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目的观察生血丸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化疗方案。治疗组于化疗前7天开始口服生血丸;对照组于化疗前7天开始口服益血生胶囊,两组均以28天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1天检测两组血常规,包括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于治疗前后检测免疫功能指标,即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NF-γ)水平,并进行临床症状积分、卡氏评分(KP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化疗第7天,对照组WBC显著下降(P0.05);两组化疗第21天与治疗前比较,WBC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CD3+、NK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IL-2、INF-γ水平均有所上升(P0.05)。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及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丸具有保护骨髓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且对提高CD4+、CD4+/CD8+水平效果优于益血生胶囊。  相似文献   
12.
骨髓抑制是恶性肿瘤化疗的最大毒副反应之一,是化疗不能按时足量完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理论基础、研究概况、用药规律等方面系统阐述扶正解毒祛瘀法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总结贾英杰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论其病机,首推肝郁脾虚。辨证施治,则标本兼顾分为四型:肝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湿热瘀毒型和肝肾阴虚型。其临证心得有:重视正邪关系;调理脾胃、顾护后天之本;慎用活血逐瘀药。并举验案说明之。  相似文献   
14.
贾英杰教授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肺癌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在肺、大肠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前人总结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治疗原则,并已运用到临床中。贾英杰教授治疗肺癌时非常重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常注重“通腑”并辨证选用宣肺通腑、活血通腑之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丙酸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2例丙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基于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技术的遗传代谢病诊断基因包检测,对可疑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研究数据采用描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总结方文岩治疗乳腺癌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方文岩主任治疗女性乳腺癌门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其治疗乳腺癌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184首,涉及中药200味,对处方的用药频次、常用药对、性味归经等进行分析,其中,频次≥35的高频药物有32味,排名前5位中药为柴胡、半夏、牡蛎、黄芪、当归;设置支持度个数50,置信度0.97,频率≥50的药对109个,排名前3位高频药对为半夏-黄芩、半夏-甘草、半夏-当归,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脾经居多,最终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结论 方文岩治疗乳腺癌以扶正、疏肝健脾、通络为主,体现其"扶正祛邪通络"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通过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 TOF/ 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讨羊水中室间隔缺损(VSD)自然闭合 差异代谢物。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9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临床遗传实验室进行产前诊断的羊水样本 14 例, 其中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存在 VSD 且产后随访 VSD 自然闭合胎儿母体羊水样本 5 例,对照组为产前诊断为 VSD 但产后 随访未自然闭合胎儿母体羊水样本 9 例,采用 GC TOF/ MS 技术检测所有样本的差异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 DA)比较 VSD 自然闭合组和未自然闭合组代谢谱差异,通过多维和单维统计分析寻找差异代 谢物。结果 PCA 和 OPLS DA 模型均显示 VSD 自然闭合组和未自然闭合组间无明显分离趋势。单维和多维分析均显示鼠 李糖和苯甲酸在 VSD 自然闭合组较未自然闭合组显著降低。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 VSD 自然闭合差异代谢物,为预测 VSD 能 否自然闭合提供了潜在的标志物,也为 VSD 自然闭合病理机制的探索提供更多线索。  相似文献   
18.
择时给药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择时给药是时间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时间治疗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药物的治疗作用、毒性和代谢的时间节律,结合人体的生理、病理节律来确定最佳的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岩汤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予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3天开始服用消岩汤。2组均治疗28天为1周期,连续观察2周期。结果:在缩小瘤体、生活质量改善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后治疗组CD3+、自然杀伤(NK)细胞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CD3+、CD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肿瘤标志物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CYFRA-2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治疗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岩汤能有效地辅助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对化疗患者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胃癌前病变(PLGC)是指有癌变倾向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是一个多步骤的、具有可逆性的病变过程。现代医学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而中医通过辨证与辨病结合,对逆转、减缓病情进展具有一定优势。PLGC符合中医学“既病”范畴,积极采取措施实现病变的逆转、阻止疾病的进展与恶化当属中医学“防变”范畴,故可将中医治未病中的“既病防变”思想应用于PLGC的防治。根据PLGC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从既病防变的“早期诊断”“截断病邪”和“先安未受邪之地”三方面对PLGC的防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