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进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9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6例,年龄31~50岁,平均37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腺瘤1例,囊性变1例。单侧6例,双侧3例。2.手术方式:本组患者于术前均行甲状腺B超及CT检查,以便了解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及层次,并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全麻,取平卧位。于两乳连线胸骨前方作为进镜口,以肾上腺素盐水于胸颈前术野区域皮下浸润,由进镜口切开约1cm达深筋膜层,以长组织剪分离术野皮下组织。注入CO2气体并维持8mm Hg。另分别于两乳晕上方5cm开口,分别经Trocar摆…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1例急性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央型423例单纯取栓,混合型275例取栓加动脉腔内留置导管溶栓,周围型166例单纯导管溶栓;其中中央型和混合型患者在取栓或取栓加腔内溶栓后,213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置入。结果:介入治疗总有效率99.34%(905/911),平均住院7.5d。患肢肿胀、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37例并发肺动脉栓塞35例救治成功,2例抢救失败死亡。介入取栓及溶栓效果:Ⅰ级49.18%(448/911);Ⅱ级27.44%(250/911);Ⅲ级22.94%(209/911);IV级0.44%(4/911)。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为(1.34±1.07)cm和(0.93±0.52)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随访:术后12个月,优78.55%(714/909),良14.96%(136/909),中6.05%(55/909),差0.44%(4/909);术后36个月,优75.25%(681/905),良14.14%(128/905),中10.61%(96/905),差0。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LEDVT,能尽早清除静脉腔内血栓,迅速恢复通畅的血流,缩短病程,更大程度上保存静脉瓣功能;创伤小,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吸栓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1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资料,其中60例先吸栓再导管溶栓治疗(吸栓后溶栓组),61例直接行导管溶栓治疗(单纯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单纯溶栓组比较,吸栓后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6.2 d vs. 10.5 d,P0.05),尿激酶平均用量明显减少(170万U vs. 290万U,P0.05);吸栓后溶栓组与单纯溶栓组术后1周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45.9%与91.67%、88.52%,术后2周分别为83.33%、62.3%与96.72%,91.81%,吸栓后溶栓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溶栓组(均P0.05),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膝下15 cm处健患肢周径差降低程度、静脉通畅率、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率以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导管溶栓相比较,吸栓后溶栓能明显缩短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提高治愈率,但中长期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中央和混合型,手动机械性血栓碎吸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4月至2011年10月,745例急性、亚急性LEDVT病例的临床资料。男389例,女356例。年龄23~86岁,平均(58.72±11.95)岁。左下肢465例,右下肢280例。中央型258例占34.63%,混合型487例占65.37%。经健侧股静脉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8~14F鞘管手动机械性碎吸血栓。Fogarty球囊导管与血管扩张球囊导管协同,物理性拉栓碎栓,将血栓拉至较集中部位(髂静脉),再用大腔导管手动机械性清除血栓。拉栓前在腔、髂静脉汇合处充胀球囊阻挡回心血流,防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腔静脉。213例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采取PTA和支架植入处理。混合型机械性血栓碎吸术后辅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等综合治疗。结果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降为:中央型(1.34±1.07)cm和(0.93±0.52)cm,混合型(2.89±1.53)cm和(1.72±0.89)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9.37、23.99,均P=0.000;U=21.98、24.06,均P=0.000)。平均随访(46±39)个月,患肢膝下15cm处周径差降为,中央型(0.53±0.42)cm,混合型(1.42±1.35)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38,P=0.000)。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中央型:27.91%(72/258)、13.18%(34/258)、0%;低于混合型:35.12%(171/487)、22.59%(110/487)、2.46%(12/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3.09,2.03;P=0.046,P=0.000,P=0.042)。中央型静脉通畅率(96.51%)和瓣膜功能正常率(78.68%),均高于混合型(78.03%和5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6.62、6.01,均P=0.000)。中央型随访疗效为优92.64%,混合型65.09%(U=6.79,P=0.000)。结论中央型和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血栓碎吸的疗效显著,尤其中、长期疗效中央型明显好于混合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肝门部位胆管梗阻的双支架介入治疗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支架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91例,采用单侧穿刺入路和双侧穿刺入路两种技术手段,置放“T”型支架组合和“Y”型支架组合。结果全部穿刺及支架均置放成功。没有严重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在一周内胆红素从术前(318.37±5552)mmol/l下降到术后的(90.24±4259)mmol/l。谷丙转氨酶从术前(572±2145)U/L下降到(59.54±4231)U/L。谷草转氨酶从术前(482±23.61)U/L下降到术后(66.32±50.2s)U/L。结论对肝门部高位梗阻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行双支架的置放技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6.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难点和应对策略.方法 对169例患者施行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总结本类手术难点、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内镜甲状腺切除手术成功167例,包括甲状腺腺瘤切除术37例,甲状腺单叶大部分切除术63例,甲状腺双叶大部分切除术4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20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单叶并峡部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术5例.无神经或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中转开放手术2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例,皮下气肿1例,皮肤淤斑1例,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随访1~4年,复发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有其特殊的操作方法和手术难点,通过精细的术中操作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副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7.
