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封闭与手术方法治疗腰骶部筋膜脂肪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2-10/2005—04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骨科收治的腰骶部筋膜脂肪疝患者31例,男:女比例为1:9.3;病程平均4年零1个月。单侧23例,双侧8例。31例患者均有腰骶部痛性结节,单纯下腰部疼痛者9例,下腰痛伴患侧臀部及大转子部放散痛者18例,下腰痛放散至患侧臀部及大腿后外侧者4例;本组均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①封闭疗法:31例均采用封闭治疗。采用醋酸氢泼尼松混悬液25mg+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5~10mL+生理盐水稀释1倍后,注射于痛性结节的(扳机点)基底部及周围,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封闭1个疗程后即停药随访6个月。②手术方法:封闭后6个月内复发者行手术治疗,31例均复发并行手术将肿物和与蒂部相连的筋膜下脂肪组织广泛切除。③观察封闭1个疗程、术后1个月、封闭1个疗程随访6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可、差;封闭停止后6个月及术后6个月疗效评价达到优和良者为临床治愈。 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失访2例,其他各时间段疗效评估3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封闭与手术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时总有效率与封闭1个疗程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6.7%(30/31),93.5%(29/31);x^2=0.35,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封闭1个疗程随访6个月时[93.1%(27/29),6.9%(2/31),x^2=45.05,P〈0.05]。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腰骶部皮肤痛觉减退4例,均为无蒂型脂肪疝,术后6个月随访时,3例恢复正常,1例明显改善。所有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局部瘢痕粘连。术后6个月随访时局部瘢痕粘连明显减轻。 结论:封闭同手术治疗近期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完整胚胎脊髓移植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A组(完全脊髓横断 完整胚胎脊髓移植);B组(完全脊髓横断 完整胚胎脊髓移植 BDNF)。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切除大鼠脊髓3~4mm,镜下观察确保完全离断,取同种孕13~14dwistar大鼠完整胚胎脊髓同时移植。B组通过微型泵定时定量泵入BDNF溶液(2mg/ml)。应用原位杂交方法于术后1~6w计数各组脊髓损伤区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结果术后3w手术组开始恢复后肢运动功能,术后6w出现协调踏步动作。B组3、4、5w时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多个完整胚胎脊髓组织移植解决了脊髓完全离断情况下所需移植物总量较大的问题,联合应用BDNF,对脊髓损伤修复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脂质过氧化和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5/08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27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7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H=9):造模后立刻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腹腔内注射(5000U/kg)1次;生理盐水对照组(n=9):造模后立刻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1次。正常组(n=9):不作任何处置。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脊髓损伤后2,24,48h丙二醛含量变化,使用透射电镜技术评估脊髓损伤后各时相点的超微结构评分。 结果:纳入大鼠27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治疗组伤区丙二醛含量随伤后时间的增加呈不断升高的趋势,生理盐水对照组伤后2,24,48h伤区丙二醛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2.45&;#177;6.22),(65.62&;#177;2.22)nmol/g;(112.56&;#177;6.68),(68.20&;#177;1.84)nmol/g;(142,38&;#177;7.24),(66.40&;#177;2.04)nmol/g,P〈0.05]。治疗组伤后2,24,48h丙二醛含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68.54&;#177;5.88),(92.45&;#177;6.22)nmol/g;(75.24&;#177;6.28),(112.56&;#177;6.68)nmol/g.P〈0.05;(88.34&;#177;8.52).(142.38&;#177;7.24)nmol/g,P〈0.01]。②生理盐水对照组的超微结构评分随伤后时间的增加呈不断升高的趋势,而治疗组的超微结构评分随伤后时间的增加则变化不大,相对稳定。治疗组伤后2,24,48h的超微结构评分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8&;#177;0.45),(3.84&;#177;0.25)分;(1.38&;#177;0.28),(4.24&;#177;0,38)分;(1.42&;#177;0.36),(4.98&;#177;0.52)分,P〈0.05]。 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丙二醛含量,减轻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显著降低脊髓损伤后的超微结构评分,明显减轻脊髓损伤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有效地保护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4.
