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RP2)对汉黄芩素及其主要II相代谢产物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FVB野生型和MRP2-/-小鼠ig汉黄芩素β-环糊精包合物后,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汉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7-O-硫酸酯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3个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等符合要求。汉黄芩素主要以II相代谢产物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7-O-硫酸酯存在,均在30 min内达到最大血药浓度。汉黄芩苷的达峰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最高,汉黄芩素-7-O-硫酸酯次之,汉黄芩素最低。与FVB野生型组比较,MRP2-/-组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7-O-硫酸酯的Cmax和AUC0~t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 MRP2介导了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7-O-硫酸酯的外排过程,显著影响汉黄芩素的体内处置过程。  相似文献   
82.
根据白细胞介素-8(IL-8)在银屑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抗人IL-8单克隆抗体乳膏为银屑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我们于2002年1~12月对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患者的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OSAS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前者给予胰岛素持续皮下泵入强化治疗,后者给予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多导睡眠仪检查,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2型糖尿病治疗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暂停指数、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和最低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强化治疗组患者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暂停指数、紊乱指数和最低氧饱度上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暂停指数、紊乱指数和最低氧饱和度,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杨宝  杨艳琴 《中国药业》2012,21(7):85-85
患者1,男,41岁,体重65 kg,因消化道出血伴肝硬化入住我院消化科诊治.体格检查示体温37.2℃,脉搏88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00/76 mm Hg,神志清楚,身材消瘦,双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率88次/min,心律整齐,未闻病理性杂音.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既往药物过敏史不详.给予注射用硫普罗宁(海南利能康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0707221)0.2 g静脉滴注,在滴注液体75 mL左右时,患者感到恶心、呕吐,稍后诉视物模糊、胸闷、心慌、全身皮肤瘙痒,立即停用该组液体.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夜交藤片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LC法对夜交藤片中首乌藤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对制剂中首乌藤的活性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VP-ODS(4.6n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8:72),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0nm,柱温为2℃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20-1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45%,RSD为1.84%(n=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夜交藤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6.
临床资料例1男,43岁。胸部淡褐色丘疹10年。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出现淡褐色扁平丘疹,无自觉症状,后皮疹逐渐增多,颜色不断加深,未予治疗。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检:体型偏胖,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胸背部及腋下见弥漫性密集分布的淡褐色扁平丘疹,中央皮损融合成片,周围皮损呈网状排列,表面无鳞屑(图1A)。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无异常,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皮肤马拉色菌镜检:阴性。胸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少许单一核细胞浸润(图1B)。结合临床诊断为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予以盐酸米诺环素50mg日2次口服,维A酸乳膏外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某汽车制造企业焊接工艺过程职业病危害情况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变化。 方法 依据该企业2006-2012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数据及16 458人次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运用趋势χ2检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及体检异常项目检出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中,臭氧、一氧化碳及噪声超标点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值分别为5.858、26.476、4.155,P值分别为0.016、0.000、0.042;在职业健康检查中,低血红蛋白及电测听异常的检出率呈下降的趋势,趋势χ2值分别为6.755、14.698,P值分别为0.009、0.000。 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初步得到治理和控制,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与同类企业相比处于较好水平,但臭氧、一氧化碳及噪声治理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浅层X射线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应用浅层X射线治疗的27例原发性BCC(14例)和SCC(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组织病理学确诊,因健康状况、年龄、皮损部位等原因不适用手术而选用浅层X线治疗。结果:27例患者的31处皮损均痊愈,受照总剂量为45.6-53.2 Gy,随访 2年 仅1例患者1处皮损复发。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皮炎及皮损处的溃烂,皮损体积较大者多伴有疼痛,一般1个月内消失。结论: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SCC和BCC疗效好,复发率低,对因各种原因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HLA-A、B等位基因与山东汉族关节病性银屑病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型法(PCR-SSOP)对42例山东汉族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患者组)与9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进行HLA-A、B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两组比较,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组B*27等位基因频率(患者组为11%,对照组为1.8%,Pc < 0.01)、B*57等位基因(分别为4.8%和0.4%,Pc < 0.05)及B*13/B*27杂合体(分别为8.5%和0.5%,Pc < 0.01)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3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和6.7%,Pc < 0.01)明显低于对照组。B*27等位基因频率在关节病性银屑病脊柱受累组为80%,无脊柱受累组为 22%(两组比较,P < 0.01);外周附着点受累组为63%,无外周附着点受累组为23%(P < 0.05)。7例B*13/27杂合体阳性者中5例(71%)有脊柱炎合并外周关节炎,而36例B*13/27杂合体阴性者中有8例(22%),两组比较,χ2 = 6.73,P < 0.05。结论 HLA-B*27与山东汉族关节病性银屑病相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总结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现10例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其中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9.90±10.18)岁,银屑病均先于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8例患者水疱发生于银屑病斑块上,2例水疱发生于外观正常的皮肤上。9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应用口服四环素、烟酰胺配合光疗治疗。出院后随访150~1065天,7例患者无新发水疱,银屑病皮损病情稳定;2例失访,1例死亡。结论: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相对少见,中老年患者居多,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