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其中外伤7例,烧伤3例,血管瘤1例;同侧转移8例,对侧转移3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36cm2,最小30cm2.结果:11例皮瓣均一期成活,未出现皮瓣起水疱、破溃、等并发症.随访1a,供、受瓣区均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畸形,足内侧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创伤小,切取方便,不损伤下肢主要动脉,不遗留明显下肢畸形,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2.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还没有相关报道。结合医学本科实习教学的经验,重点探讨了如何将形成性评价有效地应用于医学本科实习教学,措施包括:对带教教员进行培训,使其对形成性评价具有深刻认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和规范,明确采用问题法、实践法和临床情境模拟法教学及评价的内容;建立并完善评价评分系统,建立并补充学员成绩数据库;培训教员根据评价评分系统,正确的评价并使学员明确自己的表现,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训教员有效的使学员明确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实现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有效而广泛应用,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多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3.
VAC对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G-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 /G-比例的影响,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爆炸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 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两组创面伤后前2 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 伤后3 d,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组采用-15 kPa负压的VAC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4和19 d取创面活组织,匀浆后将匀浆液倍比稀释,在血琼脂糖平板上37℃孵育24 h,进行细菌计数,并对每份标本的200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计算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结果:治疗前创面中的细菌数高达107,VAC治疗后3 d,治疗组细菌数迅速下降到(1.91±0.245)×105 cfu/g,治疗后6 d降至(0.51±0.120)×105 cfu/g. 对照组创面内的细菌数下降缓慢,在治疗后9 d降至(19.54±3.67)×10 5 cfu/g;治疗后19 d仍高达(3.26±0.83 )×105 cfu/g,治疗后1~19 d,治疗组创面内的细菌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治疗前两组创面革兰氏阳性(G )细菌比例在31%~36%之间; 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革兰氏阳性细菌比例逐渐增高,6 d增至(55.58±2.98)%,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中G 细菌的比例在治疗后1~19 d始终维持在30%~40%,明显较治疗组低(P<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VAC能有效地减少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细菌数,且能降低创面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24.
去细胞异体神经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促进作用。 方法 根据bFGF因子用药浓度分为 10 0 0、5 0 0、2 5 0和 10 0U/ml与盐水对照组每组 5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抗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神经纤维再生的距离 ,抗S 10 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许旺细胞的分布。研究不同浓度和剂量的外源性bFGF对去细胞支架移植后早期神经再生的影响。 结果 高浓度bFGF组 (10 0 0U/ml和 5 0 0U/ml)的神经再生距离在术后 10d明显大于盐水对照组 ,(P <0 0 1)。而低浓度bFGF组 (2 5 0U/ml和 10 0U/ml)与盐水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结论 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后早期应用一定浓度和剂量的bFGF能明显提高再生轴突在支架内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25.
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元胞体和神经干内cAMP的水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的神经节和神经于内cAMP水平变化,为探索神经一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兔52只,随机A,B,C组,A组为两耳大神经对照组,C组为正常耳大神经对照组。A,B2组各皖术后2,4,7,14,30,60天分为6个观察组,每组动物4只。观察到期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供神经节、神经干和吻合口部位的cAMP含量。结果:在正常cAMP含量分别为(1.62±0.12)(1,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主要观察猴失神经手指感觉神经植入后 ,Merkel细胞轴突复合体的溃变与再生情况 .方法 采用猴手失神经模型 ,神经植入后在第 1,3,5 ,8,12 mo分别取材进行电镜观察 .结果  1感觉神经的植入能延迟 Merkel细胞溃变的发生 ;2感觉神经的植入使 Merkel细胞可以完全再生 ;3再生过程是 :神经植入 5 m o,Merkel细胞周围出现游离神经末梢 ,8m o时大部分Merkel细胞获得神经支配 ,1a时与正常组比较已没有差别 ;4二者的结合可能是神经趋化性作用 .结论 猴手指无毛皮肤的Merkel细胞轴突复合体在神经植入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再生 .神经植入猴失神经…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对绍兴、嘉兴两市农村居民艾滋病认知情况的调查,探讨对农民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制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市15岁及以上农村人口共5 29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绍兴、嘉兴两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晓率为69.6%,不同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职业的农村居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浙江省部分地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认知水平偏低,因此,对农村居民应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认知水平,以更有利于开展艾滋病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28.
游离神经末梢和感觉小体溃变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损伤后,感觉神经末梢的溃变过程。方法:选用恒河猴9只,除拇 指外随机选择20个手指,其中15指切断指神经,另外5指为正常的和指,不进行任何手术,于术后2,4,12,20,32和48周采用镀银染色技术对神经末梢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失神经后2周,游离神经末梢和感觉小体开始溃变,20周,游离神经末梢结构消失,48周,触角小体,环层小体全部失神经支配。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原有神经成分首先溃变,非神经成分随之溃变,最终被胶原替代。  相似文献   
29.
30.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均属于病理性瘢痕,不仅会影响美观,还可能伴有瘙痒、疼痛等临床表现。然而,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发生的明确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措施各异。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是一种神经毒素,在肌肉痉挛性疾病的治疗和除皱美容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注射BTXA来预防和治疗病理性瘢痕,并进行了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本文着重对BTXA在治疗和预防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疗效、作用机制、使用方法、问题与展望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