设计研制了一种钛合金腰椎融合器,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是取18具新鲜成年男性L4—S1腰椎标本,处理成所需试样,分别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扭转、和轴向压缩实验,经统计学分析后自编程序拟合出载荷—位移曲线和扭矩—扭转角曲线。进行了粘弹性实验,方法是取18具新鲜成年男性L4—S1腰椎标本,测定完整L4—S1(正常组)、模拟后路间盘摘除植骨组(对照1组)和模拟后路间盘摘除置入融合器组(对照2组)L4—S1段腰椎的应力松弛和蠕变效应。得出了在恒应力、应变条件下应力、应变—时间曲线及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蠕变函数及曲线,对后路间盘摘除植骨与置入纯钛融合器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的机制。方法用30只Wistar大鼠制作钳夹型SCI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SCI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SCI后3d及每周评价BBB评分,并在第8周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脊髓中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Wistar大鼠脊髓组织低表达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和HSP47,高表达神经丝蛋白(NF),在SCI后GFAP和HSP47表达明显提高(P<0.05),NF表达明显降低(P<0.05)。苦参素治疗后,GFAP和HSP47表达降低(P<0.05),NF表达升高(P<0.05)。结论苦参素对Wistar大鼠SCI具有治疗作用,很可能通过抑制HSP47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中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54只Wistar大鼠制作钳夹型SCI模型,在SCI后3 d及每周评价BBB评分,并在1、3、5 w用免疫组化方法 分析脊髓中HSP47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Wistar大鼠脊髓组织低表达HSP47,在SCI后表达明显提高,且在第5周仍有上升趋势(P<0.01).脊髓损伤后灰质、白质分界不清,细胞凋亡明显,HSP47主要在血管及靠近软脊膜处白质中表达.结论 老年Wistar大鼠SCI 后HSP47表达增加,HSP47可能参与到SCI的病理改变过程中.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121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8例,给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照组63例,给予骨疏康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比较,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简便可行的、可以获得高纯度的雪旺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选用4—5d的SD大鼠将双侧坐骨神经进行结扎预变性,术后7d采用在解剖镜下剥离除去神经外膜,剪碎后采用双酶消化法和原代培养4d后G-418纯化法进行雪旺细胞培养,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细胞计数、活力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结果从新生鼠可获取近3.84×10^6个雪旺细胞,成活率为9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雪旺细胞纯度达94%以上。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纯度高、活性良好的雪旺细胞,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9.
腰椎间隙感染的MRI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间隙感染的早期MRI影像学特性,探讨MRI对早期腰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隙感染的MRI表现。结果8例患者中有11个椎间盘感染,其中其中腰3.4椎间隙受累1个,腰4.5椎间隙受累7个,腰5骶1椎间隙受累3个。MRI表现为感染椎间隙变窄,椎间盘不同程度的破坏、碎裂,呈长T1长亿信号,12聊上髓核内正常裂隙状短12信号消失,相邻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3例行增强MRI扫描,病变椎间盘及邻近椎体、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结论MRI对诊断腰椎间隙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准确鉴别本病与椎体结核与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0.
赵凡  杨有庚  王江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1):1287-1290
目的建立有效、可靠的完全脊髓横断动物模型,探讨多个完整胚胎脊髓移植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组A组(单纯横断)、B组(横断+BDMF)、C组(横断+移植)、D组(横断+移植+BDNF)。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切除大鼠脊髓3-4mm,镜下观察确保完全离断,取3—4个完整胚胎脊髓同时移植。B组及D组应用微型泵定时定量泵入BDNF溶液(2mg/ml)。术后1—6周进行功能锻炼及行为学分析。结果术后A组、B组后肢运动功能未恢复;术后3W,C组及D组开始恢复后肢运动功能,术后6W出现协调踏步动作。术后1,2W,C组与D组CBS行为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W、4W,CB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的建立了大鼠完全脊髓横断模型。多个完整胚胎脊髓组织移植解决了脊髓完全离断情况下所需移植物总量较大的问题,联合应用BDNF,对脊髓损伤修复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