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4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524篇
内科学   196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700篇
预防医学   302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277篇
  16篇
中国医学   285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1.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青少年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特点。方法:纳入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双相障碍标准的12~18岁青少年50例(抑郁状态29人,躁狂状态19人,混合状态2人)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00例,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自评问卷(AHRBI),同时由双相障碍患者父母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父母版(AHRBI-P),评估双相障碍青少年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结果:双相障碍组青少年AHRBI总分与攻击与暴力、健康妥协、破坏纪律、无保护性、自杀自伤及吸烟饮酒等6项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如总分,55.5(38,119)vs.46(38,65);P0.05]。其中,26项行为条目双相障碍组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双相障碍组AHRBI和AHRBI-P总分及6项因子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变量赋值抑郁发作=0,躁狂发作=1),AHRBI和AHRBI-P自杀自伤因子得分与发作状态呈负相关(r=-0.32、-0.33;均P0.05),AHRBI攻击与暴力维度下的毁坏财物行为得分与发作状态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双相障碍青少年总体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多于正常对照青少年,并且,患者在6个维度均存在明显增多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评估期间抑郁发作患者自杀风险更高,而躁狂发作患者更易出现毁坏财物行为。  相似文献   
62.
目的系统评价无创通气(NIV)联合氦氧混合气(heliox)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EMBASE、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12月,纳入NIV联合heliox与NIV联合标准医疗气体(空氧混合气)为对照的RCT文献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以气管插管率、Pa CO2和heliox相关不良事件为主要结局指标,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NIV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为次要结局指标。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3篇文献进入系统评价,共纳入123例早产儿。2篇文献随机化方法和分配隐藏为低度偏倚,3篇文献的结果数据均完整,均未选择性报告结果,但均未提及盲法实施。1与标准医疗气体比较,heliox显著降低了气管插管率(RR=0.42,95%CI:0.23~0.78)和Pa CO2水平(MD=-9.61 mm Hg,95%CI:-15.76~-3.45 mm Hg)。23篇文献均未观察到heliox相关的不良事件。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医疗气体相比,NIV联合heliox可显著改善通气,并降低气管插管率。鉴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NIV联合heliox的临床价值尚需大样本RCT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手术后直肠癌患者家庭韧性与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状况及其相关性,以便帮助患者家庭获得更多的创伤后成长。方法采用家庭坚韧力量表(family hardiness index,FHI)、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和心理韧性量表(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对128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直肠癌患者家庭韧性与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状况及其相关性。结果直肠癌患者家庭韧性得分为(56.30±6.75)分,处于中上水平,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7.19±18.10)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韧性得分为(52.53±8.16)分,处于较低水平;家庭韧性与心理韧性与创伤后成长均呈正相关(P0.05);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为家庭韧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手术后直肠癌患者家庭韧性处于中上水平,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韧性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患者家庭平均月收入低、自费及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越差的患者,其家庭韧性越差。医护人员应关注低收入家庭、自费患者,并从患者的自身情况、创伤后成长、心理韧性水平角度出发提高其家庭韧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究先天性肾积水患儿围术期应用多元护理干预对其行为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多元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行为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拔除腹膜引流管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拔除肾盂造瘘管、术后拆线以及肾积水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行为依从性为96.08%高于对照组80.39%(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25.49%(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患沟通、健康教育、人文关怀以及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先天性肾积水患儿围术期中,可缩短患儿术后恢复时间,提高行为依从性,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最终促使患儿快速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5.
根据临床资料总结14例使用PD-1抑制剂的患者  相似文献   
66.
[目的]应用微核实验和彗星电泳实验评价氯化镧亚慢性染毒致小鼠遗传毒性作用. [方法]将10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4个氯化镧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5个剂量组分别以灌胃的方式给予不同浓度的氯化镧溶液(0、10、20、50和100 mg/kg).每周染毒6次,连续染毒13周后,取小鼠外周血进行彗星实验及镧含量的测定,取小鼠骨髓观察骨髓细胞微核率. [结果]镧染毒剂量达50 mg/kg时,彗星细胞的尾长及尾部D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氯化镧染毒组血液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镧的蓄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稀土镧元素可以在血液中蓄积,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67.
自控镇痛在老年患者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控镇痛在老年患者术后的应用@段宏军!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麻醉科 @刘芳!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麻醉科 @张文革!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麻醉科 @李雪晶!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麻醉科 @杜翔华!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麻醉科~~  相似文献   
68.
6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第七版方案)中,推荐临床治疗期重型、危重型患者在使用中药饮片的同时可联合使用中药注射剂。本文针对第七版方案中推荐的部分中药注射剂,详细分析其相关作用特点及药学监护点,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以利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促进临床一线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通过观察小鼠角膜的发生过程,探讨角膜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对角膜结构修复与塑形的作用。方法 各日龄共计120只小鼠,用HE染色或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对小鼠角膜的一般结构进行观察;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技术标记角膜增殖细胞和免疫荧光法标记干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 胚胎发育及出生后早期,角膜以实质层的发育为主。出生14d(P14)左右,角膜上皮细胞层开始增殖分化为两层细胞,同时内皮细胞也开始分化。至P30时,我们可以辨别出角膜的6层结构。BrdU阳性细胞主要存在实质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出生以后也可见于角膜上皮细胞层和内皮细胞层。随着角膜发育,P10左右,其他层的BrdU阳性细胞都消失,仅存在于角膜上皮细胞层。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在发育早期散在分布于角膜的各层,P14以后PCNA阳性细胞均匀的分布于角膜上皮细胞的基底层,并维持在稳定状态。在角膜发育早期,在各层可见许多细胞凋亡。结论 角膜的发育与其感光功能形成的过程相一致,角膜干细胞的增殖与其修复有关;有大量的凋亡细胞参与角膜结构的塑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