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线粒体功能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22例作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三磷腺苷(ATP)、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及血清8-异前列腺素(8-iso)、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线粒体功能指标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哮喘组患者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ATP及COX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患者血清8-iso、TBARS、LP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与血清LPO水平呈负相关(r=-0.198,P0.05),血小板线粒体ATP与血清8-iso、TBARS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3、-0.203,P0.05),血小板线粒体COX活性与血清8-iso、LPO水平呈负相关(r值均为-0.423,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血小板线粒体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呼吸链抑制,且血小板线粒体功能损伤与氧化应激有关,这对探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观察泻热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8例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西药对照组和西药加泻热化痰祛瘀法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日、第7日、第14日观察证候并记录。结果两组治疗第3日、第7日、第14日总有效率均较前时间段明显提高,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主要症状和肺部体征积分均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日、第7日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痰量、痰色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在治疗第3日、第7日、第14日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泻肺化痰祛瘀法,能够提高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微粒(vascular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59例,COPD非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56例,健康人对照46例。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无血小板血浆中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PECAM)、黑素瘤细胞黏附分子(melanoma cell adhesion molecule,MCAM)、E选择素(E-selectin)的水平。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8水平,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分析其与EMPs的相关性。结果 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和非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血浆中VE-cadherin、PECAM、MCAM、E-selectin微粒的数目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1),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患者E-selectin的含量高于COPD非频繁急性加重型(P0.05),且E-selectin与IL-8和CRP显著正相关。结论 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血浆中E-selectin可作为判断COPD频繁急性加重型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IL-17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风险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技术(SNa Pshot)对149例COPD患者及97例健康人IL-17A基因rs2275913、rs3819024、rs3819025、rs4711998、rs8193036 5个SNP位点及IL-17F基因rs12203582、rs1266828、rs7771466、rs9382084 4个SNP位点进行分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COPD的风险关系。结果健康人与稳定期COPD患者在IL-17A的5个SNP位点及IL-17F的4个SNP位点均未见差异。其位点的变异、突变基因型分布与COPD的易感性亦无明显差异,对IL-17F及IL-17A基因的SNP进行连锁不平衡反应后的分析结果表明,IL-17A基因CAA单体型在COPD与健康人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0.244,95%CI:0.057~1.043,P0.05)。结论 IL-17F及IL-17A基因多态性与COPD患病无直接风险关系,但在IL-17A基因单体型CAA改变可能与新疆地区COPD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益气固表丸对低去脂肪质量指数(FFM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微小RNA(miRNA)及肿瘤坏死因子样微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低FFMI 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益气固表丸组和安慰剂组。2组均行西医基础治疗,益气固表丸组予益气固表丸,安慰剂组予安慰剂,均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12周。选择既往否认COPD及肌病病史的同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FFMI及双手握力(HGS),ELISA检测治疗前后TWEAK水平,采用GO、KEGG分析进行靶基因预测,qRT-PCR验证治疗前后外周血miRNA变化。结果共脱落6例。揭盲后益气固表丸组28例、安慰剂组26例。益气固表丸组ITT数据集总有效率为96.67%(28/30),安慰剂组为86.67%(2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固表丸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下降(P0.05),FFMI、HGS无变化,安慰剂组FFMI、HGS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TWEAK升高(P0.05),益气固表丸组治疗后TWEAK下降(P0.05),安慰剂组治疗后TWEAK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GO、KEGG富集分析,结合文献查询筛选miR-1-3p、miR-422a、miR-206、miR-145-5p和miR-133b共5个备选基因。qRT-PCR验证后显示,益气固表丸组治疗前miR-422a、miR-145-5p、miR-133b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miR-145-5p、miR-133b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气固表丸可有效缓解低FFMI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外周血miR-145-5p、miR-133b水平,降低TWEAK水平,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7.
哮喘豚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哮喘模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测定,以了解氧自由基在哮喘慢性炎症过程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试剂及仪器:鸡卵白蛋白(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生产,批号,:9503115),植物血凝集素(PHA,上海市医学化验所提供,批号:95...  相似文献   
118.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COPD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9.
目:分析175例COPD患者痰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75例COPD患者痰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从呼吸道分离出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白假丝酵母、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真菌。结论: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时应覆盖该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系统评价临床运用中医益气健脾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经计算机对Wanfang、CNKI、VIP、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综合检索,检索时间均设定为建库至2020年2月28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以Cochrane手册针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工具进行风险评估和质量评价,然后纳入Stata 12.0软件和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最终经过严格的纳排标准共纳入13项研究,均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中益气健脾组联合常规治疗分别在肺功能FEV1/FVC(MD = 6.31,95%CI:2.03-10.59,P = 0.004)、FEV1%(MD = 6.21,95%CI:2.50-9.93,P = 0.001)、FEV1(MD = 0.15,95%CI:0.03-0.27,P = 0.01);临床有效率(RR = 0.17,95%CI:0.06-0.29,P = 0.003)等指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或常规治疗联合安慰剂。但是在肺功能FVC(MD = 0.19,95%CI:-0.10-0.47,P = 0.19)和身体质量指数(MD = 1.53,95%CI:-0.44-3.50,P = 0.13)两项指标益气健脾组未发现明显优势。本研究也通过亚组分析发现不同剂型中药运用益气健脾法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差异,中药饮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药颗粒剂等非饮片剂型。此外,我们运用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尝试寻找纳入研究存在较大异质性的可能来源。结论 中医益气健脾法联合常规治疗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联合安慰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改善肺功能、临床症状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且临床疗效在不同中药剂型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