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广泛开展和患者对于手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微创THA应运而生。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后外侧微创小切口THA治疗股骨颈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经皮重建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60例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采用后方经皮重建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结果:60例患者手术时间20~50 min,中位数35 min,术中出血60~200 mL,中位数105 mL;骨盆骨折的愈合时间为12 ~16周,中位数14周;术后功能评定按Majeed评分标准:优47例,良9例,可4例.结论:经皮重建锁定钢板固定不稳定骶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能达到牢靠固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假体安装参数、不同头颈直径比和颈干角对假体撞击和髋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分析髋臼杯位相安全范围及杯颈前倾角优化组合。方法建立人工全髋关节三维可视化计算机模型,将同时满足髋关节屈曲≥110°、屈曲90°内旋≥30°、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日常生活活动范围普通标准,而将屈曲≥120°、屈曲90°内旋≥45°、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严格标准,头颈比变化范围为2.00~2.92,股骨假体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30°,髋臼假体外展角变化范围为10°~60°,髋臼前倾角变化范围为0°~70°,颈干角设定为130°和135°;计算满足上述两种活动范围,臼杯外展角每变化5°,相应的髋臼假体前倾角安装参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头颈比>2.37时,安全范围面积增大明显;严格标准条件下的安全范围比普通标准的小。颈干角130°,普通标准和严格标准活动度下,髋臼杯前倾角(Y)与股骨假体前倾角(X)的关系分别为Y1=-0.8164X1+41.914,Y2=-0.8028X2+47.094;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IAmin)和头颈比(HNR)的关系分别为IAmin’1=168.13HNR1-2.504,IAmin’2=213.79HNR2-2.272;当颈干角从135°移向130°,杯安全范围移向杯前倾角较小的区域,面积也有所减小。结论髋臼杯位相安全范围随着头颈比增大而增大;头颈比>2.37是比较合适的。髋关节活动范围要求越高,臼杯位相安全范围就越小,但可以通过增大头颈比来纠正。允许的最小髋臼外展角随着头颈比增大而变小;杯前倾角与股骨前倾角呈负相关。颈前倾角的增大和颈干角的变小均使得杯安全范围移向杯前倾角较小的区域,杯外展角随着颈干角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74.
综合疗法预防肘部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预防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收集肘部骨折经手术内固定患者60例,分为2组。一组30例应用综合疗法,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3~63岁,平均(43.53±7.74)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尺骨冠状突骨折8例,内外肱骨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3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3例,鹰嘴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8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6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另一组30例按以往程序治疗,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4~67岁,平均(46.13±6.22)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冠状突骨折7例,内外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2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5例,髁间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6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8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两组在术后6个月复查时,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包括肘关节活动度),以及安全性评定(X线复查包括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异位骨化等方面)。随机选取2002年至2006年30例肘部骨折经手术内固定的病例作为历史对照,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2岁,平均(47.17±7.83)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冠状突骨折7例,内外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6例,冠状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9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5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这组回顾性进行术后6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与以往程序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Mayo评分综合疗法组的(91.00±7.81)分,优于以往程序组的(76.83±10.71)分和历史对照组的(73.17±11.99)分(F=24.98,P〈0.05)。其中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综合疗法组的(102.40±9.16)°,优于以往程序组的(83.57±6.21)°(t=9.325,P〈0.05)。综合疗法组经每次X线复查未发现内固定失效松脱、明显的骨折移位、异位骨化等现象。以往程序组Mayo评分(76.83±10.71)分与历史对照组的(73.17±11.99)分无明显差异(LSD两两比较,P=0.172〉0.05)。结论:综合疗法分阶段不同治疗方法组合由不同主体实施来预防肘部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僵硬,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50年代末,椎弓根螺钉被应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以来,经椎弓根固定技术已成为脊柱外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内固定技术之一[1]。椎弓根是三柱理论中较强的固定点,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强大的把持力和三维控制力,能提高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固定和融合节段,并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梨状肌综合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确诊为梨状肌综合症的患者,应用B探讨和研究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方法和疗效。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16~70岁。交通创伤致软组织缺损23例,机器压伤12例,重物压伤5例,烧烫伤3例,糖尿病足2例,其他1例。缺损位于踝部20例,足跟部10例,足部16例。皮肤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39例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7例采用肌皮瓣修复创面及骨髓炎。结果:46例病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46例皮瓣均存活,部分坏死2例,予以清创、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边缘坏死6例,予以创口换药3~9周后创面愈合;皮瓣臃肿8例,术后3~9个月行皮瓣修整术后外形满意。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液供应可靠,对组织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皮瓣外形美观,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利用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价经皮骨移植增强(Optimesh(R))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L1~L2的三维脊柱功能单位的有限元模型由脊柱尸体标本CT扫描后形成.功能脊柱单元有限元模型有23446实体单元和310纤维单元组成,共36009个节点.模拟经皮骨移植增强(Optimesh(R))过程在L2椎体中置入松质骨粒,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椎体应力和应变的变化.结果 在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松质骨粒增强模型强化区最大的Von Mises应力分别为0.333、0.436、0.321 MPa,应变分别为0.335%、0.438%、0.322%;骨质疏松模型相应区域最大的Von Mises应力分别为0.174、0.239、0.161 MPa,应变0.512%、0.709%、0.474%.与术前(骨质疏松)模型相比,松质骨粒增强模型强化区最大的Von Mises应力增加1倍,应变下降1/3左有.结论 经皮骨移植增强(Optimesh(R))能有效地恢复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经皮椎体成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17例(17髋)髋关节疾患,男7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1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11例阳性,6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8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15例血沉增快,15例C反应蛋白增高;17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Ⅰ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9.3±5.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平均(84.4±10.3)分(t=15.86,P0.01)。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79.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并发大出血中的技术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1998年3月至2008年2月9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保守组53例,其中男43例,女10例;年龄27~61岁,平均(37.2±5.7)岁;以大量输血、补液为主。栓塞组39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26~62岁,平均(35.3±9.5)岁;在上述基础治疗上加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对两组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和存活率进行比较,并记录栓塞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栓塞组患者在术后2h内出血得到控制,33例均一次性止血成功,术中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脏器等损伤,术后3例发生下肢麻木,5例发生臀部红肿。栓塞组在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和存活率等指标上均优于保守组。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一种早期、迅速、有效的急救止血手段。  相似文献   
80.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术式选择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下颈椎减压或重建,其中前路手术组40例,后路手术组26例,前后联合手术组7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固定节段、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椎体复位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植骨于术后3~4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术中均无脊髓、大血管、气管、食道等损伤;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固定节段上少于后路手术;所有患者的术前JOA评分和颈椎复位参数较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制、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