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地榆皂苷Ⅱ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中蛋白激酶B (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地榆皂苷Ⅱ(0、1、5、10、20、40、60和8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迁移能力;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侵袭能力;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促进结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肠癌细胞HT-29中AKT和PI3K mRNA的表达,增加Ca...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龙牡壮骨颗粒对小儿汗症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汗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口服龙牡壮骨颗粒,对照组予以虚汗停颗粒,服用两个月,并随诊1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龙牡壮骨颗粒对自汗和盗汗均有效。结论:龙牡壮骨颗粒对小儿汗症有效,可以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鼻炎(AR)是人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的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特点,目前尚无特效药根治。我院中医门诊通过选取特定耳穴贴压配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五官科门诊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3-14岁诊断AR患儿180例,男女各半,年龄、性别、病程无统计  相似文献   
14.
王潇  陈拥军  姚勇  杜恒   《四川医学》2021,42(10):1055-1058
<正>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在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了分流道,有效地降低了门静脉压力,被普遍地运用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中[1-3],但在TIPS的前后期,我们经常会遇到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 CTPV)、顽固性腹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及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亚低温治疗组用冰毯和冬眠合剂控制体温在33~34℃,常规治疗组在颅内压监测下以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随访6~12个月,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颅内压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并且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亚低温治疗的疗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急性喉炎是儿科急诊的常见病.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科运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配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治疗观察96例,均为本院儿科就诊的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患者,均符合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诊断标准[1],并参考急性喉炎喉梗阻的诊断标准,选择合并Ⅰ-Ⅱ度喉梗阻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月-5岁,男48例,女48例,平均2岁4个月.所有患儿就诊时均有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喉鸣,部分伴有发热.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控Klotho基因观察草酸钙晶体对小鼠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及晶体黏附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 构建过表达/沉默Klotho基因小鼠肾结石模型, 将模型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分为对照组(Ctrl)组(n=6)、草酸钙结石模型(Model)组(n=6)、模型+生理盐水(Model+Vector)组(n=6)、基因沉默+模型(shKlotho+Model)组(n=6)和基因过表达+模型(Klotho+Model)组(n=6)。应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蛋白级信使RNA(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测定(ELISA)检测氧化应激蛋白水平。苏木精-伊红(HE)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风库萨(Von Kossa)染色观察肾脏草酸钙晶体黏附情况。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两组间统计学差异采用t检验, 多组间统计学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课题组在体内建立了小鼠草酸钙结石模型, 并通过Von Kossa染色验证模型。Model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五倍子乌梅汤保留灌肠结合穴位透皮刺激治疗肠息肉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合计113例肠息肉(直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患者,均由我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1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7例)采取电子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56例)电子内镜下肠息肉摘除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五倍子乌梅汤保留灌肠及穴位透皮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腹痛腹胀、大便泄泻、食欲减退、畏寒怕冷、精神匮乏等)积分变化,随访1年,比较各组患者复发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85.96%)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腹痛腹胀、大便泄泻、食欲减退、畏寒怕冷、精神匮乏等)积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腹痛腹胀、大便泄泻、食欲减退、畏寒怕冷、精神匮乏等)积分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腹痛腹胀、大便泄泻、食欲减退、畏寒怕冷、精神匮乏等)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前列腺癌(PCa)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人前列腺癌细胞(PC-3)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槲皮素低、中、高浓度组,转染GTP酶激活蛋白-Src同源结构域3-结合蛋白1(G3BP1)siRNA及其阴性对照、pcDNA3.1-G3BP1及其阴性对照至PC-3细胞,并用槲皮素处理。分别采用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G3B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G3BP1蛋白、EMT相关蛋白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结果槲皮素抑制PC-3细胞迁移、侵袭,上调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转录因子Snail表达;槲皮素下调PC-3细胞G3B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Wnt家族成员3A(Wnt-3α)、β-catenin、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GSK-3β)表达,上调GSK-3β表达;沉默G3BP1增强槲皮素对PC-3细胞及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过表达G3BP1逆转槲皮素对PC-3细胞及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抑制EMT抑制PCa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靶向G3BP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诊断上尿路梗阻36例,36例患者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结果:36例行MRU检查的患者中,上尿路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3例可显示结石上下方的尿路情况(42.86%)。结论:MRU对某些传统方法难以确定的上尿路梗阻可进行诊断,并可部分替代逆行造影,比临床上常用的B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特别适用于静脉尿路造影有禁忌证和肾功能丧失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