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213篇
综合类   417篇
预防医学   14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5篇
中国医学   179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填充结合负压引流修复老年皮肤恶性肿瘤术后深度创面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2月对34例老年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行病灶扩大切除(部分加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并用人工 真皮填充封闭深度创面后负压引流12~16 d,然后行大张自体皮片移植等治疗,总结患者创面的修复和并发症发生情 况。结果:34例患者经扩大切除病灶处理创面得到修复,无创面严重感染发生,修复后创面皮肤质量、外观良好。 结论:人工真皮填充结合负压引流能有效解决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深部组织暴露等问题。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胸椎骨折合并肺挫伤患者的手术时机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5—2017-05收治的69例胸椎骨折合并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26例;年龄16~76岁,平均(41.61±12.10)岁。高坠伤39例,车祸伤25例,砸伤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0.17~19.00d,平均(3.59±4.37)d;术前等待时间1~21d,平均(6.75±4.85)d;受伤至手术时间1.42~35d,平均(10.35±7.24)d;术后住院时间4~28d,平均(10.67±5.15)d。累及其他脊椎骨折31例,头部损伤27例,腹部损伤2例,肢体损伤21例,骨盆损伤3例。Frankel分级:A级35例,B级9例,C级10例,D级8例,E级7例。双侧胸腔积液61例,单侧胸腔积液5例,无胸腔积液3例。双侧气胸7例,单侧气胸11例。肋骨骨折54例,无肋骨骨折15例。胸腔闭式引流39例,未安置胸腔闭式引流30例。继发肺部感染39例,无肺部感染30例。损伤类型:骨折脱位54例,屈曲牵张骨折11例,爆裂骨折4例。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胸椎骨折类型及其合并的脊髓损伤的程度,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常规检查胸部CT,评估患者的肋骨骨折的数量及程度,有无反常呼吸,评估患者的胸腔积液量、气胸量、肺部挫伤及其合并肺部感染的程度,是否安置胸腔闭式引流并记录每日引流量。结果:通过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受伤至手术时间与各个可能因素的相关性,得出受伤至手术时间的长短与肺部感染的存在直接相关(P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即是否肺部感染分为两组: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两组在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全部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脊柱骨折数量、合并胸骨柄骨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的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骨折合并肺挫伤时继发的肺部感染对胸椎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有直接影响,受伤后的早期处理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艾附暖宫丸治疗宫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600例宫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0例。对照组予艾附暖宫丸口服,治疗组予穴位敷贴联合艾附暖宫丸治疗,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患者痛经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描绘分级(VRS)及疼痛持续时间。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3.93%,治疗组为76.0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疼痛VRS分级情况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VRS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艾附暖宫丸可有效减轻宫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服用阿司匹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进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前停用阿司匹林的时机选择。方法 109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术前停用阿司匹林的时间分为停药3天组(36例),停药7天组(37例),停药10天组(36例),另选36例同期未服用阿司匹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这些患者不同停药时间血浆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聚集率(PAG)、血浆P-选择素以及围手术期出血量。结果停药3天组的血浆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聚集率(PAG)、P-选择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7天组、停药10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URP术后发现停药3天组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7天组、停药10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建议停药7天后考虑行TURP手术。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活性氧(ROS)介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建立氧化损伤凋亡模型,并用NAC进行干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9c2心肌细胞内ROS水平及凋亡率。结果不同剂量H2O2(0、2、4mmol/L)作用于H9c2细胞8h后,随着H2O2剂量的增高,细胞存活率降低,ROS水平及凋亡率升高(P<0.01),5mmol/L NAC有效提高了细胞存活率,明显抑制细胞内ROS水平及凋亡的发生(P<0.01)。结论 NAC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拮抗了ROS介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MO)水平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对PCI术的6 045例C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并对其进行随访:Ⅰ组:MO<0.40×109 L-1(n=1 943);Ⅱ组:0.40×109 L-1≤MO≤0.56×109 L-1(n=2 072);Ⅲ组:MO>0.56×109 L-1(n=2 030)。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ACM)、心脏死亡(CM)、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平均随访时间为(35.9±22.6)个月。结果 309例患者发生ACM,其中Ⅰ组73例(3.8%),Ⅱ组98例(4.7%),Ⅲ组138例(6.8%);251例患者发生CM,其中Ⅰ组58例(3.0%),Ⅱ组80例(3.9%),Ⅲ组113例(5.6%);785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Ⅰ组226例(11.6%),Ⅱ组248例(12.0%),Ⅲ组311例(15.3%);862例患者发生MACCE,其中Ⅰ组250例(12.9%),Ⅱ组269例(13.0%),Ⅲ组343例(16.9%)。3组发生ACM、CM、MACE、MACC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M和CM在3组的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着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上升,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上升与ACM(Ⅲ组比I组,HR=1.418,95%CI:1.056~1.905,P=0.020)、CM(Ⅲ组比I组,HR=1.425,95%CI:1.023~1.983,P=0.036)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高水平的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是CHD患者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7.
秦大妈今年65岁,患糖尿病10余年,长期服用优降糖及各种中药进行治疗,近3年来空腹血糖一直在12.0~15.Ommol/L。后来因剪趾甲导致足拇趾局部破渍后长期不愈,拇趾颜色变黑坏死,于是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抗早熟中药对青春期大鼠下丘脑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设立对照组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 ,检测小、中、大三组不同剂量中药对于青春期大鼠下丘脑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 用药 4周 ,对照组小、中、大剂量中药组GnRH基因拷贝数(× 10 6)分别为 18.61± 5 .71、9.94± 9.0 9、2 .3 8± 0 .78、2 .5 6±0 .84;GHRH基因为 9.10± 1.5 5、16.0 3± 13 .3 5、10 .67± 6.67、12 .5 3± 5 .43 ;SS基因为 2 .87± 0 .97、6.5 9± 4.88、2 1.79±15 .2 5、3 8.5 7± 16.2 1;用药 8周则GnRH基因为 81.18±5 1.0 0、5 2 .2 6± 3 8.0 7、4.0 0…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利用高温高压降解法制备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探究口服不同分子量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分子排阻凝胶色谱法、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参硫酸多糖高温高压降解前后分子量、硫酸根含量的变化,并利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以及大鼠血清中单糖的变化。结果 口服低分子量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后,大鼠血清中岩藻糖和半乳糖的吸收速度和最大浓度明显高于中分子量岩藻聚糖组,血清中甘露糖、氨基葡萄糖的含量也显著上升,血清中氨基半乳糖的含量略有上升。而口服中、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都能够降低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结论 分子量低于10 kDa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具有很好的体内的吸收率,适合于开发口服岩藻聚糖功能产品。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使用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对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LC患者按奇、偶数的方法随机分为超声刀(A)组和高频电刀(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体温、脉搏、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体温、脉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常规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且B组患者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使用超声刀较电刀对机体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较小,若有条件可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