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李翠娟  邢玉瑞 《中医杂志》2012,53(24):2153-2154
许叔微是宋代临床大家,其在理论探讨和临证实践中运用了形象思维、顺势思维、溯因思维、变异思维等一系列的传统思维方法,对这些思维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可以从更深层面诠释许叔微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2.
从全息性谈中医证本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有丰富的全息思想,全息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特色,阴阳、五行、脏腑等都渗透着浓厚的全息思想.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同样存在这种全息性.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全息性特征,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应追根溯源,在深刻了解中医证理论的特征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学证理论自身特点的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153.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进传统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动脉夹和结扎线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线结扎腹主动脉后,不进行二次开腹,缺血一定时间后,直接抽拽腹外的线头.通过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组织学观察两种模型制备方法的效果.结果 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二者效果基本相同. 结论 结扎线法可减少二次开腹,避免不能关腹引起的脏器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优于动脉夹法,可以替代动脉夹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54.
数学是研究物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知识体系。由于生命科学中存在有大量无法用数值表示的非实数性特征,加之古代数学知识还处于初始阶段,所以《内经》在162篇中虽然每篇都涉及到数值问题,但其中除少量情况运用了数的实性特征外,大多情况下是继承了《周易》用“象”解释物质世界变化及战国时代“象中有数”的思维方法,来认识物质世界变化,解释相关的医学理论。例如运用数学语言和思维方式解释相关的医学理论、应用“数”表达时空,论证脏腑经络的气化功能、以数学模型建构中医理论的框架、运用数学四则运算构建医学理论、运用十进位制创建“同身尺寸度量法”并用其解释脏腑经络等相关知识、应用精确数值和模糊数值的概念来表达医学中的具体问题、应用广义数学中的几何方法来解决针灸取穴的具体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5.
古人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并认识了肺。认为“肺为分叶性器官,肺的重心在右”、“肺气通于天”、“肺朝百脉”等,这些与“肺主气,司呼吸”、“肺主表”、“肺辅心行血”等相关理论的建构有密切的联系。有些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极为相似,认为现代解剖学对中医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6.
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医学是发生地域和文化背景均有很大差异的两个医学知识体系,两者之所以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都相同的情况下,其理论缺乏通约性,是中西医学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文化缺失”以及由此形成了“文化鸿沟”而致。解剖学在中西医理论建构中作用及意义的差异;哲学在中西医理论构建中作用及意义的差异;思维方法在中西医理论建构中作用及意义的差异;中西医学评价体系的差异等等,都是两者存在的最为显著的“文化鸿沟”。因此中医学的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在中医理论及其原则的指导下,合理、客观、实事求是地运用现代实验研究方法及其评价体系;以临床实践为出发点和指归,运用临床研究的思路对中医理论进行探讨才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7.
三、肾精生天癸,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内经》通过对生殖活动的深刻体验,逐渐总结形成了肾主藏精,化生天癸,促进性器官和形体发育的相关理论。如认为男女在发育年龄时,男子约在16岁、女子约在14岁前后分别有第一次遗精和第一次月经出现,于是初具生育能力。男子在24岁、女子21岁前后,不但生育旺盛,而且有“真牙”(即智齿)长出。男子在40岁、女子在35岁前后,面部开始憔悴。  相似文献   
158.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思路。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探寻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并通过对"治未病"概念内涵的认识理解,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危害及防治意义。结论:"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疾病预防的理论核心,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减轻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肾藏象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防治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9.
目的观察右美托嘧啶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进行机械通气的成人患者76例,右美托嘧啶在初始10min静脉滴入剂量为1μg/kg,随后的维持剂量为0.2~0.7μg/(kg/h),维持的泵入速率根据所需要的镇静水平、心率、血压等变化随时调整,以获得Ⅱ~Ⅳ级Ramsay镇静评分,同时监测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h、4h持续镇静时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76例患者在负荷剂量下均能够达到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均在Ⅱ~Ⅳ级;在维持剂量时也能保持等效的镇静效果,监测呼吸、循环各指标稳定。结论右美托嘧啶是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0.
从整体关系探讨中医证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翠娟  烟建华  巩振东 《中医杂志》2011,52(1):12-13,17
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之一,其形成是从观察病象开始,然后运用整体联系的思维方法观察病象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其意义,最后确认为某一证模型。每一证都是整体关系失调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型),具有动态的整体联系性特征。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整体关系性,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必须追根溯源,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出发,借鉴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命科学文明成果,分析和归纳出中医证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变化之间的组合关系,才有可能逐步揭示出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