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背阔肌皮瓣移位重建屈肘功能1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1年3月 ̄1993年10月,利用背阔肌移位重建臂丛神经损伤的屈肘功能12例,随访6个月 ̄2年半,疗效满意。优点为:①不可逆性臂丛神经损伤肢体多为“皮包骨”,采用肌皮瓣移位,增大了肢体周径,减少了皮肤张力,有利于移位后肌肉滑行,改善了外观,同时也便于术后血运观察。②部分臂丛根性损伤,背阔肌多已萎缩无功能,利用神经移位重建胸背神经而恢复的背阔肌功能,再移位重建屈肘功能,证明是有效可行的。分析讨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构建正常人体髋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作为该部位进一步有限元分析的基础.方法:采用活体髋关节为标本,应用CT扫描技术及图形数字化方法获取髋关节的三维坐标,输入有限元分析软件,并通过确定材料特性参数和网格化,建立髋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所构建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客观反映髋关节真实解剖形态及其生物力学行为,还原性良好,可以满足有限元分析的需要.结论:采用CT扫描资料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切实可靠,实体建模法将有限元模型的几何特征和边界条件的定义与有限元网格的生成分开进行,减少了模型生成的困难.所构建的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为髋关节力学行为以及骨折内固定、髋关节成型术的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  相似文献   
173.
髋关节囊韧带解剖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髋关节脱位仍是仅次于假体松动的主要并发症.手术中软组织破坏过多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这正日益被外科医生所认识.对于THA术中关节囊韧带是否需要保留、修补和重建或是切除至今仍存在争议.笔者就近年来髋关节囊韧带解剖学、生物力学特性及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4.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属高能量损伤,多伴有骨盆前环骨折,常导致骨盆垂直、旋转不稳定,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甚满意,目前国内外学者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我院采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多角度投照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导针置入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将一个正常成人股骨近段标本划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4个区域,分别对4个区域的导针进行多角度投照.结果 正位旋转与侧位展收与尖面距有线形关系,并且发现已经穿出股骨头面的导针在正侧位投照仍均在股骨头中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导针尖区域可选择不同的投照角度来确定导针是否穿出股骨头.结论 导针如果在正侧位上均在股骨头里面,仍不能排除导针已穿出股骨头,需加照相应角度确定.  相似文献   
176.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测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部标本。屈膝120°关节镜下经前内辅助入路(AMP)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隧道,并用克氏针标记。去除标本的软组织,正中劈开股骨髁。测量股骨隧道长度;测量隧道内口至股骨后髁皮质边缘的距离与股骨髁间窝顶的垂直距离,记录隧道内口分位点位于髁间窝的钟点位置;测量隧道外口与股骨外髁的相对位置。结果:股骨隧道长度平均(36.35±3.14)mm(30.65~42.35 mm);隧道内口至股骨后髁皮质边缘的距离(17.84±3.35)mm(14.02~23.49 mm),至股骨髁间窝顶的垂直距离(14.05±2.32)mm(9.17~20.08 mm)。根据表盘法,隧道内口位于左膝02∶30±00∶10(01∶50~02∶50),右膝09∶30±0∶15(08∶30~10∶40);股骨隧道外口位于股骨外上髁近端(3.16±2.51)mm(1.61~6.30 mm),后方(4.25±2.16)mm(1.73~8.52 mm)。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