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中国医学   6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近15年中医药治疗肥胖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对中医药治疗肥胖的不同疗法进行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肥胖在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和相关证候等方面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诊断标准不统一、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报告质量较差、疗效评价无法体现中医治疗优势等不足。建议在今后中医药治疗肥胖的研究中,制定规范的诊断辨证分型标准与疗效评价标准,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中医药治疗肥胖症临床试验,科学地总结中医药治疗肥胖的规律,反映中医药治疗肥胖的优势。  相似文献   
52.
PBL是指以问题或案例为先导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特别适合于临床课程的教学。中医体质学是一门基础和临床紧密结合的课程,PBL教学法目前尚未用于中医体质学教学。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医体质学教学中,尤其涉及到"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教学时,应用PBL教学法,采用案例分析,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总结了PBL教学法的优势和不足,认为PBL教学法可作为固定的方法在中医体质学特定章节的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53.
阳虚体质以虚寒表现为特征,在偏颇体质中位列第三。从形成原因、生理及心理特征、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发病倾向、调体方药等方面,结合近10年来在阳虚体质方面研究成果作为实证依据,对阳虚体质的理论进行梳理。发现了阳虚体质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开展阳虚体质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王琦教授认为"方为人所用,方为人所宜",主张"主病主方论",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下辨体用方。阳虚质辨证多为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等。对于阳虚质未病状态,可以采取不同的灸法,尤其在春夏阳气较为旺盛的阶段进行分时调理。灸法调理时根据阳虚质不同证型,针对不同怕冷部位灸,针对不同病证择时灸,针对不同病证循经灸。根据阳虚质兼夹体质或病证的不同,采取多种疗法相结合,"杂合以治",是调治兼夹体质的优势方案。不同的灸法、灸质、灸量、灸治过程等对疗效具有影响,灸法不是阳虚质的调体专利,亦可通过选择不同的灸法调理其他中医体质类型或兼夹体质。因此,正确掌握艾灸的灸治方法,针对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灵活选用相应的灸治对策或杂合以其他疗法,保证灸法施治效果,对改善体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5.
阳虚体质是一种阳气不足,表现为虚寒特征的体质类型,在人群中所占比例位列偏颇体质第3位。长期怕冷是阳虚体质人群最显著的表现,严重影响到阳虚体质人群生命质量。本文从生物物理学、生理生化、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等现代研究角度,梳理并阐明阳虚体质畏寒怕冷的客观机制,为传统中医理论提供现代诠释依据。  相似文献   
56.
李雨丝  李雅楠  李英帅 《中医学报》2019,34(6):1334-1338
目的:通过计量分析国内发表的有关阳虚质文献,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资料来源,从发表年度、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基金资助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系统分析阳虚质的科研状况。结果: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阳虚质相关文献2 116篇。除个别年份外,文献数量从2009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发文数量在20篇以上的单位有15所,其中最多的单位发表210篇。发表文献在10篇以上的作者10人,共发表179篇;发表6~9篇文献作者19人,共发表125篇。从文献来源分析,学术期刊最多,共1 284篇,占文献总量的60.68%。优秀硕士论文485篇,占文献总量的22.92%。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共395篇,占总文献的18.67%。文献中占比最大的是临床研究,占总体数量的22.68%。被引用100次以上的文献总计10篇,被引用频次最高的为1 877次。结论:阳虚质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阳虚质研究类型逐渐丰富,阳虚质文献质量有待提高,基金资助力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7.
体质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带来健康危害,因此,维持标准体质量是健康管理领域关注的问题,体质量管理应运而生.但是,目前的体质量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困惑:重视减肥,轻视增加体质量;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重视他人管理,轻视自我管理.中医药具有平衡调节、因人制宜的优势,在构建体质量管理模式时,应在目标人群的确定,体质量管理方案的制定,以及评估指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体现中医药特色.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体质量管理模式必将成为今后体质量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8.
氧化还原机制不仅被广泛的运用于到多种疾病机制研究中,也被中医学采纳,运用到中医证侯以及治未病、亚健康领域研究中。氧化还原平衡体现了阴阳平衡思想,氧化还原机制与体质学原理及体质三级预防理念有着相似之处,氧化还原机制的多样性奠定了其与体质理论相结合的基础,运用氧化还原机制进行中医体质研究是符合体质理论的方法。将氧化还原机制与9种体质理论相结合,进行人群系统的分类检测,一方面丰富了体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一方面可将氧化还原检测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未病人群中,且有助于把握不同系统疾病氧化应激机制的规律。  相似文献   
59.
<正>1王琦教授开讲大家好!我们新一期的讲堂又开始了。前面4期,我们主要是以"体病相关,调体为先"这个治疗原则为中心进行一系列的医案讨论。同学们的反馈都很不错,许多同学都说对于我的临床诊病思路和遣方用药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新的体会。我很欣慰我们的医案讲堂能够给大家开辟一种新的讨论和学习模式,的确,平  相似文献   
60.
李玲孺  张惠敏  王济  李英帅  杨玲玲 《中医杂志》2012,53(20):1720-1723
对王琦治疗过敏性疾病经验进行总结,认为调节过敏性体质应贯穿过敏性疾病防治的始终,以无柄灵芝、(制)何首乌、乌梅、蝉蜕四味药合用作为过敏体质调体方,可有效预防过敏性疾病并防止复发.同时在辨体论治的基础上提出先辨病——抓住根本病机,如肺系过敏性疾病基本病机为邪热怫郁于肺,皮肤过敏性疾病基本病机为热伏血分;再辨证——做到因人施之,并佐以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