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L.)的干燥花,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代表药物[1]。红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研究表明,红花的花中含有黄酮类、脂肪酸、色素、挥发油以及多炔等化合物[2]。目前认为,红花活血化瘀的主要成分集中在水溶性的黄色素部分;红花黄色素主要成分有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红花明苷A、红花明苷B及其他含量较低的成分。在红花黄色素中含量最高且具有活性的成分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2]。作者采用经典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性脑缺血模型,观察HSYA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评分、缺血区面…  相似文献   
72.
橐吾中倍半萜对二氢吡啶类受体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对二氢吡啶类受体结合的作用和对离体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用[3H]尼群地平对猪心室肌微粒体膜受体结合方法和家兔离体血管条实验对化合物的体外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化合物Ⅰ、Ⅱ、Ⅲ对尼群地平与受体结合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2.0×10-5mol·L-1,2.7×10-5mol·L-1和3.9×10-5mol·L-1,其余化合物作用较弱。这些化合物抑制受体结合的作用强度与结构中母核与取代基的改变有关,而取代基的变化对活性的影响更重要。化合物Ⅱ、Ⅲ对高K+引起的兔胸主动脉收缩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结论:这类化合物有钙拮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二氢吡啶类受体有关;它们作用有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提示有以此为先导进行深入结构改造和构效关系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3.
滇白珠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滇白珠Gaultheriayunnanensis(Franch.)Rehd.根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东莨菪素(Ⅰ),棕榈酸(Ⅱ),胡萝卜苷(Ⅲ),(+)-lyoniresinol(Ⅳ),(-)-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醇(Ⅴ),3,4,5-三甲氧基苯甲酸(Ⅵ)和乙酰丁香酸(Ⅶ)。化合物Ⅴ为一新天然产物,其它6个化合物为该属植物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低氧条件下犬血管内皮细胞(V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在低氧条件下以ELISA法观察VEGF抗体及其两种酪氨酸受体(Flt-1和KDR)的抗体对HSYA促VEC增殖作用及分泌VEGF水平的影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法检测HSYA与VEGF、Flt-1和KDR的相互作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VEC培养液中NO、NOS的量.结果 10μg/mL VEGF、Flt-1和KDR的抗体均能明显抑制HSYA的促EC分泌VEGF作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证实,HSYA与VEGF、Fit-1及KDR均无明显结合;HSYA在1mmol/L浓度下能够明显促进低氧条件下VEC培养中的NO水平,而对NOS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在低氧条件下,HSYA促VEC增殖的作用与VEGF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有关,但HSYA与VEGF及其受体无明显结合,提示可能存在与VEGF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相关的HSYA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5.
脑栓康的抗脑缺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脑栓康对脑缺血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环节。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动脉结扎造成脑缺血模型,测定脑含水量、K^+、Na^+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测定正常和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正常大鼠脑血流量及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脑栓康150mg/kg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的脑含水量和脑MDA含量(P&;lt;0.05);脑栓康75mg/kg可减轻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Na^+蓄积和K^+流失(P&;lt;0.05),可使缺血脑组织海马旁回神经元变性明显改善;脑栓康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次给药150mg/kg、75mg/kg对ADP诱导的正常大鼠血小板的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5.6%和72.8%,脑栓康300,150和75mg/kg连续给药5d,对ADP诱导的血瘀大鼠血小板的聚集抑制率分别为62.6%、57.3%和32.8%;脑栓康300mg/kg 1次给药可使正常大鼠的脑血流量增加9.6%,也可使血瘀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由(7.20&;#177;1.49)g/L降低至(6.03&;#177;0.88)g/L.结论:脑栓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作用,其作用环节可能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脑血流量和抗氧化减少细胞损伤等。  相似文献   
76.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药物与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门重要学科 ,是从整体水平对蛋白质进行综合分析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生物医学各个领域。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阐明CNS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网络机制 ,寻找疾病特异性蛋白质 ,针对疾病靶点定向合成药物 ,构建分子药理模型 ,高通量地筛选和评价药物的效应及毒副作用。可以预见 ,蛋白质组学将为CNS疾病的诊断、监测和药物研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建立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1-4-phenyl pyridinium ion,MPP^ )诱导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方法 MPP^ 处理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分别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结果 浓度为50μmol/L MPP^ 使小脑颗粒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以MPP^ 为诱导剂建立的大鼠小脑颗粒细胞凋亡模型,可用于研究和帕金森病(PD)有关的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和筛选抗PD药物。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注射液静脉注射对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前后静脉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实验性静脉血栓模型及 PAF含量的生物测定法。结果 :补阳还五汤注射液可明显降低静脉血栓干重和血栓 -体重指数 (P<0 .0 5) ;但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前后静脉血中 PAF含量和血栓形成百分率无明显影响 (P<0 .0 5)。结论 :补阳还五汤注射液对静脉血栓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对静脉血栓的发生和 PAF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补阳还五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前后动脉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生动脉血栓模型及PAF含量的生物测定法。结果 补阳还五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后动脉血中PAF含量,而对血栓形成前动脉血中PAF一无明显影响;可明显延长动脉血栓形成的潜伏期,降低动脉血栓的干重和血栓-体重指数。结论 补阳还五注射液对动脉血栓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