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7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79篇 |
内科学 | 40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59篇 |
综合类 | 213篇 |
预防医学 | 41篇 |
药学 | 9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3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演变规律. 方法 对189例伴有异型增生胃部病变患者用胃镜随访复查,对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的变化和转归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胃镜观察189例伴异型增生的病灶主要分布在胃体和胃窦.随访时间6个月至8.3年,平均(3.41±2.53)年,随访结果异型增生消退134例占70.9%,其中,轻、中、重度异型增生消退率分别为85.7%、49.0%、36.8%,轻、中、重度异型增生消退时间分别为(1.36±0.62)、(2.54±1.85)、(2.37±1.76)年.189例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患者癌变15例,癌变率为7.9%,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分别为1.7%、9.8%、42.1%,15例胃癌中早期胃癌6例占40.0%. 结论 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具有不容忽视的癌变倾向,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高,用胃镜定期随访复查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在临床工作中应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评价七芪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将DN模型制作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39 mg/kg)和七芪地黄丸(生药9.36 g/kg)组,另取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每组10只;治疗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每天1次。灌胃4周后,测量尿液中尿糖、尿微量白蛋白(mAlb)、Cr、硒结合蛋白(SBP-1)、M2型丙酮酸激酶(PKM2)、肾损伤分子(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脂蛋白(NGAL)含量,血液中Glu、TC、TG、LDL-C、HDL-C、BUN、SCr、TNF-α、IL-1β、IL-6、TGF-β1、IL-4、IL-10含量和肾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活性氧(ROS)、8-羟基酸脱氧写苷(8-OHdG)、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含量及还原型谷光苷肽(GSH)、氧化型型谷光苷肽(GSS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检测尿液、血液和肾组织中的3-硫酸吲哚酚(3-IS)含量,取肾脏进行肾脏组织形态学分析,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中TNF-α、IL-1β、IL-6、TGF-β1、IL-4、IL-10、E-cadherin、Samd6、骨形成蛋白7(BMP7)、α-微管蛋白(α-tubul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链接蛋白(Fibronectin)、胶原-1(Collage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IRT1、SIRT3、SIRT4、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E-cadherin、Samd6、BMP7、TGF-β1、α-tubulin、Vimentin、Fibronectin、Collagen-1、α-SMA、SIRT1、SIRT3、SIRT4、Claudin-1蛋白表达。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七芪地黄丸及厄贝沙坦治疗1、2、3、4周空腹血糖降低,治疗2、3、4周时体重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芪地黄丸治疗1周,七芪地黄丸及厄贝沙坦治疗2、3、4周时空腹血糖降低而体重增加,且治疗2、3、4周时与厄贝沙坦组比较,七芪地黄丸组空腹血糖降低,体重升高(P<0.05,P<0.01)。七芪地黄丸可显著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病变以及间质纤维化和炎性浸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中TG、TC、LDL-C、BUN、SCr、IL-1β、IL-6、TNF-α、TGF-β1以及尿液中mAlb、Cr、尿糖、SBP-1、PKM2、KIM-1、NGAL含量升高,血液、肾组织中3-IS含量明显增加,肾组织中IL-1β、IL-6、TNF-α、TGF-β1 mRNA表达明显升高,IL-4、IL-10含量和m RNA表达、血HDL-C、尿液中3-IS含量降低(P<0.01);肾组织中AGEs、ROS、8-OHdG、MDA含量和GSSG活性明显增加,Claudin-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血GSH、CAT、SOD活性、SIRT1、SIRT3、SIRT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芪地黄丸及厄贝沙坦均可改善上述指标,且七芪地黄丸组改善效果优于厄贝沙坦组(P<0.05,P<0.01)。结论七芪地黄丸可显著降低STZ诱导的DN大鼠Glu、AGEs、炎性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和肾功能生物标志物,增强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功能,改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进而发挥对STZ诱导的DN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们应用血栓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治疗62例,均为2003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6.8±0.8)岁;糖尿病病程(96.8±6.8)月,糖尿病足病程(32.8±0.4)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8.9±0.7)岁;糖尿病病程(102.3 ±5.4)月,糖尿病足病程(31.8±0.5)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常规处理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mg·kg-1·d-1辅助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尿量和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缩短(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排泄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助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6.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局麻药中加用碳酸氢钠以增强麻醉剂效能的观点。为了了解加与不加碳酸氢钠的作用差别,我们对100例硬膜外麻醉下的择期手术病人进行了对照观察。1 资料和方法 本组100例均系择期作腹部手术的成年病人,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为了比较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情况,小儿与老年,急诊以及ASAⅡ级以上者和颈、下腰段穿刺者均不列入本观察之列。既往有硬膜外麻醉史者也被排除在外。其余病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进入对照组和给药组 (各50例)。两组分别在配药时由同一人加入生理盐水3ml或5%碳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06年3~10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3例(55条肢体),全部患者曾在术后半年进行随访并比较了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改善情况,术后4年再次以同样方法评价其深静脉瓣膜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9例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保持良好,与术后半年随访时无明显差异。4例当时未行高位结扎的患者,再次出现浅静脉曲张,且深静脉存在返流。结论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下肢浅静脉曲张,单纯行浅静脉激光闭合术或剥脱术均可有效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且效果保持良好;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是保证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8.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主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闭塞的缺血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硬化闭塞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临床科学合理的诊疗模式,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作为一种缺血性脊髓病变临床发病率较低,多以脊髓前2/3受损为主.临床上以脊髓灰质前角细胞受损,出现肌肉萎缩的病例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