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77篇 |
免费 | 620篇 |
国内免费 | 2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8篇 |
儿科学 | 94篇 |
妇产科学 | 52篇 |
基础医学 | 347篇 |
口腔科学 | 118篇 |
临床医学 | 1089篇 |
内科学 | 579篇 |
皮肤病学 | 55篇 |
神经病学 | 131篇 |
特种医学 | 2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53篇 |
综合类 | 2316篇 |
预防医学 | 1135篇 |
眼科学 | 112篇 |
药学 | 1022篇 |
23篇 | |
中国医学 | 926篇 |
肿瘤学 | 2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357篇 |
2022年 | 406篇 |
2021年 | 449篇 |
2020年 | 434篇 |
2019年 | 281篇 |
2018年 | 290篇 |
2017年 | 195篇 |
2016年 | 207篇 |
2015年 | 260篇 |
2014年 | 522篇 |
2013年 | 410篇 |
2012年 | 514篇 |
2011年 | 530篇 |
2010年 | 453篇 |
2009年 | 419篇 |
2008年 | 373篇 |
2007年 | 400篇 |
2006年 | 384篇 |
2005年 | 364篇 |
2004年 | 281篇 |
2003年 | 245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72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能否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导致的内质网应激(ERS)来发挥保护作用。方法 1)Western Blot法检测ERS分子伴侣GRP 78的表达以确定最佳复氧时间。2)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毒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GRP 78、GRP 94的表达。结果 1)与缺氧组比,复氧2 h组GRP 78表达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比,缺氧/复氧组GRP 78、GRP 94表达显著增多,加入白藜芦醇后,明显抑制缺氧/复氧产生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内质网应激,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22.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阴道微生态菌群基因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菌群差异.方法 采集女性新发未治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 及健康育龄期女性(对照组) 各12例的阴道分泌物,提取样本细菌总基因组DNA,然后进行16S rRNA V3-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再采用Uparse、LEfSe等软件,分析两组样本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阴道菌群结构.结果 RA组阴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 .健康对照组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占84.98%.RA组患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则显著减少(11.01%) ,加德纳菌属显著增加(43.16%) ,同时双歧杆菌属(9.94%) 、链球菌属(8.05%) 、奇异菌属(7.86%) 等相对丰度亦增加.PCoA主坐标分析和样本层级聚类分析的结果 表明: RA组阴道菌群结构有较高相似性,与健康对照组阴道菌群结构可明显区分.LEfSe分析结果 显示,在属水平上,两组乳杆菌属、加德纳菌属、双歧杆菌属、奇异菌属等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7、0.046、0.018、0.007) .结论 阴道菌群失调与类风湿关节炎之间存在相关性,RA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乳杆菌显著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属相对丰度增高. 相似文献
123.
周茂鲁主任从事中医工作三十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临床工作中提倡按传统中医理、法、方、药基本原则病症施治,推崇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等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对"久病如络入血"等学说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举例介绍周茂鲁主任医师以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胀反酸,黄连温胆汤治疗心悸,大柴胡汤治失眠验案各1例,分析周茂鲁主任医师谴方用药细节,加强名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80例,按照门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他克莫司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并评估其生存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环磷酰胺治疗基础上,采用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优于单纯环磷酰胺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的No.4d、5、6、12组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行全胃切除的AEG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即No.4d、5、6、12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并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其相关性,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该研究共纳入77例病人,其中48例(62.33%)合并淋巴结转移,转移率较高的为No.3、1、7组淋巴结,分别为43.42%、22.08%、22.08%。No.4d、5、6、12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26%、3.90%、1.30%、1.37%,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整体的转移率为9.09%。对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仅病理T分期与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单中心回顾性数据显示,AEG病人胃下部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整体转移率为9.09%,pT4期为胃下部淋巴引流...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复方制剂安博诺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厄贝沙坦(Irbesarten,商品名安博维)每日150mg,B组:复方制剂安博诺每日150mg(厄贝沙坦150m 双氢克脲噻12.5mg),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及生化指标。结果安博诺组有效率及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厄贝沙坦组,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复方制剂安博诺对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较单用厄贝沙坦更有效,且对代谢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8.
目的通过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探讨短效联合长效降压药物对有晨峰现象及杓型曲线高血压病患者的作用,并以平滑指数(SI)评价药物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符合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90例,经ABPM 24h检测血压节律呈杓型及超杓型。随机分为A组30例,予洛汀新片剂10mg口服,6∶00及18∶00各服1次;B组30例,予倍它乐克片剂25mg晨醒时口服及洛汀新片剂10mg11∶00口服;C组30例,予卡托普利片剂25mg晨醒时口服及洛汀新片剂10mg11∶00口服。治疗2周后复查ABPM,得出24h平均血压、清晨平均血压、夜间最低血压、清晨-睡眠血压差、血压SI。结果治疗前3组24h平均血压、清晨血压、清晨-睡眠血压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B、C两组与A组比较,24h平均血压、清晨平均血压及清晨-睡眠血压差均显著降低(P〈0.01);C组与B组比较,24h平均收缩压、清晨平均血压均显著降低(均P〈0.05)。收缩压SIC组高于A组(P〈0.01);而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SI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晨醒时服短效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倍它乐克)联合长效降压药物(如洛汀新)控制血压既能达到长效药物持续平稳的降压效果,又能更好的控制清晨高血压、24h平均血压,减小清晨-睡眠血压差。 相似文献
129.
目的了解鼻腔鼻窦疾病对中学生学习成绩和记忆力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因耳鼻咽喉疾病住院手术治疗的86例中学生患者,分为鼻腔鼻窦疾病组(n=46)和耳咽喉疾病组(n=40),采用问卷调查表法调查当年度学期总成绩和自评记忆力.结果鼻腔鼻窦组患者的学习成绩赋值分显著高于耳咽喉组[(3.0±1.2)vs(2.5±1.1),P<0.05],自评记忆力赋值分亦显著高于耳咽喉组[(3.3±1.1)vs(2.6±1.2),P<0.01].结论鼻腔鼻窦疾病对中学生学习成绩和记忆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0.
显色培养基在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核显色培养基对沙门菌的检测效果,以新型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按国标(GB4789.4—2003)程序比较几种培养基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效果。结果以CHROMagar沙门菌显色培养基、HKM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与传统平板DHL对测试菌株和实际样品检测可以达到相近的检测限和灵敏度。HKM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对某些沙门菌的检出灵敏度比CHROMagar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更高。结论用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菌是一种新快速途径,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