可见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结论雷帕霉素增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自噬,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薛晓馥  邰贺  王宏宾  杨清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8):620-622,F0004
[目的]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singnal-regulated kinase,ERK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良恶性子宫内膜石蜡标本共66例,其中子宫内膜腺癌43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ERK2和PI3K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I3K与ERK2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中均以阴性表达为主,PI3K蛋白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3.3%、81.4%,其中Ⅰ+Ⅱ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78.9%、90%;ERK2蛋白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3.3%、65.1%,其中Ⅰ+Ⅱ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60.6%、80%,两者在增生期子官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而在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ERK2和PI3K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γ=0.3651).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因再发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桥血管和原发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介入性血运重建分为介入治疗组(129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133例).随访1年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靶血管血运重建等;次要终点:非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复发情况.观察心功能和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结果 随访1年,2组患者共成功随访245例,其中介入治疗组124例、药物治疗组121例.1年后MACE发生率: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分别为9.7% (12/124)、23.1%(2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为14.5%(18/124)和27.3% (33/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心血管疾病再住院率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0.5 (13/124)和21.5% (2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4±11)%,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58±8)%](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和原发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中期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