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27篇
  免费   1062篇
  国内免费   411篇
耳鼻咽喉   109篇
儿科学   145篇
妇产科学   190篇
基础医学   661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3131篇
内科学   1269篇
皮肤病学   205篇
神经病学   404篇
特种医学   5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951篇
综合类   5313篇
预防医学   2243篇
眼科学   285篇
药学   2167篇
  28篇
中国医学   1818篇
肿瘤学   434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1186篇
  2013年   820篇
  2012年   883篇
  2011年   1016篇
  2010年   841篇
  2009年   851篇
  2008年   962篇
  2007年   1066篇
  2006年   987篇
  2005年   1134篇
  2004年   961篇
  2003年   806篇
  2002年   590篇
  2001年   580篇
  2000年   542篇
  1999年   506篇
  1998年   408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索行之有效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一级预防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方法围绕POP危险因素,以社区中老年人为对象,实施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以健康教育为手段的预防POP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的POP防治知识、信念和预防行为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该模式能够有效指导护士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本研究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社区护理健康促进工作中。  相似文献   
22.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难治性疾病,它的诊断和治疗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文章综述了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对癌症的反应,他们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因素,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工作活动中形式的公文、电报、薄册、图表、书信、日记、录音、录像、盘片等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它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加强对这一信息资源管理对医院领导决策科学化和医院现代化建设极为萤要。以前由于受医院职能特殊性的限制和不同种类档案作用特点的表现形式的影响,致使许多重要的珍贵的文件资料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甚至损坏丢失,给医院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此,准确把握医院发展的特点,适时调整,加强医院档粜管理。是医院档案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4.
2004年12月~2007年6月,我们在双极等离子电切镜下行浅表膀胱肿瘤电切术(TUKBT)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个体化有氧训练在高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124例高龄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有氧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训练后,研究组改良Ashworth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简化Fugl-Meyer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有氧训练可改善高龄脑梗死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提高简化Fugl-Meyer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降低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6.
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eferentiallyexpressedantigenofmelanoma,PRAME),是第一个被分离出的人类黑色素瘤抗原,也表达于某些血液恶性肿瘤,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多发性骨髓瘤等。近来的研究证实PRAME基因是对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DR)监测的一个有效标志,并且PRAME作为特异性靶抗原用于血液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就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和血液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胼胝多发生于足部,由局部血运受阻或长期挤压与摩擦所致。传统治疗方法麻烦且很痛,现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1方法将鸡蛋煮熟,去蛋白,将蛋黄放在金属勺中用文火慢慢熬出油来,放在器皿中,凉却待用。将病灶处用温水浸泡、软化,用小刀片轻轻刮除硬化组织(以不痛、不出血为原则),然后将冷却的鸡蛋油擦在患处,用纱布包之,防止油外渗。可用塑料薄膜外缠一层,防止污染鞋袜。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新生儿1 340例,其中男性789例,女性551例,日龄3~7 d,早产儿403例,足月儿937例;胎龄29~40周。均于出生后3 d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颅脑疾病的种类。随访治疗后患儿情况。结果 700例新生儿颅脑超声未见异常,640例新生儿颅脑存在疾病。新生儿颅内出血504例,发病率37.6%,明显高于其他疾病(脑室增宽56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39例,脉络丛囊肿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2例,额叶偏小24例)。403例早产儿中颅内出血359例,发病率89.1%;237例足月儿中颅内出血145例,发病率61.2%;组间比较,足月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颅内出血发生率Ⅱ级Ⅲ级Ⅳ级;Ⅰ级和Ⅱ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Ⅲ级和Ⅳ级(P0.05)。治疗后随访3~5个月,Ⅰ级和Ⅱ级颅内出血病灶基本吸收;Ⅲ级至9个月才完全吸收,智力发育正常,而Ⅳ级病灶仍未吸收,患儿智力发育迟缓。结论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颅内出血的诊断、随访及治疗指导中具有重要价值,颅脑超声以其无创、无辐射、便捷的优势,可作为新生儿颅脑病变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微小RNA(micro?RNA,miRNA)单独或联合其他指标对重度子痫前期(severe?preeclampsia,sP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巢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象为在我院产科例行唐氏筛查早期10-13+6周,中期15-20+6周的孕妇血清,追踪至分娩,根据随后是否发展为sPE,分为疾病组(早期29例、中期39例)和对照组(早期29例、中期39例)。检测孕早期组微小RNA210(micro?RNA?210,miR-210)、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小板(blood?platelet,PLT)、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plasma?protein?A,PAPPA)水平,检测孕中期组miR-210、HCT、PLT、HCG,计算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比较上述孕早、中期标志物在两组中的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志物进行Logistic回归并分析预测价值。结果早期BMI、MAP、HCT、PLT、miR-210与sPE呈正相关,中期BMI、MAP、HCT、PLT、miR-210与sPE呈正相关。具有预测价值的单个标志物依次是miR-210、HCT、PLT、BMI、MAP。孕早、中期miR-210预测sPE的AUCROC?分别为0.75、0.81,miR-210、HCT、PLT、BMI、MAP联合后预测价值增加,孕早、中期联合指标预测sPE的AUCROC?分别为0.89、0.89。结论孕早、中期血清miR-210可预测随后发生的sPE,miR-210、HCT、PLT、BMI、MAP五个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皮质下多灶状巨大灰质异位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手术切除的难治性癫痫病例共计3000例中5例经病理确诊为皮质下多灶状巨大灰质异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中3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6岁。5例患者均以发作性意识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7-21年,平均病程15.4年。影像学提示颞叶单独受累者2例,顶叶单独受累者1例.颞叶及枕叶同时受累者1例,颞叶及顶叶同时受累者1例。病理检查均可见病变区域脑回结构异常,大脑皮质及白质构筑紊乱,皮质下及深部白质可见多量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灰质结构,其间可见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在异位的灰质团块中,可见不同成熟阶段的神经元。1例患者同时伴有软脑膜下、脑室旁灰质异位及多小脑回形成,另有3例患者分别伴有多小脑回形成(2例)或海马硬化(1例)的病理表现。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未见癫痫发作。结论灰质异位是一组神经元迁移障碍导致的皮质发育畸形,这一组疾病中神经元可以沉积在脑室至软脑膜之间的任何区域。广泛异常神经元迁移所导致的多灶状巨大灰质异位,特别是同时伴有多小脑回形成等其他皮质发育畸形者十分罕见。尽管如此,其临床表现仍相对单一,经由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