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0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84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328篇
内科学   23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81篇
外科学   217篇
综合类   1228篇
预防医学   395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11篇
  6篇
中国医学   828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以脱氧核糖核酸亲和层析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主要方法,研究了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的血清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蛋白(简称DBP)以及脐带血血清的DBP。根据对各组血清DBP电泳不同区段的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疾病对ABO血型抗原性的影响及其血清学特性分析。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单克隆抗体血型分型试剂和RBC试剂,对100例患者和30例献血员的RBC(检测抗原)和血清(检测抗体)进行正反定型,测定血型抗原性和抗体效价。对血型抗原性极度减弱导致血型鉴定困难的患者血液,进行吸收放散、血型物质测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和抗球蛋白试验。结果:100例患者中血型抗原性减弱者占24%,其中自血病患者占40%(12/30),恶性肿瘤患者占36.67%(11/30),其他疾病患者占2.50%(1/40)。抗原性减弱在ABO血型中的分布:A型为40.48(17/42),B型为16.67%(5/30),O型为7.14%(2/28);献血员血型抗原性减弱者为3.33%(1/30)。100例患者中血清血型抗体效价降低者2%,献血员血清血型抗体效价降低者为0%。结论:白血病和恶性肿瘤对血型抗原性的影响较其他疾病大,患者ABO血型抗原性减弱正定型时容易导致血型误判,但其血清中仍存在着规则的抗A或抗B抗体,唾液中含有血型物质,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正反定型,同时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和血型物质的测定,能提高血型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3.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省科协)于1993年3月4、5二日在温江召开了今年首次省级学会秘书长会。会议主要内容是:1,传达中国科协有关学会改革和“金桥工程”的会议及文件(征求意见稿);2,讨论修改“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全省性学会组织通则(讨论稿)”;3,讨论落实省科协学术工作部1993年工作计划。本人参加了这次会议。现将会议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价在接种两剂已上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人群中序贯加强免疫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制定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设计,筛选入组360例已接种两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3~4个月、6~8个月、11~13个月的18周岁及以上研究对象并接种1剂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研究用疫苗接种前、接种后14 d血样,用于体液免疫检测,收集研究用疫苗接种后1个月内的所有不良事件。 结果 本研究入组360例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加强免疫与基础免疫间隔时间分3组(A组91~120 d,B组181~240 d,C组331~390 d),各组120例,无研究对象脱落。三组年龄均值分别为38.13、40.22和45.73岁,各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16,P<0.001),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C组和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 IgG GMC(几何平均浓度)免疫前分别为4.81、4.23、2.12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54,P<0.001),C组和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三组免疫后 IgG GMC 分别为106.69、124.05、80.04 A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28,P=0.133)。三组 IgG 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4.17%、87.50%、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1,P=0.214)。免疫前血清针对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不同组别的中和抗体滴度比较,三组原型株中和抗体GMT(几何平均滴度)为1∶2.18、1∶2.18、1∶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1,P=0.990);三组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GMT为1∶2.09、1∶2.17、1∶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8,P=0.686)。免疫后血清三组原型株中和抗体 GMT为1∶31.09、1∶34.90、1∶2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62,P=0.106);三组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GMT为1∶61.46、1∶77.44、1∶4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05,P=0.123)。序贯加强免疫后血清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达到82.78%、83.33%。三组 SARS-CoV-2原型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6.67%、87.50%、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0,P=0.026),其中C组低于A组和B组;三组 SARS-CoV-2 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50%、84.17%、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83,P=0.075)。发生不良事件人数为124人,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为34.44%。各组发生率分别为35.83%、40.83%和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87,P=0.064),所有研究对象出现的不良事件以接种部位不良事件为主,主要表现为疫苗接种部位疼痛(23.89%);全身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6.94%),未发生与疫苗接种有关的SAEs。结论 接种两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序贯加强免疫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较长间隔期的免疫前IgG和免疫后原型株中和抗体阳转率较低,不同间隔期的免疫后IgG 、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中和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基础免疫后6~8个月为最佳的接种间隔。  相似文献   
55.
56.
“七七”、“八八”,是指人类的生长壮老与年龄的关系。最近有一批外国留学生来我处,要求辅导《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追风舒经活血片 ( ZFSHJHXP)的抗炎镇痛作用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法 ,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法 ,棉球肉芽肿法研究其抗炎作用 ;用乙酸扭体法研究其镇痛作用 ;用 WTP- B1型毛细血管血液粘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追风舒经活血片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水肿及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有明显抑制、镇痛作用 ,可明显抑制棉球肉芽增生 ;可降低全血高切、低切比粘度。结论 :追风舒经活血片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和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适用于关节炎等风湿痹证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是否能够逆转人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DR)。方法 采用MTT法对DHA和阿霉素合用时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率 (IC50 )进行检测。结果 DHA(10 μg/ml)组能提高MCF 7/R细胞株对阿霉素敏感性 3.2倍 ,DHA(2 0 μg/ml)组提高 5 .1倍 ,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DHA能部分逆转乳腺癌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中药解郁胶囊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标准最终产生研究观察对象100例,健康对照组来自我院组织的年龄在60~80岁的健康体检的老年人100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63例,对照组中男43例,女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减分情况、中医证候分析、服药及依从情况、不良反应及抑郁焦虑因子等无创性指标的影响。结果: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主要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情况及证候减分率体现,2组经过12个月中药和抗抑郁综合治疗,中医证候量表减分率(8.2±3.1)和(7.8±3.2),比对照组的(8.8±3)与(8.4±3.6),P值为0.001 6和0.001 3,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量表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来看,中医综合观察组应明显低于对照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医组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解郁胶囊与中医综合治疗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依从性更佳。  相似文献   
60.
应用荧光双标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到,在大鼠腰段脊神经节中,GriffoniasimplicifoliaI-B.(I-B4)结合反应物与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均分布在小细胞中,且34%~43%的I-B4结合反应阳性细胞和87%~95%的P物质阳性细胞为I-B4与P物质双标细胞。切断单侧脊神经后根的大鼠,切断侧脊髓后角内I-B4结合反应在术后第3d即明显减弱,至第5d消失。向成年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后,脊髓后角和Lissauer束内的I-B4结合反应于第3d已明显减弱,于第5d、第7d和第10d减弱更显著,但仍有部分残留。电镜下.脊髓后角I~III层有大量轴突终末被I-B4标记,其中许多标记终末参与构成突触小球。在包埋前免疫金-银-ABC法双标电镜标本上,脊髓后角内I-B4与SP双标轴突终末分别占I-B4阳性轴突终未总数和P物质阳性轴突终末总数的33%~36%和39%~53%。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了I-B4与初级传入的小神经元结合的特异性,并表明I-B4结合位点是鉴别脊髓后角内P物质阳性轴突终末的初级传入来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