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代谢综合征与痰瘀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病因病机,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痰瘀交阻、久蕴化热成毒,形成痰瘀毒相互交夹的病机,而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是慢性低度炎症,这是痰瘀毒病机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2.
对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功能进行合理划分,推进厦门市医疗资源的垂直整合,构建出具有厦门特色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由三级医院承办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由区政府承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从效果看降低了医疗和药品费用,提高r居民满意度.但也存在三级医院对社区医疗服务理念理解偏误,财政补偿机制不完善等多种问题,需进一步探索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燥热证患者与非燥热证患者在糖脂代谢上的差异,以探讨燥热证的糖脂代谢特征。方法对所收集的辨证包括有燥热证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与同期收集的非包含有燥热证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血糖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燥热组较非燥热组,空腹血糖(FPG)、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1),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燥热证患者的FPG、TG水平明显高于非燥热证患者,提示异常升高的FPG、TG可能是燥热证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4.
刘涛  徐秋玲  赵岩  李学军  刘长勤  杨叔禹 《中草药》2010,41(9):1516-1518
目的探讨大黄素(emodin)对高脂喂养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脂质水平和肝脏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高脂饮食6周形成NAFLD模型,大黄素低、高剂量(30、60 mg/kg)干预4周,肝脏HE染色观察NAFLD模型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和肝脏的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转氨酶(ALT、AST)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肝脏X受体(LX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肉毒碱棕榈酸转移酶-1(CP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等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鼠血清FFA、TG、ALT显著下降,肝脏HE染色显示脂质沉积减轻,SCD-1表达下降;高剂量组大鼠ALT、AST,血清和肝脏TG、FFA显著下降,肝脏脂质沉积显著下降,肝脏FAS、DGAT-2、SCD-1表达降低,CPT-1和PPAR-α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大黄素剂量依赖性地改善NAFLD,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肝脏脂质合成基因和上调脂肪酸氧化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5.
大黄素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黄素(Emodin)为蒽醌类物质,是大黄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大黄素对循环、消化、神经及肿瘤等多系统疾病均有较好疗效.本文回顾了2004~2008年大黄素约理研究的文献,对大黄素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6.
证候动物模型的制作是证候研究的焦点。认为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应从临床实践出发,体现证候的"核心",有选择的引进疾病模型,要避免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体系要以证候的"主症"为核心,并适当引入具有明确意义的生物学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不应苛求在实验动物上完全模拟中医四诊信息。  相似文献   
147.
伏毒伤肝是2型糖尿病主要病理机制。探讨伏毒伤肝病机理论与2型糖尿病肝及脂肪炎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将伏邪理论运用于早期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对拓宽学术思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8.
<正>杨叔禹教授为福建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笔者有幸跟随杨师临证学习,获益良多,现举其临证应用升阳益胃汤验案三则,以飨同道。一、经前烦躁欲哭案患者女,36岁,2021年1月25日初诊,因“反复经前烦躁欲哭6年余”就诊。患者初潮13岁,月经周期约30天,经期5~7天,经量可,情绪正常,无明显不适。近6年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经前烦躁欲哭,不能自主,喜太息,哈欠频作,精神不振,自觉乏力。月经周期时有推迟,周期30~37天,经期7~11天,  相似文献   
149.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和方针。为规范基层糖尿病诊疗,2022年3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共同发布了《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此次更新首次增加了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内容。笔者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对指南中医药纳入背景和要点进行解读和对比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近期中华医学会最新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首次纳入针灸疗法,对针灸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治疗推荐,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针灸在2型糖尿病三级预防中的实践及获益,并对当前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