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分别检测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24名正常对照者的MMP-9—1562C/T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风险相关性。结果 MMP-9—1562C/T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启动子156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同期儿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日间手术和住院手术情况,探讨开展儿童TIVAP植入日间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接受TIVAP植入术的516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11例,女205例;将321例接受日间手术的患儿作为日间手术组;将195例接受住院手术的患儿作为住院手术组。通过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收集两组患儿的病史资料和手术情况,通过互联网医院、微信或者电话定期随访患儿TIVAP使用情况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住院天数、总费用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3例日间手术组和8例住院手术组患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失败改为颈内静脉入路,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TIVAP植入术成功。日间手术组住院时间为(1.00±0)d,住院手术组为(5.40±1.69)d,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间手术组总费用为(13125±568)元,住院手术组为(16125±1035)元,均除外其他疾病的治疗费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导管堵塞、港体周围皮肤感染和非计划取港,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TIVAP植入日间手术是高质量、低成本的治疗模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伴骨转移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总结临床诊疗经验,以提高伴骨转移NB患儿的生存率。方法以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伴骨转移NB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总结患儿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31日。结果共收集97例NB患儿,男68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2.4∶1;中位年龄为49.4个月。首发症状:发热47例(48.5%),骨痛38例(39.2%),腹痛或腹胀29例(29.9%),咳嗽15例(15.5%);伴骨转移的NB患儿存在多类骨转移(62.9%),且合并骨髓转移(73.2%),整体预后差,1年生存率为93.6%,5年生存率仅20.2%。经生存分析发现,女性、伴多类骨转移、肿瘤位于腹部、首诊时LDH测定值大于660 U/L以及术中肿瘤残留是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其中手术切除范围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伴骨转移的NB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其预后受诸多因素影响,肿瘤复发或进展是主要的致死原因。对于此类患儿,建议术中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242例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HSPN临床分型最常见为血尿和蛋白尿型(135例,55.79%);病理分型主要集中在Ⅱ和Ⅲ型。不同临床分型HSPN患儿的病理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46,P0.001);尿检正常型的病理分型最轻,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型的病理分型以Ⅱ型较多,血尿和蛋白尿型以Ⅲa型较多,而肾病综合征型以Ⅲb型较多。肾穿时病程长短在不同临床(H=0.02,P0.05)及病理分型(H=2.08,P0.05)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不同病理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Ig A、补体C3水平以及血小板计数在不同病理分型和临床分型间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SPN患儿病理分型与临床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初治失败后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对23例用干扰素α1b治疗3个月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和9例用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完全应答,继续治疗4个月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者,改用胸腺肽α1单用或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3月,观察HBeAg、HBVDNA和肝功能等变化。结果23例干扰素α2b治疗无应答者中有16例(69.6%)完全应答;9例病情复发者中有6例(66.7%)完全应答。结论对干扰素初治无应答者或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改用胸腺肽α1单用或联合干扰素再治疗可以提高应答率。  相似文献   
86.
肾脏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程中最常受累的器官,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管(RT)、间质(RI)病变,而肾小球病变较轻~([1-3]).本研究共收集和分析进行肾组织活检的232例HFRS的病理资料,探讨其RT、RI病变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HPLC同时测定六味地黄浓缩丸中4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六味地黄浓缩丸中丹皮酚、芍药苷、马钱苷、没食子酸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法进行测定活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250 mm ×4.6 m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242 nm;进样量5μL;柱温为30℃.结果:丹皮酚、芍药苷、马钱苷、没食子酸线性范围分别为0.199~3.98μg(r=0.999 8)、0.073~1.172μg(r=0.999 5)、0.145~2.316μg(r=0.999 5)、0.103~1.648 μg(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5%(RSD=1.22%)、98.16%(RSD=1.57%)、97.30%(RSD=1.77%)、98.96%(RSD=1.16%).结论:本法方便、稳定、可靠,可用于六味地黄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8.
患者,男性,23岁,职业潜水员,因工作需要每周进行模拟潜水加压锻炼1次,暴露压力均为3kgf/cm^2(表压),加压锻炼采用我国60米水下空气潜水减压表,以1kgf/cm^2·min速率加压至3kgf/cm^2,在此深度停留40min,然后分别于0.9kgf/cm^2、0.6kgf/cm^2、0.3kgf/cm^2深各停留4min、10min、12min;减压总时间为32min,整个过程历时75min。该次加压潜水员感觉良好,无任何不适,历时1h 15min,顺利完成加压出舱。8min后该潜水员因内急如厕,  相似文献   
89.
成人薄基底膜肾病(thin be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 TBMN)并非少见,对无症状性多形性红细胞尿,或伴少量蛋白尿,按隐匿性肾炎、肾小球性血尿、慢性肾炎久治无效的病例,应进行肾穿刺电镜检查以排除TBMN。现将我们收治的37例TBMN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4岁.因躯干和四肢瘀点、瘀斑10个月余,于2006年9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地塞米松、雷公藤多苷、左西替利嗪等药物口服治疗,病情缓解.因躯干和四肢再次出现瘀点、瘀斑及腹痛、膝关节疼痛2 d,于2007年6月18日急诊至我科,以过敏性紫癜收住院.既往体健,患者及其胞弟均为先天聋哑,家族成员中无其他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