李长海 《中国疗养医学》2014,(12):1094-1095
目的探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味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水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0-01—2014-01之间收治的2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水肿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味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水肿患者接受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味治疗,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了273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左侧235例,右侧38例。局麻下经皮穿刺患侧股静脉入路,对髂、股静脉血栓,在导丝引导下插入8~14F鞘管行机械性抽吸,其中53例插入18~24F特大鞘管行机械性抽吸大块机化性血栓。对股、腘静脉血栓,经健侧股静脉在导丝抓捕技术辅助下,置入翻山鞘管至患侧,在鞘管支撑下导丝轻柔地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腘静脉处,沿导丝置入Fogarty球囊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在髂静脉血栓机械性清除后,对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段,再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结果血栓完全清除(Ⅲ级)219例(80.22%),部分清除(Ⅱ级)49例(17.95%),清除最少(Ⅰ级)5例(1.83%)。支架植入后,治愈235例(86.08%),显效29例(10.62%),好转7例(2.57%),无效2例(0.73%)。总有效率为99.27%(271/273),平均住院时间7.5 d,患肢肿胀和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随访疗效:3~6个月血流通畅259例(94.87%);7~12个月血流通畅254例(93.73%),13~24个月血流通畅236例(87.08%),25~36个月血流通畅228例(84.13%)。结论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髂静脉闭塞,疗效显著、病程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91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9例,女422例;年龄(58.72±11.95)岁(23~86岁)。左下肢568例,右下肢343例。中央型487例,周围型166例,混合型258例。局麻下经健侧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8~14 F鞘管机械性抽吸血栓。527例髂静脉合并髋下股静脉急性血栓,经健侧股静脉导丝抓捕技术辅助,在患侧置入翻山鞘管,依托鞘管支撑导丝轻柔地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股浅静脉远端或腘静脉处,沿导丝置入直径10 mm球囊导管,DSA监视下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球囊拉栓前先经患侧股动脉穿刺,置入直径12 mm球囊至腔、髂静脉汇合处,充胀球囊阻挡回心血流,以防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腔静脉。结果本组911例中单纯取栓423例,取栓+腔内溶栓275例,取栓+腔内溶栓+PTA 91例,取栓+腔内溶栓+PTA+支架置入12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5 d。①出院时疗效:总介入治疗有效907例(99.56%),无效4例(0.44%)。911例患者均行机械性血栓抽吸术,疗效Ⅲ级者556例,Ⅱ级者142例,Ⅰ级者213例。213例Ⅰ级患者中91例因经济原因或恶性肿瘤晚期而仅行PTA治疗,122例行PTA+支架置入治疗。出院时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及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明显小于入院时(P<0.01)。27例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时出现轻度皮下瘀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调整药物后消失。全组未出现大出血、血管夹层等并发症。②随访疗效:6~12个月时,优714例(78.38%),良136例(14.92%),中57例(6.26%),差4例(0.44%)。13~24个月时,优691例(76.18%),良151例(16.65%),中65例(7.17%),差0例。65例出现阻塞,经再次PTA和支架置入,58例血流完全恢复,7例血流部分恢复但无对比剂滞留现象。25~36个月时,优681例(75.08%),良128例(14.11%),中98例(10.81%),差0例。98例肢体消肿不满意,行走后仍有胀痛感,但较术前显著好转,嘱患者长期穿血管弹力袜,未再介入性干预。结论急性下肢DVT的微创治疗,能更早解除静脉腔内栓塞,迅速恢复血流通畅,更大程度上保存静脉瓣功能,具有微创优势,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0.
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中药制剂血栓通胶囊口服治疗眼底病213例300只眼,总有效率82,3%。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1例41眼,有效率90.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1例81眼,有效率79.0%;老年性黄斑变性50例88眼,有效率72.7%;中心性视网膜病变37例38眼,有效率97.1%。具有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