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研究髋后方关节囊的解剖特点及胶原纤维的分布差异,探讨能保留最佳力学强度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方法采用10个(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男6个,女4个;年龄28~64岁。右侧10髋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Ⅰ~Ⅲ区)9部(ⅠA~C、ⅡD~F、ⅢG~J),测量髋后方关节囊各部厚度,观察坐股韧带走行。左侧10髋选取5髋对其较厚的Ⅰ区和Ⅱ区进行Masson染色观察和胶原纤维含量分析。采用自愿捐赠的冰冻新鲜尸体标本2髋与固定标本比较,设计最佳的切口线并临床应用。结果各部髋后方关节囊厚度分别为:ⅠA(2.30±0.40)、ⅠB(4.68±0.81)、ⅠC(2.83±0.69)、ⅡD(2.80±0.79)、ⅡE(4.22±1.33)、ⅡF(2.50±0.54)、ⅢG(1.57±0.40)、ⅢH(2.60±0.63)、ⅢI(1.31±0.28)mm,具有不均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G部ⅢI部的平均厚度较ⅠB部和ⅡE部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薄弱的两部在Ⅲ区,坐股韧带主干经过较厚的ⅠB部和ⅡE部。Masson染色可见ⅠB和ⅡE部的绿色面积明显较Ⅰ、Ⅱ区其余4部大。各部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ⅠA20.34%±5.14%,Ⅰ B48.79%±12.67%,ⅠC 19.87%±5.21%,ⅡD 17.57%±3.56%,ⅡE46.76%±11.47%,ⅡF28.65%±15.79%;各部胶原含量亦具有不均一性(P〈0.01),ⅠB部和ⅡE部与其余4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冰冻标本的厚度和坐股韧带分布特点经观察与固定标本无明显差别。在标本上设计并应用包括大部坐股韧带主干且连带部分臀小肌束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虽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但术后脱位率仍未完全消除;优化关节囊切开线,保留最佳力学强度部分,使坐股韧带发挥其固有生物力学功能,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应用组织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相关的蛋白质。方法于非创伤性ONFH患者股骨头中分别采集坏死骨组织样品与正常骨组织样品各12份,采用四步溶剂法提取骨组织中的总蛋白,应用多维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组织蛋白进行分离鉴定和功能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坏死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中鉴定二肽段以上的高可信度蛋白质数量分别为1302个和999个,假阳性率为0.9%。通过与对照组的质谱计数,在坏死骨组织中鉴定了141个高表达蛋白和56个低表达蛋白。基因本体论蛋白功能分析发现34种蛋白质与ONFH密切相关。本实验在股骨头坏死组织中证实ChST2基因(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合成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和GPCR26基因(介导细胞内钙离子动员的蛋白质)的低表达。结论非创伤性ONFH存在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的生物合成和多种离子的转运、动员可能参与ONFH发病机制中的关键过程。研究发现的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成为ONFH早期临床诊断的候选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大头(ASRTMXL)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采用金属对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7例(39髋)髋关节疾患,男24例,女13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4例、骨性关节炎2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8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检查、Harris评分及X线分析,对金属大头全髋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37例(39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肢体长度及股骨偏心距基本恢复正常。髋关节活动度得到大幅改善,前屈由(20.1±8.2)°增加到(85.7±9.8)°(t=32.86,P0.01),外展由(10.2±4.4)°增加到(41.5±9.1)°(t=19.34,P0.01),内收由(16.3±8.8)°增加到(40.3±10.4)°(t=11.00,P0.01),外旋由(12.3±5.2)°增加到(42.0±7.7)°(t=19.96,P0.01),内旋由(3.4±1.1)°增加到(23.0±9.8)°(t=12.41,P0.01)。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39.3±5.6)分提高到最后随访的(91.4±10.3)分(t=27.75,P0.01)。结论:金属对金属大头全髋假体设计具有臼杯变形小、磨损率低、活动范围大、脱位发生率低等特点。其为治疗术后活动量要求较高的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髋发育不良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4.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该骨折发生率出现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5.
2003年9月以来.笔者采用足拇趾腓侧瓣镶嵌或与食指背岛状皮瓣联合修饰第2足趾再造拇指4例。应用拇趾腓侧瓣与第二足趾基底条形双翼皮瓣联合再造手指2例,其外形及功能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自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以来,一直克服不了短小的缺点。但2005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第2足趾基底两侧条形双翼皮瓣及跖背三角修饰同时携带部分跖骨再造食或中指6例,其外形及功能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双钢板固定治疗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8~55岁,中位数48岁;左侧14例,右侧19例;Rüedi - Allg(o)werⅡ型14例、Ⅲ型1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中位数7 d.术后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3例,采用前外侧解剖型钢板加内侧支持板固定19例,采用前内侧解剖型钢板加外侧支持板固定14例;植骨25例;手术时间132~210 min,中位数168 min;术中出血120~300 mL,中位数190 mL;术后切口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后切口愈合.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14个月,中位数7个月.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3例,经理疗及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和玻璃酸钠注射液后,踝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无钢板断裂、退钉、螺钉松动、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采用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肢踝关节功能,本组优16例、良11例、可4例、差2例.结论:双钢板固定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8.
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采用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4例髌骨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6~81岁,平均(46.0±3.0)岁;横形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22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首次锻炼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对其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0±2.0)个月.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手术时间(54.2±10.4) min,术中出血量(56.0±8.5)ml,术后膝关节首次锻炼时间(4.6±1.3)d.术后无感染、退针、线缆松脱,无皮肤刺激等并发症发生.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总分29.06±1.67,其中优33例,良1例.结论:穿骨道线缆结合带尾孔克氏针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特别是横形骨折,固定牢固可靠,可早期活动膝关节,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9.
带线锚钉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损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35例,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并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35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评分为(54.5±6.3)分,术后1年评分(88.1±4.2)分,比较术前与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疗效肯定,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0.
探讨国人后交叉韧带的分束情况并测定纤维束应变,为临床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提供生物力学参考。10例新鲜冰冻膝关节标本,在胫骨无应力及后抽屉试验两种条件下,分别观察后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紧张-松弛模式,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分别测量在后抽屉试验条件下屈膝0°、30°、60°、90°和120°5个角度时纤维束应变。结果后交叉韧带可被分为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在膝关节屈曲过程中呈交替紧张。在后抽屉试验条件下,相同角度两纤维束之间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纤维束在不同角度之间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揭示了后交叉韧带力学行为特点,为临床双束重建提供生物力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