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承办的2010年“循证医学进展研讨会暨培训班”于2010年11月19—21日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了德国沙力特(Charité)柏林医科大学社会医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经济学研究所维特·克劳迪亚(Claudia M. Witt)教授,台湾长庚纪念医院中医副院长、长庚大学中医学系、台湾中医诊断学会理事长张恒鸿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并作主题报告,同时邀请王吉耀教授、刘平教授、刘建平教授、凌昌全教授、郑青山教授、郭新峰副研究员、吴大嵘主任医师等国内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来自北京、广东、山东、辽宁、安徽等全国各地的60多位学员参加了会议。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周华教授,上海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姚玮莉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王文健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穆大伟秘书长等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上维特·克劳迪亚教授作了题为“Chinese Medical and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Complex Treatments and the Challenges for Clinical Research”的主题报告,介绍了针灸临床研究方法与针灸在德国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针刺在治疗痛症的临床研究和卫生经济学研究成果,随机假针刺/安慰针对照试验的研究进展,以针刺为主的实用型复杂干预临床试验模式,并指出目前在德国已有10%的人口接纳针灸和其他替代医学方法作为治疗痛症、过敏性疾病等健康问题的主要疗法,且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张恒鸿教授的报告提出了中医诊断规范化和证候研究的循证医学构想,以糖尿病气虚证的循证研究为切入点,对文献收集与整理、医师等专家小组的咨询共识、调查资料的分析等过程方法给予了详细说明;报告强调建立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的重要性,呼吁学界应尽速全面推动中医症状、辨证等的规范化,以提升中医医疗和科研品质。刘建平教授系统阐述了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最新的研究动态,并对近年来发表的临床研究报告10个相关国际标准作了全面讲解;王吉耀教授在介绍了循证医学设计要素等基础上,结合若干经典案例,对临床研究常用方案设计及科学性评价的要点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刘平教授以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药预防研究为核心,对中医药预防研究设计、实施、关键环节等作了介绍;郑青山教授针对当前热点领域——系统评价存在的难度,介绍了一种基于模型的数据合并分析方法;郭新峰副研究员以高血压针刺干预的国际临床试验为例,对比分析了国内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等多方面的差距,突出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吴大嵘主任医师对主观效应指标的内涵、多角度分类、评价方法等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列举了存在的一些误区,对中医领域如何建立和应用主观效应指标进行了阐述。陈跃来、刘健、刘兆兰、何清、杨小波、关若丹、夏萍等分别就中医临床试验、复杂干预、系统评价、德尔菲法的应用等作了相应的交流报告。会议闭幕式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竺丽明教授发表讲话,充分肯定这次会议的成效及其对推动中医学循证实践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赖世隆教授做了题为“循证范式与中医学发展”的总结报告。报告分析了中医学固有循证范式的特点和优势,认为现代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固有循证范式在思维方式与方法上有着若干共同之处。“大道相通”,循证范式同样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石,随着中医学循证研究和实践的深化,中医药优势必将得到验证、丰富和发展;当然,在这一进程中,将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诚盼各界同仁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共同努力创造辉煌。  相似文献   
42.
温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温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4月杨志敏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的40例失眠症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并评价治疗前后睡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情绪障碍(焦虑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改善情况。结果:40例失眠患者中除失眠主症外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兼症依次是神疲乏力、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烦躁不安、紧张焦虑、心悸心慌、口干喜温饮、头晕、大便溏、夜尿多、腰膝酸痛;舌脉象依次是舌淡、舌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苔润、脉沉、脉细、脉弱。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及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温阳法治疗阳虚型失眠疗效确切,具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顽固性失眠中医药期刊文献的内容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黄鹂  杨小波 《新中医》2010,(2):111-113
目的:掌握中医药期刊文献中对顽固性失眠的诊治认识。方法:检索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对中医学辨治顽固性失眠的专业认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系统分析目标文献93篇,多数文献未涉及顽固失眠的界定或描述不规范,对现代医学疾病范畴及诊断不够重视,辨治方式以辨病思维、辨证思维为主,辨病思维以辨病机为主,辨病、辨证结果与一般失眠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医学对顽固性失眠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但顽固性失眠的范畴、内涵、中医学对其认识的独特性尚待突出,中医辨病与辨证的异同、关系等亟需规范。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亚健康失眠状态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与其相关的中医体质特征、心理、应对方式等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广州、成都、杭州、上海等地体检人群,并对其中的亚健康失眠状态人群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亚健康失眠状态以20~29岁年龄段人群发生率最高,以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多见,职业特点以党政机关办事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与劳累过度、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问题等应激事件有密切相关。亚健康失眠状态人员中医体质主要以阳虚体质为主;SCL-90量表各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社会应对方式趋向以消极应对为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水平(P<0.05)。结论:干预亚健康失眠状态是心身相关的失衡状态,需要综合考虑对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调整方法,避免特定应激事件的发生并注重中医对阳虚质人群的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45.
海南风吹楠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海南风吹楠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风吹楠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仪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应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为0.11%,通过计算机检索、图谱分析鉴定出11个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其主要成分为3,7,11-三甲基l-1,6,10-十二碳三烯-3-醇(46.03%)、(-)-蓝桉醇(8.39%)、己二酸二辛酯(7.03%)、喇叭茶醇(7.00%)、胡椒烯(5.86%)等.结论 首次研究了海南风吹楠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麻醉方式的选择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剖宫产,按麻醉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A组46例,采用全身麻醉,B组34例,采用局部麻醉,统计两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两组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及脐动脉、静脉血气分析结果,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为(7.6±2.4)min,低于B组的(12.6±3.1)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动脉、静脉p H值、PC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脐动脉、静脉PO2水平分别为(25.2±2.1)mm Hg、(34.2±3.3)mm Hg,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小板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血小板计数上升至(77.8±32.4)×109/L,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行剖宫产术者采用全身麻醉,镇痛确切,安全性高,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47.
中医健康量表的建立和初步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医学关于健康的概念和中医学健康观的基本特点出发,吸取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有关“操作化”的思路和程序,构建基于中医学理论的中医健康量表的预试稿(iHSTCM)。2002年11月—2003年1月在广州市以652例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内容筛选,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确立了中医健康量表(HSTCM)的领域、方面和条目。中医健康量表具有理论和应用上的合理性,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中医药临床。  相似文献   
48.
中医体质分型6525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通过大样本中医体质分类的调查,讨论广州地区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方法 对6 525例体检人群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9种体质的分布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气虚质(2 635例)、痰湿质(2 029例)、阳虚质(1 556例)、气郁质(1 308例)、湿热质(778例)、瘀血质(551例)、平和质(474例)、阴虚质(443例)、特禀质(23例).广州地区个体体质分布前5位:痰湿质(806例)、气虚兼痰湿质(787例)、气虚质(665例)、阳虚质(577例)、气郁兼气虚质(554例).结论 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在体质的分布当中占有相当比例;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49.
50.
人生的意义     
人生最可悲的事就是认为自己经历的痛苦毫无价值。对于正遭受病痛折磨的人,特别是正面对死亡威胁的人,摆脱恐惧、沮丧、痛苦等不良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迈克尔·约瑟夫森的“人生的意义”一文告诉人们:是否能活出生命的意义,我们可以自己选择。 细细品味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现在起就看清自己,就创造自己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