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79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发病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来自东北地区DM/PM患者的49份外观正常皮肤、32份肌肉及56份外周血标本提取的DNA,以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鉴定.采用ELISA法检测66例DM/PM患者及56名健康献血员血清中EB病毒ZEBRA/IgG.结果:DM/PM组6份外观正常皮肤、7份肌肉及8份外周血标本中检出EB病毒DNA,正常对照组仅1例外周血标本中检出EB病毒DNA,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PM组ZEBRA/IgG抗体的阳性率为42.86%.2例DM并发鼻咽癌患者肌肉和外周血标本EB病毒DNA及ZEBRA/IgG同时阳性,除以上2例外,DM患者肌肉组1例、外周血组1例、PM患者外周血组1例EBV DNA与ZEBRA/IgG同时检出阳性.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与皮肌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92.
薯蓣皂苷对脾虚泄泻大鼠结肠平滑肌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对大鼠离体结肠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方法:分组取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肠段,将其置于灌流肌槽中,连接张力传感器,信号输入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加入不同浓度的薯蓣皂苷,分别记录结肠平滑肌的收缩活动。结果:薯蓣皂苷能显著地降低结肠肠平滑肌的张力,减小节律性收缩波振幅,不改变收缩的频率,此作用的潜伏期短。结论:薯蓣皂苷可抑制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293.
五加生化胶囊UPLC-MS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五加生化胶囊UPLC-MS的指纹图谱,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其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色谱柱:ACQUITYUPLC BEH(2.1mm×50 mm,1.7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和10 mmol.L-1醋酸铵(B)梯度洗脱[5.0%A(0 min),5.0%A→50%A(0~10 min),50%A~80%A(10~16 min)];柱温:40℃;流速:0.4 mL.min-1;进样量:8μL;电喷雾接口,正离子模式,毛细管电压3.50 kV,锥孔电压35.00 V,离子源温度120℃,脱溶剂温度380℃,脱溶剂气N2:500 L.h-1,锥孔气N2:50 L.h-1。结果:11批五加生化胶囊UPLC-MS指纹图谱中共标定了37个共有色谱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及质谱信息的比对,确定4号、8号、9号、10号和30号峰分别为紫丁香苷、阿魏酸、甘草苷、异嗪皮啶和藁本内酯。结论:所建立的五加生化胶囊UPLC-MS指纹图谱满足于方法学的要求,所得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五加生化胶囊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94.
目的研究中药扶正汤对MRL/1Pr红斑狼疮小鼠肾损害相关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MRL/1Pr模型小鼠随机分成4组:0.9%盐水对照组(A组)、西药组(B组)、中药组(C组)、中西医结合组(D组),治疗6周。取小鼠血清和肾组织匀浆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FN-γ和ICAM-1水平。结果 3组治疗组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组织中IFN-γ含量中药组较对照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清和肾组织中ICAM-1水平较高,3组治疗组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ICAM-1水平较低,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P0.01)。结论扶正汤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因子IFN-γ和ICAM-1水平,减少对肾组织的损伤,对狼疮小鼠肾炎发挥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95.
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诊断缺血半暗带和缺血部位的作用。方法回顾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24h之内均行CT灌注检查,8例行CT血管成像,获取梗死侧与正常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图和脑血管影像,将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16例,4例TIA患者,经CT灌注检查梗死侧缺血中心区的CBV、CBF为(2.1±0.6)ml/100g、(22.8±26.2)ml.100g-1.min-1,较正常侧明显减少,MTT为(7.6±3.2)s,与正常对照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15例可见缺血半暗带存在,CT血管成像8例,与CT灌注判断的梗塞血管基本相符。结论CT灌注成像能快速、准确反映缺血半暗带的部位、范围,结合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判断栓塞血管部位,对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和抓住动脉溶栓时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96.
莱菔子油对大鼠大肠间接运动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实验材料动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50)g,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编号:医动字第09-3-3号。药物:莱菔子油99·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提供。2实验方法取禁食24h的大鼠24只,随机均匀分为2组。给药组和对照组分别灌胃莱菔子油溶液1ml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大鼠灌胃后立即放入钟罩内浅麻醉,沿腹中线切口,找到回盲部,给药组和对照组均由回盲部用注射器注含墨汁的生理盐水2ml/kg。在靠近回盲部的回肠段用双线做双结扎,在两线之间剪断回肠,立即计时。将肠放回腹腔、缝合切口。术后2h依次处死。剪下结肠、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