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手术技巧和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缝线锚钉修复22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16~51岁,平均35.5岁.对手术时间、锚钉置入位置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对末次随访时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获平均24.1个月(12~35个月)随访.其中1例患者出现钉尾刺激症状,无异物反应、跟腱再断裂等发生;平均手术时间35.5 mim,术中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22例患者共置入缝线锚钉27枚,其中2枚(7.4%)置入过浅,1枚(3.7%)置偏.Arner-Lindholm标准评价功能:优1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5.5%.随访过程中患者对工作及生活满意,X线均未见锚钉移位.结论 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操作简捷、固定确实、疗效优良、并发症低,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2.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据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由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我国1-59岁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率已由9.75%降至7.18%[1]。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HBV感染及所致疾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主要为抗病毒干预,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为临床干预一线用药。目前用于临床干预的干扰素为普通干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的47例患者,男32例,女15例;年龄19~51岁,平均35.3岁。在末次随访时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以下指标:移植物在股骨止点上的位置,股骨隧道在冠状面与内、外髁连线及矢状面与股骨干轴线的夹角。根据IKDC评分,38例>90分,9例<90分。通过对两组的比较,分析各项指标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结果:IKDC评分>90分的38例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线后16.21%~53.82%,平均(29.73±4.31)%;<90分的9例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线后27.18%~72.34%,平均(46.61±3.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分的38例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膝关节线夹角33°~67°,平均(49.5±4.72)°;<90分的9例41°~81°,平均(67.6±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分的患者股骨隧道中心线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11°~45°,平均(31.3±5.12)°;<90分的9例为23°~56°,平均(41.2±5.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和隧道角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关系密切,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应尽量选择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加强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21例PCL损伤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1 ~56岁,平均35.6岁.关节镜下采用单束异体韧带重建,术中加用3根“5”号爱惜邦缝线加强固定.采用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以及应力位X线片测量比较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的后向松弛度. 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12 ~ 35个月(平均20.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为120°~ 140°,平均126°.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IKDC分级:A级7例,B级12例,D级2例;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术前平均(65.8±3.7)分提高至(92.8±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130,P<0.001).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70.3±2.7)分提高至(95.8±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10,P<0.001);膝关节后向松弛度从术前平均(12.5±4.3) mm减少至(4.6±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0,P<0.001).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加强技术治疗PCL损伤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应用新型带线锚钉与传统钢丝张力带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髌骨下极撕脱骨折患者回顾性分两组,锚钉组26例,采用缝线锚钉固定治疗,钢丝组20例,采用传统钢丝张力带法固定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2个月,锚钉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低于钢丝组(P<0.05),术后膝功能恢复显著优于钢丝固定组(P=0.03)。结论:带线锚钉技术治疗急性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不需二次手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对国人踝关节三角韧带深层胫距后韧带的远端止点进行观测,掌握更为详细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缝合锚钉修补或重建断裂的深层胫距后韧带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30例成人尸体踝关节标本,对深层胫距后韧带的远端止点进行标记和解剖学观测.结果 深层胫距后韧带是恒定存在的,而且是三角韧带中最为宽厚的1束,其近端止点在内踝后丘部及丘间沟,远端止点位于距骨内侧面后半部分,呈类圆形的不规则图形,远端止点附丽区面积为(111.74±19.97)mm2.结论 揭示了深层胫距后韧带的远端止点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57.
手指中、远端皮肤缺损致肌腱、骨骼外露是手外科较为常见的问题,单纯游离植皮难以成活,如邻指皮瓣、v-y皮瓣、腹部皮瓣[1]等,但需要二次手术断蒂以及长时间强迫固定体位病人感觉极为不舒适.自1956年littlerie介绍指血管神经岛状皮瓣以来,主要用来修复小创面及感觉重建.本院自1999年6月以来,笔者设计了以患指指动脉逆行转移岛状皮瓣修复22例25瓣手指创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8.
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和评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32足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Stryker钢板内固定。结果28足平均随访15个月以上,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改善.跟距关节及跟骨恢复了正常的对合关系。按Marg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28足Stryker钢板固定中。优8足,良16足,可4足。优良率85.6%。结论切开复位Stryker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胫骨Pilon骨折是由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远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表现为关节面的碎裂、嵌压及胫骨下1/3的粉碎,并可伴有腓骨下段骨折,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率均较高。普通X线片很难准确分辨出骨折块数目和移位程度。作采用螺旋CT,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探讨其对胫骨Pilon骨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严重股骨粗隆问骨折和内固定失败病例疗效,初步总结分析此类手术的适应证及方法特点。方法:自1997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8例,高龄严重粉碎移位股骨粗隆间新鲜骨折6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9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1例术中股骨近端骨折,加环抱器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5年半,2例出现关节周围异位骨化,没出现感染、术后骨折、脱位、假体松动及血管栓塞等并发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2分(24~56分),术后平均86分(65~99分)。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及部分高龄严重移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