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色钉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以SH-SY5Y细胞系为对象,首先测定MPP+孵育48 h时的半致死量(IC50)。然后用25mg/L、50mg/L、100mg/L等剂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预先孵育4 h,随后加入1.0mmol/L(IC50值)MPP+孵育48 h。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染色法、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利用DCFHDA检测色钉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 1.0mmol/L MPP+孵育48 h时达到半致死剂量,MPP+的损伤浓度确定为1.0mmol/L。预先经色钉菇乙酸乙酯相(50mg/L)孵育,可显著提高SH-SY5Y细胞的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MPP+损伤后ROS水平急剧升高,而25mg/L、50mg/L、100mg/L乙酸乙酯提取物干预后ROS水平下降。结论 50mg/L色钉菇乙酸乙酯相可显著减轻MPP+对SH-SY5Y细胞的毒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正> 我们用环状沉淀试验(RPT)、SPA协同凝集试验(CO-SPA)和ELISA从2例典型脑型EHF患者脑脊液(CSF)中查到病毒抗原(EHFV-Ag),并用Vero-E6细胞从其中1例的CSF中分离到一株可稳定传代的病毒.使用各种免疫血清和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检测方法。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64例无菌性脑膜炎及27例无菌性脑炎患儿脑脊液(CSF)中肠道病毒(EV)RNA。结果急性期CSF中EVRNA阳性检出率为:无菌性脑膜炎609%,脑炎481%;阳性患儿恢复期CSF仅个别阳性;对照组全部阴性。起病5天以内阳性率明显高于5天以后(P<005);5~10月份较11~4月份发病率高(P<005)。25例病毒分离阳性者中24例RT-PCR阳性,53例病毒分离阴性者中19例RT-PCR阳性,RT-PCR敏感性显著高于病毒分离的敏感性(P<001)。结论EV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T-PCR技术是诊断EV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4.
环氧乙烷(EO)灭菌因其所具备的优点在医疗器械行业广泛使用,综述我国采用EO灭菌的常见医疗器械产品以及国内EO灭菌相关的标准体系,通过梳理EO灭菌工艺流程及分析影响灭菌过程的相关因素(EO浓度、温度、相对湿度等),明确EO灭菌工艺优化和性能研究的必要性。介绍EO灭菌存在的环保和健康危害问题,提出国内外对EO灭菌提出的创新挑战及变革情况,阐述EO灭菌及低温灭菌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明确M122蛋白与宿主因子Myst4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 以诱饵载体pGBKT7-M122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不同长度大小的M122基因片段,并将其分别插入至pMD-T simple载体,构建含有不同长度M122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将构建成功的各个重组质粒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SalI进行双酶切鉴定,并送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采用同样的内切酶进行双酶切,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不同长度大小的M122基因片段,并将其分别亚克隆至pGBKT7-BD载体构建含有不同长度M122基因片段的诱饵质粒.将构建成功的各个诱饵质粒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SalI进行双酶切鉴定,并送测序.将测序正确的各个诱饵质粒分别与pGADT7 -Myst4质粒共同转化至酵母菌株AH109感受态细胞,转化后的酵母细胞分别涂板于营养缺陷培养基SD/-Trp/-Leu和SD/-Trp/-Leu/-His/-Ade/X-α-Gal平板.M122与宿主因子Myst4相互作用的位点通过营养缺陷筛选确定.结果 成功扩增了编码不同M122蛋白突变体的基因片段,并将其正确插入诱饵载体,构建了含有不同长度大小M122基因片段的诱饵质粒;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明确了M122蛋白与宿主因子Myst4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位于M122蛋白的1~ 148氨基酸.结论 M122蛋白的1~ 148氨基酸是其与宿主因子Myst4相互作用所必需的,为研究M122蛋白在MCMV致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6.
了解重庆市某2所中小学校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现况,为开展营养宣教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重庆市1所小学五、六年级和1所中学初一、二年级的1 05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8.59±3.05)分,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7.60%,初中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小学生(u=4.41,P<0.01).有74.35%的小学生和53.42%的初中生坚持每天吃早餐,小学生常吃早餐的构成比高于初中生(x2=58.85,P<0.01).仅有29.08%的小学生和15.85%的初中生表示经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小学生高于初中生(x2 =31.57,P<0.01).结论 中小学生在营养认知、饮食行为习惯和食品安全关注方面有较大差异.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宣教方案并进行干预,维护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了解重庆市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检出率的情况,分析重庆市青年高血压前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居住1年以上的14~44岁的重庆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 重庆市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49.22%,男性(59.54%)高于女性(3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25.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饮酒、已婚/再婚/同居、超重和肥胖为重庆市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女性、城市居民为重庆市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检出率高,应该进一步加强青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转化为高血压的危险。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四联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1990年到2010年4月期间PubMed、BIOSIS Previews、CDSR、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等,辅以手工检索及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比较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四联疫苗(MMRV)与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和水痘疫苗(MMR+V)分别接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 4.2.1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其中B级2个,C级3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MMRV组和MMR+V组的安全性指标比较:①接种部位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4,95%CI(0.83,1.05),P=0.28];②接种部位红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90,1.29),P=0.40];③接种部位硬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6,95%CI(0.95,1.43),P=0.14];④接种后发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1.12,1.29),P〈0.000 01];⑤接种后全身皮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8,95%CI(1.00,1.41),P=0.05];两组免疫原性指标比较:①接种后血清麻疹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99,1.01),P=0.80];②血清腮腺炎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CI(0.50,1.01),P=0.11];③血清风疹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99,1.01),P=0.68];④血清水痘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99,1.01),P=0.58]。结论与MMR+V分开接种相比,MMRV四联疫苗具有同等的免疫效果,在免疫安全性方面,除接种后发热率稍高外,其他局部和全身反应性良好。鉴于MMRV四联疫苗在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良好表现以及它在减少接种次数方面的作用,认为MMRV四联疫苗可以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候选疫苗进行接种。后续工作中需加强对疫苗新组分引起发热机制的研究。鉴于纳入研究的整体质量不高且数量有限,本系统评价中的部分证据引用需谨慎,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完善试验设计、增加分析指标,以提高研究质量和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59.
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亲和力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相似文献   
60.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两种静脉营养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静脉营养已经成为低出生体重儿现代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早产儿静脉营养时何时加用氨基酸和脂肪乳,国内外有很大差别,国内传统静脉营养法为生后48h后加用氨基酸,72h后加用脂肪乳,而国外早期静脉营养法为生后第1天即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该实验对比研究两种静脉营养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例不能耐受全肠道营养的符合条件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法,记录两组患儿生后1周内营养摄入及2周内体重增长情况、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并于生后第1,3,7天采静脉血测血清前白蛋白。对其中21例(实验组11例,对照组10例)于生后6个月测量身长和体重。结果:①实验组生后1周内每日摄入的非蛋白热卡量、2周内平均每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P<0.001);②相同日龄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第3日及第7日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1±11.2mg/Lvs31.5±8.5mg/L;91.5±10.8mg/Lvs78±10.9mg/L,P<0.001);③实验组与对照组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无差异;④两组均无静脉炎、血栓形成、氮质血症、高脂血症及胆汁淤积的发生,两组呼吸暂停、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生后6个月的体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比传统静脉营养摄入热卡多,体重增长快;可以避免早产儿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作用;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