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设的临床护士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知信行问卷,对开封市89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5.42±1.12)分、(30.34±3.80)分、(20.59±3.66)分;护士最希望学习的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的内容是各个系统疾病常规护理内容模板(31.82%)和护理文书标准及细则(21.33%),期望医院拥有电子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系统(96.47%)。结论临床护士的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知识水平中等,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态度、行为水平较好,建议制订统一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常压氧(NB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a+-K+-2Cl-共转运蛋白1型(NKCC1)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术后2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将其评分与假手术组进行比较。MCAO模型构建成功者进行再灌注,随机分为NBO组和模型组,NBO组于再灌注后采用体积分数60%NBO进行治疗。各组大鼠分别在0、2、4、6、12和24h处死,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和NBO组大鼠缺血2h时脑组织均无明显病理结构改变,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逐渐增加,而与模型组相比,NBO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和NBO组在起始2h内,脑组织NKCC1蛋白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脑组织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模型组NKCC1蛋白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NBO组NKCC1蛋白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虽有增加但其表达水平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NBO疗法可以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KCC1蛋白和HIF-1α蛋白的表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脑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和分析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2013年1~6月来我院进行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治疗的患者,将其按挂号的流水号随机抽查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25例患者。试验组的患者采用剖宫产术,对照组的患者使用阴道助产术。将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脐带因素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一旦出现临产胎儿窘迫,应按照孕妇具体情况选择剖宫产术或阴道助产术尽快结束分娩,同时做好新生儿抢救等后续工作,避免新生儿窒息,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气温与济南市4 个区居民日均非意外死亡的关系,探讨气温在不同滞后天数下对各死因别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济南市4 个区(市中、槐荫、天桥、历下)2008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死亡资料,以及同期气温数据和空气污染指数(API)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控制长期趋势和季节效应以及其他混杂因素后,研究气温与非意外死亡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滞后天数时气温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部分亚类(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影响。结果 济南市4 个区气温与非意外死亡的暴露-反应曲线为“W”形;低温的滞后天数较长,累计效应可达1 个月,高温的滞后天数较短,不超过5 d,且呈现出收获效应;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存在热效应,高温当天的RR 值分别为1.12(95%CI:1.07~1.17)、1.06(95%CI:1.02~1.31)、1.08(95%CI:1.003~1.16)、1.10(95%CI:1.02~1.20)、1.13(95%CI:1.003~1.26),滞后期较短,泌尿系统疾病和高血压病在极高温时有较高的RR 值,分别为2.30(95%CI:1.18~4.51)、1.65(95%CI:1.02~2.69);其中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均呈现出一定的冷效应,30 d 滞后的累计效应分别为1.51(95%CI:1.42~1.60)、1.90(95%CI:1.64~2.20)、2.12(95%CI:1.67~2.69)、1.48(95%CI:1.08~2.03)、1.60(95%CI:1.46~1.75)、1.40(95%CI:1.26~1.55)、1.68(95%CI:1.45~1.95)。结论 气温与济南市4个区居民的非意外死亡及各死因别死亡存在关系,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是其危险因素,在高温或低温期间需针对敏感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6.
胎儿及新生儿疼痛的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因此对疼痛的胚胎和生后发育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疼痛发育学的角度出发,总结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结果,对胎儿、新生儿痛与测量方法以及生后躯体感觉系统功能和通路的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综述;同时对大鼠不同发育期的痛阈以及在受到持续伤害性刺激时的痛行为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索人类疼痛发育学提供了系统的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7.
荨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UV)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皮损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样风团持续24小时以上,通常风团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或瘀斑,可伴有瘙痒、疼痛、烧灼感或无明显自觉症状;组织病理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本文复习文献,对UV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8.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2月30例持续惊厥状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药物应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 30例患儿经临床控制24h内恢复意识者19例,1~3d内恢复意识者6例,4~6d内恢复意识者3例,死亡2例,其中重症病毒性脑炎1例,新生儿中毒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1例。积极控制惊厥持续状态,预防合并症,治疗原发疾病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9.
患者男,41岁。8个月前,发现左小腿散在少量红斑,无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加重且蔓延至四肢及胸背部,部分皮损有痒感,无结节及破溃;5个月前,红斑累及面部及耳部,浸润明显,皮疹逐渐增多。遂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检查:额、眶周、面颊、下颌及双耳浸润性红斑,鼻翼下端可见红斑基础上点状破溃结痂(图1A),耳垂肥厚(图1B),眉毛及毛发未见脱落;背部及四肢可见弥漫环形红斑,皮损中央色素减退,边界肿胀且界限清楚,部分融合或单独存在,下肢可见少数红斑表面坏死、结痂(图1C);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周围神经粗大,额部及四肢皮损处痛触觉减退。  相似文献   
11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手术室外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时,对气道采用不同管
理方法的全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拟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术的神经外科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30人,采用
全身麻醉,根据对患者气道管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不插管静脉麻醉组(MAC组, 10例,保留患者自主呼吸,静脉应
用丙泊酚麻醉),喉罩置入组(LMA组, 10例,常规全麻诱导,置入喉罩)和气管内插管组(ETT组,10例,常规全麻诱导,气
管内插管)。记录3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治疗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体动呛咳等不良反
应,及麻醉后5 min、1 h、麻醉结束时和结束后1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① MAC 组与LMA、ETT 组相比:丙泊酚用量
[g/(kg·min)]有显著差异(分别为66.07±5.41;35.83±5.80;34.61±3.68,P<0.05);患者发生体动、呛咳反应次数(次)有显著
差异(9.90±3.07;2.51±1.50;0.82±0.93,P<0.05);苏醒时间(min)有显著差异(16.82±7.60;4.31±1.32;3.73±1.33,P<0.05);
② 血气分析结果:3组患者麻醉后5 min和结束后1 h的PH、PaCO2 、HCO3
-无显著差异;MAC组麻醉后1 h及麻醉结束前
的血气分析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PH降低,PaCO2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外精神发
育迟滞患者的麻醉应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与不插管镇静组和喉罩置入组相比,循环更加稳定,体动反应明显减少,苏醒更
加完善,是更安全的手术室外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