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1.
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畸形膝骨关节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统计分析37例双膝同时置换的手术过程及随访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4.7 h,术中出血量平均780 ml,术后引流量平均530 ml,围手术期输血量平均1 190 ml.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37例术后随访6个月~6年,平均58个月.关节功能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分上升至术后的平均87分;活动范围由术前的平均57°提高至术后的平均105°.结论 应用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病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较分次手术利大于弊,但选择病例应慎重,并须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12.
掌骨头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是手部的常见损伤。2005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我们采用可吸收骨固定棒治疗掌骨头骨折10例,效果较为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10例12处,其中男8例9处,女2例3处;年龄18~37岁,平均27岁。右手7例,左手3例。第一掌骨头骨折2例,第二掌骨头骨折5例,第三掌骨头骨折1  相似文献   
113.
移位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移位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对26例按不同类型不同手术入路分别以拉力螺钉、可吸收螺钉、重建钢板作内固定治疗的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2例经1年至7年,平均2.7年随访。术后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半年后恢复;2例出现关节周围异位骨化,轻微疼痛,但不影响关节功能。未发生术后感染及股骨头坏死。19例达到解剖复位,3例满意复位。参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标准评估疗效:优1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6.3%。结论:对移位髋臼骨折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手术治疗,正确的分型和手术入路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坚强而有效的内固定是早期功能训练和减少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1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被动活动锻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明确持续被动活动 (CPM )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 3 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 3组 ,CPM组于术后第3天使用CPM器进行功能锻炼 ,单纯物理治疗组 (PT组 )与物理治疗结合持续被动活动组 (PT CPM组 )作为对照 ,术后两周检查膝关节活动度 ,并进行 q检验。结果 :CPM组与PT CPM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明显 ,与PT组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CPM可以明显提高膝关节屈伸功能  相似文献   
115.
微型骨锚联合掌长肌腱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辉煌  吴建伟  杨国敬 《中国骨伤》2015,28(11):1017-1020
目的:探讨采用微型骨锚和掌长肌腱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微型骨锚和掌长肌腱片移植治疗26例陈旧性锤状指患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8~52岁,平均(32.0±1.3)岁;机器绞伤8例,摔伤6例,打架扭伤6例,自发性断裂4例,刀伤2例。16例患者伸肌腱止点无肌腱附丽,10例有0.3~0.5 cm残留肌腱附丽。患者均有手指末节屈曲畸形,背伸活动障碍。术中将远侧指间关节予以克氏针固定于伸直10°~20°位,运用微型骨锚重建伸肌腱止点,取掌长肌腱片移植伸肌腱止点缺损区,4周后拆除克氏针,辅以石膏外固定下行功能锻炼。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标准对手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5.0±0.3)个月。术后发生创口浅表感染2例,皮肤压迫性溃疡2例,关节活动障碍1例,均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1例治疗后好转,另1例存在长期慢性疼痛;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肌腱断裂发生。按照Dargan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17例,良8例,差1例。结论:采用微型骨锚结合掌长肌腱片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肯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比较动态牵引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近指间关节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动态牵引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案治疗闭合近指间关节Pilon骨折41例45指,全部获得随访。动态牵引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组(A组)21例22指,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30.6±5.6)岁。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组(B组)20例23指,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0.1±5.3)岁。定期复查X线片,评定关节主动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时间、感染率及术后关节活动疼痛等指标。结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A组功能评定优良19例,B组13例,A组优于B组(Z=2.558,P=0.011).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A组(7.9±2.1)周,B组(8.1±2.3)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4,P=0.762).A组感染5指,B组1指,A组感染率高于B组(χ2=3.287,P<0.05).术后关节活动疼痛VAS评分A组0.18±0.50,B组0.65±0.88,A组关节疼痛低于B组(t=-2.207,P<0.05).结论:动态牵引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近指间关节Pilon骨折方法可靠,能有效固定骨折,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关节外操作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11月连续收治顽固性网球肘患者21例(21例肘)。其中,男8例,女13例,手术时患者年龄33~62岁,平均43岁;保守治疗时间为7~41个月,平均15.0个月。21例顽固性网球肘均采用关节镜下关节外操作手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7.3个月,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1例在视觉模拟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外上髁压痛点压痛程度等方面术前术后有明显差异;19例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2例对治疗结果满意,无不满意病例。结论关节镜下关节外操作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手术方式直观、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在不同屈膝角度下前交叉韧带(ACL)单束解剖重建股骨隧道的解剖特点,以期为临床中ACL解剖重建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20例成人尸体双膝部标本,保留膝关节上下至少20em,排除关节明显退变、畸形及关节损伤。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24~65岁,平均年龄37.3岁。标本固定于手术台上,允许膝关节90°~130°范围活动。分别屈膝90°、100°、110°、120°及130°经前内辅助入路(AMP)钻取股骨隧道,并用克氏针标记。镜下操作结束,切除膝关节标本周围软组织,暴露隧道的外口。用游标卡尺测量裸露在股骨隧道外的克氏针长度,间接计算股骨隧道长度。再摄膝关节标本正位x线片,摄正位片时股骨侧以内外股骨髁皮质突出点为旋转标记,测量克氏针与髁间窝外侧壁在水平面的夹角,即横向钻角。结果本研究发现在同一尸体标本上,不同的膝关节角度下可以得到不同的股骨隧道长度和横向钻角。不同膝关节下测量的股骨隧道长度存在统计学差异(F=228.15,P=0.000),不同膝关节下测量的横向钻角存在统计学差异(F:930.71,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股骨隧道长度和横向钻角二者间存在相关性(r=-0.908),股骨隧道长度与横向钻角存在负相关。结论国家级下经AMP入路解剖重建ACL时不同的膝关节角度影响股骨隧道的方向和长度。  相似文献   
119.
全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是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广泛应用的解析方法,是解决复杂工程学问题的必备工具之一。对人体力学行为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已成为深化对人体认识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更准确地模拟体内的力学情况,已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应用FEM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生物力学机制进行精确深入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指导个体化假体的设计、置换及相关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20.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目的比较分析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135例≥7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组;B组:内固定术组。结果随访1一8年,平均3.5年。两组的合并症、住院时间和骨折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11.8%,B组27.5%)、扶双拐下地活动时间(A组3—21d,B组90d)、手术时间(A组45—70min,B组89—137min)及功能评价(A组优良率86.3%,差3.9%;B组优良率69.6%,差15.9%)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避免了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效等问题,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