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对荚果蕨贯众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5,7-二羟基-6-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1),甲氧基荚果蕨辛(2),thunberginol C(3),去甲氧基荚果蕨素-7-O-β-D-葡萄糖苷(4),荚果蕨素7-O-β-D-葡萄糖苷(5),gaylussacin(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荚果蕨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建立北京产黄花蒿中青蒿酸的含量测定及定向分离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北京产黄花蒿中青蒿酸含量,以Agilent Extend-C18 ODS(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0.05%醋酸水溶液(85:15)作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采用乙醇冷浸提取、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手段定向分离青蒿酸。结果:青蒿酸在0.11~2.76 μg 进样量与峰面积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98.39%,RSD 0.81%,北京产黄花蒿中青蒿酸的含量为0.36%~0.58%;建立了从北京产黄花蒿中定向分离纯度>98%的青蒿酸的方法。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北京产青蒿中青蒿酸的含量测定;提取分离路线可用于北京产黄花蒿中青蒿酸的定向分离。  相似文献   
113.
PAD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7例复发或难治性MM患者给予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d,第1~4天静脉滴注)和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静脉滴注)治疗2~8个疗程,疗效评估依据国际2006疗效反应标准,毒性分级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名(NCI CTCAE)v 3.0判断.结果 2~4个疗程PAD治疗后,14例(82.4%)患者获部分缓解(PR)以上疗效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4例(23.5%),很好的部分缓解(VGPR)4例(23.5%),PR 6例(35.3%),疾病稳定(SD)3例(17.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9.5个月,获疗效中位疗程数为1.6(1~3)个.其中5例合并髓外浆细胞瘤患者首次给予PAD方案即达PR以上疗效,1~2个疗程后髓外病灶消失.治疗过程中发现血小板减少9例(52.9%),白细胞减少4例(23.5%),周围神经炎4例(23.5%),带状疱疹3例(17.6%),乏力6例(35.3%),腹泻2例(11.7%).以上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或消失,1例患者于PAD治疗第5个疗程时发生进行性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PAD方案可有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M,特别对伴有髓外浆细胞浸润的MM患者效果更为显著,疗效与传统化疗预后因素无关,常见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可缓解,少数患者发生呼吸功能衰竭可能与硼替佐米潜在的肺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LncRNA PROX1-AS1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i-con、si-LncRNA PROX1-AS1、mimic-con、PROX1-AS1 mimic转染至Huh7中,分别记为si-con组、si-LncRNA PROX1-AS1组、mimic-con组、PROX1-...  相似文献   
115.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用、最有效且能快速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但是目前临床上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如固定难度大、操作过程繁琐、易导致局部皮肤损害等.  相似文献   
116.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T细胞克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源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障)患者骨髓的T淋巴细胞克隆,以便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方法用免疫分选法分别从1名初诊重型再障患者及对照的骨髓中富集CD34+和CD3+细胞.将CD3+细胞作反应细胞、照射过CD34+细胞作刺激细胞,进行14d单向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对活细胞作有限稀释和单个细胞分孔接种,与含IL-2和PHA-P的饲养细胞体系共培养.观察挑选细胞生长孔,计算接种率,用泊松(Poisson)分布初步判断单个细胞分离过程成功与否.而后将阳性孔细胞作转孔培养,定期用饲养抚育刺激、常规用IL-2支持增殖以扩大各克隆的数量.用SABC-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初步鉴定各克隆CD4/CD8抗原表型.结果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的活细胞数,病例为4×103,对照为65.单细胞分离接种培养后,对照组的细胞生长孔数为0;而病例组的培养板上,共有11孔发生细胞增殖,相应的实际接种率是2.1%,未超出Poisson理论接种率值范围(<26%),判明平均每个增生孔的细胞克隆前体数不大于1.这11个克隆中,9个呈CD4单阳性表型,阳性为98%;2个为CD8单阳性表型,阳性率为98%.结论从1例重型再障患者骨髓中分离出了11株T淋巴细胞克隆.进一步鉴定分析这些克隆的表型和特异性,以及探讨其Th1(Tc1)/(Th2)(Tc2)效应类型等功能表现,对研究重型再障的免疫学机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7.
宋俊玲  杨岚  曹云新  田琼 《武警医学》2002,13(5):259-261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在研究血小板因子4(PF 4)保护环磷酰胺(CTX)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腹腔一次性注射CTX 200mg/kg,造成药物损伤模型。给CTX前予以PF 4预处理,于给药后第5天、第8天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有核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第5天PF 4保护组的骨髓有核细胞中,G0/G1期细胞百分率较CTX组明显提高,坏死、凋亡率下降(P<0.01),而与对照组基本相同(P>0.05)。第8天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F 4对CTX损伤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有保护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变化可阐明其化疗保护作用机制,表明流式细胞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HBV—DNA阳性育龄妇女病毒复制与HBV标志物及前S1抗原的关系。方法:对1643例慢性乙型肝炎育龄妇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标志物和前S1抗原。结果:HBV—DNA阳性育龄妇女432例。其中,HBsAg阴性者占19.44%,前S1抗原总阳性率55.09%,且随着HBV—DNA载量增加,前S1抗原阳性率也升高。结论:采用HBV—DNA、HBV标志物、前S1抗原联检,才能更准确提供育龄妇女HBV感染诊疗依据,有效控制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9.
华法林是临床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常规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但是,华法林的治疗窗窄,不同种族及个体间剂量应用也存在较大差异,可引起出血或血栓栓塞等不良反应。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通过检测基因多态性来评估和调整华法林的合适剂量,并开发了一些给药算法模型用来指导华法林用药。本文主要围绕华法林的代谢、CYP2C9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基因型指导的华法林给药算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使用华法林用药剂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姚艳  吴格如  田红燕  杨岚 《医学争鸣》2009,(24):3132-313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瘦素(lep-tin)和内皮功能的改变、leptin对内皮功能的直接影响及其可能信号转导通路.方法:观察64例EH患者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leptin、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并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lepti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合成和分泌NO和ET-1的直接影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estein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对此作用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血压对照组相比,EH患者血清leptin,ET-1及ET-1/NO均增高(P均〈0.05); 血清leptin水平与ET-1和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高浓度leptin可直接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的合成和分泌而对ET-1的合成无明显影响; genestein及wortmannin可抑制leptin的促NO效应.结论:EH患者常合并leptin抵抗及内皮功能失调; 酪氨酸激酶和PI3-激酶可能是实现leptin促NO合成效应的两种信号转导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