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目的提高对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收治并随访50年的1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疾病的临床演变过程和治疗经过。结果女性患者,53岁,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为先后发病的双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符合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34岁时发现右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后因肿瘤复发而行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2岁时诊断为左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行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影像学随访至今双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无复发。同时存在右侧三叉神经许旺细胞瘤、多发脑膜瘤、脊膜瘤,以及周围神经的神经纤维瘤,神经系统受累广泛。近20年来多次施行手术及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理诊断为前庭神经和三叉神经许旺细胞瘤、过渡型脑膜瘤、纤维型脑膜瘤、神经纤维瘤等。现患者能够生活完全自理,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耳聋,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左侧肢体肌力4级。结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保留患者听力、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82.
MGMT表达在胶质瘤对烷化剂耐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包括小分子、脂溶性、能穿过血脑屏障的烷化剂的化疗方案,使部分病人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烷化剂的化疗效果同MGMT(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沉默了MGMT表达相关,因此,阻断其修复能力可使烷化剂更有效。其表达可由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免疫组化(IHC)、血清MGMT活性检测等方法直接或间接测定。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可作为识别病人对烷化剂敏感性的指标,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83.
目的 对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杀伤U251胶质瘤细胞的机制进行体外研究,为制订沙利度胺与替莫唑胺联合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经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分别接受替莫唑胺(100 μmol/L)、沙利度胺(100 μg/L)、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噻唑监(MTT)法检测不同抗肿瘤药物处理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周期;检测经吖啶橙标记的酸性囊性细胞器数目;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榆测肿瘤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替莫唑胺和沙利度胺单药治疗相比,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的抑制更为明显(均P=0.000).且可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以及发生凋亡和自噬.两药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替莫唑胺组和沙利度胺组(均P=0.000).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治疗U251细胞可以上调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诱导凋亡及自噬性死亡,从而达到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84.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选择性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2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选择性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72例退行性腰椎侧凸,A组35例选择L4、5节段融合,B组37例选择L5S1节段融合。比较2组多节段固定比例、多椎板间隙减压比例,术后1周矢状面Cobb角、冠状面Cobb角、JOA评分,以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 A组随访(14.1±1.2)个月,B组随访(12.8±0.2)个月。A组单椎板间隙减压比例低于B组,且多椎板间隙减压比例高于B组,多节段固定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1周矢状面Cobb角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1周冠状面Cobb角、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管减压、选择性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时,固定、减压节段越多,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485.
目的:建立注射用灯盏花素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使用氨基柱,流动相为乙腈-水(83:17);ELSD漂移管温度(85±5)℃;空气流速2.4L·min-1;柱温:30℃。结果:甘露醇在进样量为1.0324~30.972μg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3121x+11.715,r=0.9995;平均回收率99.24%,RSD为0.04%。结论:该法结果准确,便于操作,可作为注射用灯盏花素中辅料甘露醇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86.
目的 探讨Sonoclot法检测替格瑞洛对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1例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42例)。前者入院后予以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 d后改为替格瑞洛片;后者入院后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 d后改为氯吡格雷片。于入院时、治疗7 d和治疗90 d,用Sonoclot法检测2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治疗7 d的激活凝血时间(ACT)、达峰时间(TP)值升高,血小板功能(PF)值降低,治疗90 d的ACT值升高(P<0.05),治疗前后2组间凝血速率(CR)和最大凝血标记值(M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入院时相比,2组治疗7 d和90 d的ACT和TP值升高,PF、MCS降低(P<0.05)。(3)2组治疗后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更快地抑制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血小板功能,且不增加主要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487.
目的:对比分析非风湿性房颤和风湿性房颤所致心源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经临床证实非风湿性房颤(A组)和风湿性房颤(B组)所致的176例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男性、高龄、患高血压病和冠心病者明显多于B组(P<0.05);A组60.3%和B组65.0%患者存在多发梗死灶,梗死灶主要分布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内分水岭区。结论:非风湿性房颤和风湿性房颤所致心源性脑卒中患者在性别、年龄和高血压或冠心病的患病率上存在差异,而在颅内梗死灶分布规律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88.
胡鹏  杨学军  杨坤 《四川中医》2023,(8):130-133
目的:探讨卒中解郁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白介素-1(IL-1)、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86例PSD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3)接受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n=43)接受卒中解郁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血清5-羟色胺(5~5-HT)、白介素-1(IL-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PASI评分和血清L-1、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卒中解郁汤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PSD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抑郁症状,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神经递质含量和减轻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89.
目的:观察牛膝醇提物经皮透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收治的经中医辨证分型属肾虚血瘀型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牛膝醇提物经皮透入加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节点的骨密度(BMD)、腰椎T值、髋部T值以及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LAP)等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BMD、腰椎T值、髋部T值、PINP、BGP、BL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治疗组的BMD、腰椎T值、髋部T值、PINP、BGP、BLAP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牛膝醇提物经皮透入治疗骨质疏松症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