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不能手术切除的鼻咽癌放疗后再复发的病人,其治疗困难,化疗疗效差,而单独再放疗只能挽救一小部分病人,本文探讨再放疗并同步使用多西紫彬醇(Docetaxel)在鼻咽癌首次放疗后复发病人中可行性及毒副反应,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1例鼻咽癌足量放疗后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复发、而无法行手术及腔内放疗的患者进行了同步放化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外照射鼻咽部,分次量为1.8Gy,总剂量为36Gy-39.6Gy。化疗采用Docetaxel,15mg/m2,每周一次,静脉滴注。结果:10%、33%的患者分别出现Ⅲ度、Ⅳ度皮肤反应,18%、10%的病人分别出现Ⅲ度、Ⅳ度黏膜反应,18%患者出现Ⅲ度恶心呕吐,27%的患者出现Ⅲ度-Ⅳ度白细胞下降,10%患者出现Ⅲ度血小板下降。1例患者因严重的黏膜反应致使治疗延迟2周。治疗结束后,9例(82%)患者达到CR,2例(18%)达到PR,反应率为100%。结论:对于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3D-CRT同时每周使用Docetaxel是可行的,其毒性反应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节律化疗对Lewis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荷Lewis肺癌C57BL/6小鼠模型,随机分为CTX节律化疗组、CTX最大耐受剂量(MTD)组和对照组,于造模后第6天开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小鼠饮食、活动及一般状况,连续测量肿瘤大小和小鼠体质量。处死小鼠后,称瘤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①与MTD组和对照组相比,节律化疗组肿瘤生长曲线较平缓,动物体质量无下降;②实验结束时,节律组、MTD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瘤重分别为(1.68±0.37)g、(1.94±0.56)g、(3.75±0.86)g;③节律组、MTD组和对照组的MVD分别为15.09±3.03、23.51±2.78和26.38±2.56,VEGF高表达率分别为46.2%、73.5%和81.3%。结论CTX节律化疗可显著抑制Lewis肺癌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且毒副作用较MTD化疗小。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性,33岁,因刺激性咳嗽伴咯血8个月,加重伴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病程中无发热、盗汗及胸痛.体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行肺部CT检查示右全肺不张,右主支气管内见半圆形软组织影阻塞,边缘光整,气管及左支气管通畅,纵隔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检:右上肺支气管开口处见白色菜花状物,突出管腔,质软易出血.取活检诊断为平滑肌肉瘤.当时考虑肿瘤侵犯主支气管手术难度大,进行了局部放疗(纵隔加病灶野4 Gy/2 F 24 Gy/8 F,病灶缩野后加量20 Gy/10 F),患者症状减轻出院.  相似文献   
34.
针刺治疗急危重病人,可迅速施治,且见效快,为进一步抢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笔者多年来以针刺方法抢救急危重病人,取得满意疗效,兹举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 新生儿窒息案   曹某,男,1999年1月26日出生,为双胞胎次产.……  相似文献   
35.
杜伟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943-943
笔者2003年11月~2006年2月采用针刺疗法急救厥证患者2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6例皆为我院急诊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8~62岁;癔病3例,低血糖5例,药物过敏3例,晕针10例,失血过多3例,煤气中毒2例。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1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动脉血栓的介入性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例动脉血栓病人采用选择性血管内溶栓及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PTA)。结果本组平均溶栓时间3.7 h,尿激酶平均用量45×10~5IU,溶栓治疗成功率94.74%(18/19),14例血管完全开通,4例部分开通,1例无效。4例PTA,2例明显改善。结论 动脉血栓的介入性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血栓闭塞性疾患优先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国外用于测评心理社会能力的内外控制源量表和行为归因心理社会能力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应用情况。方法进行英文量表的翻译和回译,后选取在校大学生240人进行测评。计算上述两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内外控制源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72,分半信度0.70,15天后重测信度0.89,7周后重测信度0.78;量表得分与年龄显示弱相关(r=0.16,P<0.05),与成绩显示弱相关(r=-0.14,P<0.05),与性别无关(r=-0.18,P=0.78)。心理社会能力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72,分半信度0.70,15天后重测信度0.88,7周后重测信度0.78;量表得分与年龄显示弱相关(r=-0.15,P<0.05),与成绩无关(r=0.09,P=1.38),与性别无关(r=0.03,P=0.65),因子分析共5个公因子可被提取,解释了总变异的56%。结论内外控制源量表和行为归因心理社会能力量表可以在中国大学生人群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甲状腺肿物CT三维成像与临床术路模拟是螺旋CT在应用方面又一重要进展,因为它采集的是容积数据,经过后处理就可以产生相应的组织器官及病灶的三维图像,且可以应用:“切口技术”,可以从任意方向、任意角度观察病灶的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并可模拟外科手术入路,从而为临床寻找出一个最佳手术入路,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疗程为7 d。治疗7 d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的情况,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的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4例。最终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改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DAO、D-乳酸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DAO、D-乳酸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为74.19%(23/3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能快速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与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心肌瘢痕及心肌梗死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2年12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20例,其中发病时间<12小时、行急诊PCI或静脉溶栓治疗患者40例(A组);发病时间>12小时、行择期PCI治疗40例(B组);发病时间>24小时,行药物治疗40例(C组)。分别于发病后4周、8周、12周,应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fQRS波群,记录阳性导联数,使用斑点追踪成像分析软件测量心室前壁径向收缩期应变率(RSR)及纵向收缩期应变率(LSR),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肌瘢痕。比较三组fQRS波群阳性率以及心肌瘢痕的形成情况,并随访6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心肌瘢痕的形成与心梗预后有无关联。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三组fQRS波阳性导联数、LSR、RSR及LVEF值均有所改善,治疗12周后A组形成碎裂QRS阳性导联数最少(A组:31,B组:69,C组:96),LSR、RSR及LVEF改善最为明显,B组次之[LSR(A组:34.90%±0.67%,B组:25.48%±0.63%,C组:17.86%±0.54%);RSR(A组:-20.77%±0.53%;B组:-13.12%±0.47%;C组:-9.10%±0.53%);LVEF (A组:53.8%±1.5%;B组:43.9%±1.7%;C组:42.3%±1.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0.0%)远低于B组(30.0%)和C组(62.5%),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QRS波与心肌瘢痕形成有关,结合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心肌瘢痕的形成及心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对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