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针刺手法操作规范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堂义  蒯乐  杨华元  高明 《中国针灸》2008,28(5):356-358
目的:探讨目前针刺手法操作的规范程度。方法:应用“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对所采集的教师和针灸医师针刺手法进行分析,寻找基本针刺手法操作的规律所在。结果与结论:试验发现所研究的6种基本针刺补泻手法,所分析的7个参数中,几乎所有参数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基本针刺补泻手法的操作缺乏统一性,这可能就是因为针刺手法的操作方法没有客观化标准作为依据的结果;另外试验还发现,即使各种针刺手法的操作存在较大差异,但补法和泻法之间的差异却在每一个操作者的实验数据中得到反映,并与传统针灸文献所记载的特性相同,从而可能提示针刺手法的教学和临床存在定性好、定量较差的现状。  相似文献   
72.
针刺手法参数分析仪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刺手法参数分析仪,能在人体上进行各种针刺手法操作,并将操作时的针刺手法完整地变换成电信号,使手法参数与针刺效应对应起来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从而实现了研究针刺手法的方法.本文为该仪器的研制作了介绍,并对手法参数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3.
经穴电体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穴电体操疗法与电针疗法的效应差异,推广电体操疗法.方法:采用三中心、随机、多盲的试验方法,将153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成电体操组(77例)和电针组(76例),分别给予经穴电体操疗法和传统电针的治疗.2组均取上肢的手三里和外关、下肢的阳陵泉和足三里,经穴电体操疗法应用JD-2008型偏瘫治疗仪治疗.采用感觉、运动功能(Fugl-Meyer)评测方法,评测治疗前后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四肢感觉功能、平衡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结果:在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四肢感觉功能、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等方面,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种治疗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电体操疗法与传统电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经穴电体操疗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适合患者长期康复治疗的需要及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4.
多因素量化参数电针对大鼠炎症痛镇痛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蒯乐  杨华元  蒋洁  陈颢 《中国针灸》2008,28(11):829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炎症痛最适宜的电针参数方案。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2组,即正常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10个电针组,电针组分别为A1B1C1、A1B1C2、A1B2C1、A1B2C2、A2B1C1、A2B1C2、A2B2C1、A2B2C2(A12Hz,A2100Hz;B1连续波,B2断续波;C10.1mA,C20.2mA)、A3B3C1(4/20Hz、疏密波、0.1mA)和A3B3C2(4/20Hz、疏密波、0.2mA)。电针组按实验条件分别选取电针参数,每天电针治疗1次,连续6d。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比较不同频率、波型和电流强度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以痛阈和炎症局部组织中β-内啡肽(β-EP)的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电针治疗提高痛阈的优化参数方案为:100Hz、0.1mA、断续波。电针升高局部组织β-EP含量,100Hz优于2Hz。4/20Hz、疏密波、0.1mA与100Hz、断续波、0.1mA电针对大鼠炎症痛镇痛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炎症痛时,最佳参数为100Hz、0.1mA、断续波。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仿真手针预处理对内脏牵拉痛大鼠的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抗大鼠内脏牵拉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VTP组、仿真手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后2组分别进行针刺、电针30 min后即刻制备VTP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疼痛积分,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生化比色法、放射免疫等方法检测大鼠回肠部肠神经系统的SP阳性表达物、AChE的活性和LEK的含量以及延髓内脏带c-Fos蛋白和GFAP阳性指数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VTP组大鼠疼痛积分显著升高(P<0.05),回肠部SP阳性表达物、AChE的活性,延髓内脏带c-Fos蛋白、GFAP阳性指数的含量显著增高(均P<0.01),但LEK含量增加不显著(P>0.05):与VTP组比较,仿真手针和电针组大鼠疼痛积分,回肠部SP阳性表达物、AChE的活性,延髓内脏带c-Fos蛋白、GFAP阳性指数的含量显著下降(均P<0.05),电针组LEK含量增加不显著(P>0.05),仿真手针组LEK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电针组比较,仿真手针组除疼痛积分显著降低(P<0.05)和LEK含量显著增高(P<0.05)外,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仿真手针预处理能通过减少sP的释放,减低AChE的活性,增加LEK的释放,下调c-Fos蛋白、GFAP的表达,有效抑制内脏牵拉痛,而仿真手针预处理抑制内脏牵拉痛的效果优于电针,其原因在于仿真手针更能有效增加LEK的释放.  相似文献   
76.
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年来,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探讨灸疗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艾灸的治疗作用并不单纯是温热效应,而是光谱辐射、生物热效应及非热生物效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已被广泛关注,并应用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艾灸疗法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提高临床疗效和仿灸治疗仪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此,本文就艾灸对机体局部温度变化与特点、艾灸红外光谱特性、艾灸生物热效应与能量转化、艾灸生物热传递与微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制一种具有对温和灸过程中穴位皮肤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功能的艾灸器。方法根据传统温和灸的原理及操作特点,结合机械设计、温度检测和单片机等现代技术和方法,研制微型艾灸器。结果微型艾灸器包括艾灸器主体、温度监测装置、显示装置、控制电路及固定器件等,可以代替人手完成温和灸,并对艾灸过程中穴位皮肤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显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艾灸器,并具有定时和超出温度范围提醒作用。结论微型艾灸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易操作,保持了传统灸疗的特点,且操作者或患者可根据温度数值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节调距旋钮,保证艾灸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温度”稳定在最适宜的范围内,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推进温和灸技术的规范化实施。  相似文献   
78.
对人工智能与中医诊断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总结了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中医领域的特点。并基于中医智能化诊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展望,包括深化研究中医四诊诊断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技术、建立中医基础理论数字模型、以"证"为研究单元的综合数据挖掘技术、重视"人工"和"智能"两方面的研究工作等,以期为中医智能化诊断的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9.
为总结和分析穴位电阻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思路,收集了1990-2011年的相关穴位电阻检测方面的文献,探讨不同检测类型仪器的优势和不足.穴位电阻的检测技术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些技术通常用来进行腧穴定位和临床诊断,检测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电路模型的改进,可连续检测更长时间、介质干扰更少等.但以往研究往往集中在皮肤电阻的检测,由于皮肤电阻并不等于穴位电阻,等效电路的设计不能反映穴位内部细胞、组织和神经的情况,而且检测技术也存在缺陷,主要影响因素如电极极化、接触介质和穴位解剖特点等难以排除,使得穴位电阻不能成为临床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别的有效依据.针对上述穴位电阻研究的技术手段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需要通过修改技术方法、电路模型设计,并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等使研究更加符合生命活体系统的要求,在穴位电阻研究中考虑人体的电感等,在仪器的设计中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使实验设计能充分体现穴位内部的电阻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0.
“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研小组在成功研制"ATP-Ⅰ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的基础上,又通过提出新的算法、充实所分析的针刺手法物理参数种类、完善针刺手法比较和评价的方法,设计出新的针刺手法物理参数分析软件"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该系统对针刺手法波形的分析方法更为科学,对针刺手法物理参数的分析也更加齐全,针刺手法的比较和评价方法更切合实际应用,从而更能满足针刺手法教学规范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