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孙思邈是崇佛医嗣代表人物之一,在其医学思想观点中,佛医理论对其医学水平、医风医德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其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中,可以看到佛医的影子,通过研究其代表著作,可以看到佛医对中医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到佛医在医生的医德以及临床技能提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佛医学的思想观点丰富了中医学的内涵,对于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的解决以及中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研究其著作,可以更好地研究佛医的发展历程以及佛医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2.
佛医学是古印度“医方明”与我国传统中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佛医学中有关针灸之学的论述颇丰,也是其重要特色之一。佛医针灸在经络理论上有着与传统中医学认识相因相承的地方,如“十二经脉”理论,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如“三脉七轮”学说以及对十二经脉立体结构的认识。在临床诊疗方面,佛医针灸主要具有遵循原则,注重手法;针药结合,相辅相成;针咒结合,身心同治;多针(灸)并用,重用心针(灸)等几方面的特色。佛医针灸之学自佛陀时代便盛行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也诞生了一代代精通针灸、医术精湛的僧医,为佛医针灸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佛医针灸的临床治疗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众多疾病,其中,佛针治疗眼科疾病采用的一种特色疗法——金针拨障术,对我国的中医眼科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试从病因上的四大学说、与中医五行相互结合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多样性方面分别进行论述,以阐明佛医在治疗眼科疾病方面的成就以及对医学发展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4.
张波  李良松 《河南中医》2016,(3):389-391
中药治疗伤科的特点之一是:改善局部血循环,采用药物煮水淋洗或膏药贴敷,膏摩治疗。少林伤科认为伤科的第一要务是辨生死,对伤科损伤的重症或急症,除给予抢救外,还用内服药或外服药来开窍固脱,并不一味的使用膏药,敷于局部治疗,而是根据受伤的部位、受伤的情况等适当的选择内服或外用药物治疗,不局限于膏方。丸、散、膏、丹、汤是中医五大药物剂型,膏药方在现代运用却不及古代,少林伤科文献中记载的膏方很多没有流传下来,而少林伤科文献中记载的膏方经历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确实有显著疗效,笔者对少林伤科文献中的膏方进行整理,寻找其特色和价值,以期为现代研究膏方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疾病是吴鞠通的主要临床经验之一。吴氏在《温病条辨》一书中,以辛开苦降为主的方剂有78首,占全书方剂总数的23.5%,其治法有苦辛温法、苦辛寒法、苦辛淡法、苦辛甘法、苦辛通降法等37种。纵览《吴鞠通医案》,其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内科疾病达32种之多,所治疾病遍及上、中、下、三焦及五脏六腑。辛开苦降法的运用范围是如此广泛,笔者在此试作粗略的概括。一、辛开苦降法在温病临床上的运用辛开苦降法是治疗温病的一大法则,辛散可祛邪,苦降可燥湿,病在上焦者以苦辛宜发之,病在  相似文献   
26.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论述了妇人经闭、经漏、带下以及其他妇人易得疾病,认为妇人经闭应补气养血、清泻虚火,而针对经漏不止,应以补脾胃、升举气血,并论述了其他理论与治法,一并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妇科治病模式.对李东垣在书中的妇科用药频次以及药物归经的统计分析,可见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均为补中益气汤中的组成药物,足见李东垣对于脾胃的重视,也可见其学术思想对妇科疾病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28.
北京房山石经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石刻宝藏,也是开展佛教医药养生史料研究的珍贵文献.在1099部的石刻佛典中,有215部论述或涉及医药养生内容.(一)房山石经中的养生文献,主要有6个方面:一是养心守意与养生,二是延年益寿与养生,三是佛教瑜伽与养生,四是佛教修行与养生,五是佛教仪轨与养生,六是陀罗尼之养生秘诀.(二)房山石经中的医药文献,主要有《续命经》、《佛说胞胎经》、《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佛说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等.(三)房山石经其他文献之涉医内容.在房山石经中,有的经典部帙比较浩大,许多论医内容散在于经籍的各个章节或部类之中.如四阿含经中就有大量的医药养生之论述.有些经典虽然没有讲述医理与临床,但又是佛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典,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等.有些经典则通过其他视角和层面来论及佛教的医药与养生,如《菩萨处胎经》、《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等.  相似文献   
29.
在我国唐朝时期,男性美容风气曾经风靡一时,在士族阶层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男性美容风气始于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非常重视仪表、讲究化妆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不但对宫女的妆饰打扮要求非常严格,而且对宠臣常常以口脂面药相赠,故权臣上朝面奏莫不先整清冠冕、饰理眉目,使这一风气  相似文献   
30.
中医香药历史悠久、品类丰富、用途广泛且运用形式多样化,尤其在卫生防疫中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香药防疫历来是我国防治瘟疫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历代有关香药防疫的医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从未病、既病、瘥后的不同病程阶段以及香药防疫的具体运用形式等角度,详细论述了中医香药在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以及病属"寒湿疫",病变过程表现为湿、热、瘀、毒、虚等病性病机特征,提出:(1)推荐合理使用中医香囊、线香、香枕、香药口罩等香药制品以辟秽杜染,并针对疫情中部分患者出现的情志异常,发挥中医香药的情志调节作用;(2)在中医名家及专业医生的处方指导下,辨证使用中医香方以防治感染;(3)将中医香药与膳食疗法相结合,充分发扬中医"药食同源"、"食养尽之,无使过之"的治疗特色;(4)使用中医香药净化空气和水源;(5)艾灸以保健防病等防控措施,发挥香药防疫内外兼施、防治结合、身心同调、药食相辅的优势和特色,可以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