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蚓激酶(EK)经尾静脉给Wistar大鼠注射500u/kg EK后60~80分钟,ma值有明显降低。注射5000u/kg EK60-80分钟后,用血栓弹力图等仪器测得的主要药效与同等剂量的尿激酶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漆莉  李革  李勤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818-820
[目的]探讨重庆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2004、2005流感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04年3月~2005年8月,ILI%平均为11.79%,2005年9月~2006年3月为0.80%。2004年ILI%存在4月和10月2个高峰,2005年存在4月、8月和11月3个高峰。两年病毒分离率分别为20.21%和33.62%。2年共有流感暴发疫情75起,2005年明显高于2004年,高峰月均出现在4月和11月。[结论]我市可能存在春季和秋季流感流行高峰,春季高峰比较固定,秋季高峰有一定波动性。暴发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两年10月前后均出现优势毒株型别的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3.
目的:在整体水平研究促炎细胞因子IL-17 在巨细胞病毒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建立MCMV 全身播散性感染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MCMV 感染对照组、IL-17 阻断组和同型抗体对照组。在实验第7 天处死小鼠,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IL-17 蛋白表达水平,病理评估各组肝组织损伤程度;罗氏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ALT 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血清中IL-17 水平; RT-PCR 检测肝脏组织内IL-17R、IFN-酌和IL-10 mRNA 的表达。结果:与MCMV 感染对照组及同型抗体对照组相比较,IL-17 抗体阻断肝脏组织IL-17 表达明显下降(P<0.05),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ALT 水平显著降低[ (146±15)vs (102±11)vs (37±12),P<0.05];血清中IL-17 水平降低[(719.76±6.06)vs (722.1±4.62) vs(707.53±8.58),P<0.05];IFN-γ[ (0.56±0.06)vs (0.55±0.13)vs (0.96±0.2),P<0.05] 与IL-10 mRNA[ (0.55±0.073)vs(0.51±0.07)vs(0.903±0.18),P<0.05]的表达明显增加,而IL-17R mRNA 表达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0.81±0.16)vs(0.89±0.38)vs (0.870.23),P>0.05]。结论:促炎因子IL-17 高表达参与了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免疫损伤过程,阻断IL-17 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44.
王蕾  牟李红  李革  梁浩  宋银吟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1):1496-1498
目的 了解重庆医科大学男性医学生对包皮环切术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艾滋病重点人群包皮环切术接受意愿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的580名1~4年级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男生对包皮过长或包茎的危害、手术常见原因有一定了解,但完全知晓率分别为39.65%(224/565)、7.69%(35/455);认为手术可以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占38.9%(177/455);不选择手术的原因:76.31%(190/249)觉得不影响健康、没必要,38.96% (97/249)担心手术风险,26.51% (66/249)不知道手术的医学益处,22.89% (57/249)担心影响性功能,15.66%(39/249)担心费用过高;当男生了解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很低,而且可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保护生殖健康后,33.06%(81/245)愿意手术,40.82%( 100/245)不确定.结论 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手术的安全性和费用影响医学生对包皮环切术的接受意愿.  相似文献   
45.
服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全面收集国内有关氯氮平对脂代谢影响的论文,以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为防治服用氯氮平的精神病患者出现高脂血症及相关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资料和方法1.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无论是否使用盲法。(2)研究对象按中国诊断分类系统及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CCMD-2)或CCMD-3诊断标准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排除糖尿病、高血脂症,及服药前空腹血糖、血脂异常的患者。(3)干预措施用氯氮平进行治疗,准许给于对抗副作用的药物。要求对给药途径、剂量、疗…  相似文献   
46.
To investigate the cellular immunological changes in children with viral hepatitis, interleukin 6 (IL-6), interleukin 8 (IL-8), interferon a (IFN_a),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 (TNF_a) in supernatant of cultur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of 49 children with hepatitis A, B or C were measured. The levels of IL-6, IL-8, TNF_a in PBMCs of the 3 viral hepatitis groups were increased and the level of IFN_a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3 viral hepatitis groups. It was concluded that cellular immunological disorders were related to the onset and the induced damage of the viral hepatitis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47.
藏族CYP17与CYP19基因多态性与身高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藏藏族人群CYP17与CYP19基因多态性与人体身高发育的关系.方法:收集长期居住西藏且体检健康的藏族人血液标本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并同时测量其身高,提取DNA,设计引物,通过RFLP-PCR法对CYP17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对CYP19基因经PCR扩增,电泳并回收后进行直接测序.结果:CYP17基因MspA1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藏族男性身高发育有关;与女性身高发育无明显相关性.CYP19基因多态性与男、女身高均无相关.结论:CYP17基因可能是影响藏族男性身高个体差异的基因之一,而CYP19基因对藏族人群身高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AIM2( absent in melanoma 2)在感染早期识别胞浆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 DNA的变化状况.方法 建立MCMV全身播散型感染模型,接种MCMV Smith株后第1、3、5和7天各处死3只小鼠;同时设模拟感染小鼠作为正常对照.Western blot检测脾脏巨噬细胞中AIM2、衔接子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状况;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水平;空斑法测定感染小鼠唾液腺感染性病毒滴度.结果 MCMV感染后第3、5、7天,小鼠唾液腺组织中感染性病毒滴度逐渐增加;MCMV感染鼠脾脏巨噬细胞中AIM2、ASC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呈现一致的变化,与模拟感染对照鼠比较,AIM2、ASC和caspase-1蛋白相对吸光值在感染后第1天开始升高(P>0.05),第3天明显升高并达峰值[分别为(1.121±0.243) vs(0.240±0.046),(1.318±0.333) vs (0.248±0.090),(1.085±0.243) vs (0.247±0.064); P<0.01],其后接近正常;MCMV感染鼠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在感染后第3天也明显高于模拟感染对照鼠[分别为(112.72±5.20) pg/ml vs (47.86±4.35) pg/ml,(42.74±4.23) pg/ml vs( 22.60±2.82)pg/ml;P<0.01],其后均逐渐下降接近正常.结论 MCMC感染早期巨噬细胞通过AIM2炎性体识别胞浆MCMV DNA,可能成为CMV感染及感染后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瘦素受体基因Gln223 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2所医院的糖尿病门诊和住院初诊患者及其他疾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共336例,其中病例组(糖尿病患者)172例,对照组(非糖尿病者)164例,调查其糖尿病危险因素,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研究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脑发育异常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BABL/c胎鼠NSC,用含LacZ报告基因的重组小鼠巨细胞病毒RM461感染NSC,X-gal染色监测感染过程,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PCR检测受染细胞及培养上清中病毒DNA及观察培养上清接种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的细胞病变效应,了解RM461对NSC的感染情况。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细胞比率,研究RM461对N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RM461感染NSC48h后细胞出现肿胀、体积增大、神经球边缘的细胞发生脱落和死亡,细胞形态的改变随感染复数(MOI)的增加而更加明显;X-gal染色,24h受染细胞即可出现阳性改变,48h达高峰;RM461感染72h时,受染细胞及培养上清中病毒DNA呈阳性,培养上清接种到MEF后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下受染细胞胞浆中存在病毒颗粒,细胞器肿胀明显;RM461可明显抑制NSC的增殖和分化,当MOI为1时,分化培养2d,感染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7.4±1.6)%和(8.9±0.8)%,远较未感染组[分别为(50.3±1.8)%和(23.4±1.3)%]低(P<0.01),且GFAP和NSE阳性细胞比率随MOI的增加降低更加明显。结论RM461可感染体外培养的NSC,并能形成产毒性感染;RM461可明显抑制NS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导致干细胞死亡,这可能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脑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