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71篇 |
免费 | 807篇 |
国内免费 | 5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1篇 |
儿科学 | 184篇 |
妇产科学 | 78篇 |
基础医学 | 702篇 |
口腔科学 | 296篇 |
临床医学 | 2278篇 |
内科学 | 1149篇 |
皮肤病学 | 379篇 |
神经病学 | 374篇 |
特种医学 | 58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346篇 |
综合类 | 4949篇 |
预防医学 | 1877篇 |
眼科学 | 127篇 |
药学 | 1673篇 |
39篇 | |
中国医学 | 1985篇 |
肿瘤学 | 4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5篇 |
2023年 | 340篇 |
2022年 | 380篇 |
2021年 | 487篇 |
2020年 | 403篇 |
2019年 | 336篇 |
2018年 | 351篇 |
2017年 | 200篇 |
2016年 | 281篇 |
2015年 | 294篇 |
2014年 | 885篇 |
2013年 | 636篇 |
2012年 | 757篇 |
2011年 | 765篇 |
2010年 | 709篇 |
2009年 | 709篇 |
2008年 | 775篇 |
2007年 | 826篇 |
2006年 | 861篇 |
2005年 | 884篇 |
2004年 | 792篇 |
2003年 | 732篇 |
2002年 | 612篇 |
2001年 | 553篇 |
2000年 | 544篇 |
1999年 | 486篇 |
1998年 | 479篇 |
1997年 | 468篇 |
1996年 | 495篇 |
1995年 | 401篇 |
1994年 | 392篇 |
1993年 | 283篇 |
1992年 | 227篇 |
1991年 | 214篇 |
1990年 | 166篇 |
1989年 | 140篇 |
1988年 | 93篇 |
1987年 | 82篇 |
1986年 | 66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46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25篇 |
1979年 | 10篇 |
1966年 | 3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国家医学发展中心培训部将于2007年6月上旬在北京举办“髋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疾病诊疗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高级研修班。研修期满合格者将获得中华医学会Ⅰ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及证书。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糖尿病足深部溃疡以降低其高位截肢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糖尿病足部患者采用扩创游离刃中厚皮片移植为主的手术方法进行修复。结果52例糖尿病足部溃疡应用皮片移植37例(71.1%),皮片移植加单纯截趾8例(15.4%),高位截肢5例(9.6%),皮瓣修复2例(3.8%),一期愈合率为80.8%。结论采用皮片移植为主的外科治疗,可尽早封闭创面,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部深部溃疡截肢率。 相似文献
53.
54.
抑郁性神经症与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CCMD-2诊断标准的22例抑郁症神经症和30例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二者在起病年龄,职业,自杀行为出现率,每日药物治疗量,自知力及痊愈率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5.
杜康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88,(4)
本文讨论用“包络一轨迹”法设计的修正齿形链的传动特性,并提出了完善齿形修正设计的方法,基本上实现消除链传动申的“多边形效应”。 相似文献
56.
57.
58.
突触界面曲率及其生理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突触界面曲率及其生理意义吴馥梅,杜红燕,章子贵(南京大学生物系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南京210008)突触(synapse)是神经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高等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以化学突触为主。关于突触结构参数的研究,经典的测定指标有突触前终扣面积、终扣...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HLA-DR4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广东地区汉族人群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100例正常健康者的HLA-DR4基因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基因频率.结果 HLA-DR4基因在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基因频率(48.1%)显著高于其在100例正常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19.6%,p<0.01).结论 HLA-DR4基因与广东地区人群的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60.
目的调查本地某乡镇一次麻疹疫情的流行强度,描述其三间分布,分析暴发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麻疹IgM抗体,作免疫空白与麻疹发病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2006年5月~7月,该乡镇发生30例麻疹局部暴发,其中29例儿童麻疹,1例成人麻疹,5例麻疹IgM抗体阳性。发病地点主要为小学和和幼儿园,罹患率分别为7.94%、7.87%。免疫空白与发病关系研究表明,初种免疫空白OR=7.2,X2=6.84,复种免疫空白OR=11.0,X2=9.48;影响免疫空白形成的社会因素调查,未接受麻疹疫苗初种或复种儿童的父母双亲常年在外务工占82.4%(28/3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占35.3%(12/34),二者有统计学差异(X2=15.54)。结论免疫空白是麻疹暴发形成的重要因素,农村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形成隔代抚养教育对计免工作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