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12.
目的 :探讨PEI作为免疫佐剂对G250抗原肽基因PVAX1/C-G250肽-C免疫保护效果的增强作用及联合应用CAIX蛋白疫苗进行PRIME—BOOST免疫程序免疫增强效果。方法:用Eco R I、Xho I和Eco R I、Sal I分别双酶切PVAX1及既往构建的p ET28a(+)/C-G250肽-C质粒。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VAX1/C-G250肽-C,酶切分析鉴定。大量提取质粒并分光光度计测质粒含量。将32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裸DNA组,(B)DNA-PEI复合物组,(C)DNA-PEI+蛋白疫苗组,(D)空白对照组。按0,10,20,30天程序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C组在第20天及第30天进行蛋白冲击。初次免疫前和第40天鼠尾取血,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流式细胞术测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结果: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证实G250抗原肽c DNA正确插入PVAX1/C-G250肽-C真核表达的重组质粒中。昆明小鼠经4次免疫后,3个实验组都产生了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B组的抗体滴度1:1.28×104及CD4+、CD8+达26.12%和12.60%,明显高于A组的1:3.2×103和CD4+,CD8+占到19.32%和10.74%。而蛋白冲击组的1:5.12×104和CD4+,CD8+占到41.96%和15.14%,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VAX1/C-G250肽-C。该DNA疫苗与PEI和G250蛋白疫苗联合使用后产生极强的免疫原性,诱导产生了高滴度、高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免疫反应。证实G250DNA疫苗联合PEI使用并进行蛋白疫苗冲击的免疫策略可产生强大的免疫保护作用。为恶性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anginex是利用碱性折叠原理和掺入来自PF-4、IL-8和BP1β-片层域短序列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的一种新的小分子肽。体内和体外研究证明anginex通过诱导激活的内皮细胞(EC)凋亡,具有较强的抑制EC增殖、移行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并有与化疗协同和放疗增敏作用。因此,它是一个有可能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的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含氯消毒剂在不同实验室间有效氯含量测试值及杀菌效果。方法:5家不同实验室按照相同的实验方法对有效氯含量及杀菌效果进行了室间比对。结果:5家实验室的有效氯含量测试结果平均值为47.1%,标准差为0.7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菌效果,高剂量组杀灭对数值较接近,低剂量组则偏差较大。结论:不同实验室采用相同方法测试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结果较一致,杀菌效果偏差相对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控制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5.
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进行RNAi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靶向性干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特异性小干扰RNA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法分别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DNA序列、U6启动子序列和靶向性干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特异性小干扰RNA对应的DNA序列,随后将与之相应的DNA序列片断依次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LXSN中,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测序对该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鉴定。以荧光显微镜和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重组病毒表达EGFP蛋白的情况。以MTT方法检测初步分析重组病毒对人Hela细胞的RNAi效果。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结果均表明成功构建了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小干扰R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以磷酸钙共转染法制备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定了病毒滴度后,重组病毒感染人Hela细胞24h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得EGFP表达的阳性率为24.1%。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Hela细胞48h时,MTT实验测得细胞死亡率为53.2%。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小干扰R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并制备了重组逆转录病毒,初步观察了效应,为进一步利用小干扰RNA技术研究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心肺转流(Card iopu 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中,应用单次灌注心脏停搏液方法对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60 m in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50例患者,先天性心脏病21例,后天性心脏病29例,采用4∶1血液晶体停搏液在主动脉根部或加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先温血后冷血灌注,灌注量15 m l/kg,术中不论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短,只要心电图不出现活动波形,不再重复灌注。结果全组患者CPB时间(118.66±29.98)m 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3±18.0)m in,均一次性灌注停搏液。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44例(88%),电击后复跳5例(10%),复跳后除颤1例(2%),全组患者无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心衰等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单次灌注停搏液方法可使心肌得到良好的保护,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心功能恢复快,适用于不同病种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4年9月,共治疗各种类型末节完全离断病人20例,共23指,所有病例在显微镜下均未找到适宜静脉,采用小动脉静脉化的方法,解决静脉回流问题进行再植手术。结果 20例病人,23指,有2指手术后出现静脉血管危象后坏死,行解脱术,其它21指均未发生血管危象,直到确定成活,再植成功率91.3%,其中17例患者得到随访,手指屈伸功能良好。结论 对于复杂机制的手外伤,软组织挫伤严重,大多数末节离断的病例,无法找到适宜的静脉,而通过小动脉静脉化解决回流问题,疗效可靠,通过小动脉静脉化,灌注平衡更容易建立,血管危象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疾病控制机构的实验室检验内容广泛,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管理上涉及的科室多、管理内容复杂,有一定的难度。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措施,不断提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对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应用止嗽散加昧治疗小儿外感后久咳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1岁;病程最短13天,最长27天。临床表现为外感后咳嗽迁延,咳痰色白或黄白相间,以清晨咳嗽较为频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 par-4 SAC 进行基因克隆并测定其序列,为进一步诱导肿瘤细胞靶向性凋亡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非对称互补引物/模板法,制备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 par-4 SAC 的 cDNA,PCR产物克隆入 pGEM-T Easy 载体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E.coli DH5α菌株,随机挑取数个菌落,筛选鉴定并测序.结果:经酶切鉴定、测序分析,表明所插入的基因片断为 par-4 SAC 基因,与设计完全相同.结论:应用非对称互补引物/模板法克隆 par-4 SAC 基因是成功及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