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预后。方法选择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治疗过程中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6个月后行GO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治疗组中脑血流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在亚低温治疗3 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 P <0.05)。治疗组在3 d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6个月预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亚低温能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颅内压,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细胞培养及RNA干扰技术探讨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VE-statin/Egfl 7)在恶性胶质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Transwell培养技术建立U 251-HUVEC共培养系统,体外模拟恶性胶质瘤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并通过构建靶向VE-statin/Egfl7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抑制U251和HUVEC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通过内皮细胞增殖、粘附、迁移及成管实验检测该基因在体外恶性胶质瘤微环境中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沉默VE-statin/Egfl 7基因表达后,HUVEC生长出现暂时性减缓,但很快恢复正常增殖状态,而且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不受影响,但是内皮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受到抑制;成管实验发现,VE-statin/Egfl7基因沉默后内皮细胞不能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结论 VE-statin/Egfl7可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粘附性而在恶性胶质瘤血管生成过程的血管管腔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中医药膳食疗对早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早期糖尿病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药膳食疗治疗,常规组给予普通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采取相同的控制方法,进行糖适平降糖治疗,并采取相同的降压治疗,及降脂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1例为显效,17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6例为显效,14例为有效,无效10例,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7%。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药膳食疗,可获得确切疗效,其服用方便,且无副作用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超重人群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东杰  赵紫琴  雒蓉  杜秉权  李钊 《天津医药》2008,36(12):916-918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在皮下(SC)和网膜(OM)脂肪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与肥胖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8例超重[体质量指数(BMI)≥25kg/m2)]和40例正常体质量人群(BMI<25kg/m2)腹部SC和OM脂肪组织中APN mRNA的表达,并测定血糖、胆固醇和HOMA-IR等生化指标。结果:在整体人群中,OM脂肪组织APN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SC脂肪组织(P<0.05);OM脂肪组织APN mRNA表达量与BMI、腰臀比(WHR)和胆固醇(TC)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249、-0.143、-0.148,P<0.05);SC脂肪组织APN mRNA表达量与BMI、WHR、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281、-0.180、-0.247、-0.172,P<0.05),并与同一个体的OM脂肪组织APN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192,P<0.05)。结论:APN的基因表达量内脏高于外周,提示循环APN可能主要来源于内脏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16.
例1.患者24岁,住院号193235。1985年9月7日因妊娠合并高血压及心律不齐入院。患者孕1产0末次月经1985年2月J9日,预产期1985年11月26日。早孕时血压150~160/100mmHg,以降压药治疗。20孕周后经常出现发作性头痛、头晕、心悸,气短及盛汗,活动后加剧.血压曾达180/120mmHg。入院检查:P100次/分,Bp250/160mmHg,心肺正常,腹软。宫底位于脐上3横指处,臀位,胎心好。血尿化验正常。眼底动脉血管稍细。诊断:妊娠合并高血压病。入院后给予镇静降压治疗,效果不明显。血压波动在130~250/90~170mmHg 之间。血压骤升时伴有剧烈头痛,心悸,面色潮红,大汗淋漓,频发早搏等。降压药物对控制发作无效,疑患嗜铬细胞瘤。B 超检查提示右肾上腺有一9×8cm 之实性肿物。尿儿茶酚胺定性,两次阴性,一次弱阳性;24小时尿3—甲氧—4—羟基苦杏仁酸(VMA)定量72.7μmol(14.4mg)〔我院正常值为20~65μmol(4~13mg)〕,遂诊断为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30孕周时改用酚苄明治疗,剂  相似文献   
17.
体外冲击波在医学领域还仅用于粉碎肾结石。近几年产生了一种新型设备,它可以输出较为柔和的体外冲击波。这种新型的体外冲击波也可用于肌肉系统中的疼痛激发区治疗。这种冲击波被称为直线弹道式体外冲击波。2002年笔者构思了一种仪器,它可以产生直线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并应用在针灸穴位处。笔者采用此仪器,对500余名病人使用了这一方法。实践表明,对于多种疾病来说,这一方法比单纯使用针刺效果更好。体外冲击波针灸是在针刺、灸疗、穴位按摩、电针灸和激光针灸之外,又一种对针灸穴位施加刺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后引起的相关临床表现,由于受压部位的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部分颈椎病患者发病时常以心血管系统受累为主要主诉并伴有或无心电图改变,此组症状称为颈心综合征(cervicieatdiac Syndrome),其临床表现酷似冠心病样胸闷、胸痛或心律失常,但本病属于颈椎相关性疾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易误诊为内科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等,自2000-2005年我们通过综合疗法治颈心综合征6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多股胭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应用膝关节镜下自体多股胭绳肌腱单束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39例,其中28例得到随访。结果随访时间7~48(13.5±2.3)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7.3±3.6)分,术后(91.3±2.9)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多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膝ACL创伤小,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快捷、疗效可靠,是治疗前交叉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并分析近5年青岛市市北区社区老年人群常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变迁情况及相应治疗策略的改变。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在青岛市市北区8家社区健康体检的年龄≥6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8家社区健康体检人数2016年共11 562人,2021年共13 320人,按照5%的抽样比例,2016年抽取578人,2021年抽取666人,共1244人。分别收集2016年和2021年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1年运动达标率显著高于2016年,空腹血糖、LDL-C及确诊冠心病比例显著低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女性、体质量指数、TC、LDL-C、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为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P<0.01)。2021年肥胖患病率显著低于2016年(16.1%vs 21.5%,P=0.015)。2021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综合达标率、药物治疗达标率、非药物治疗达标率显著高于2016年,双胍类、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物使用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