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9篇 |
中国医学 | 1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调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复杂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6例大面积复杂创面,其中上肢创面及下肢创面各48例;按创面部位、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上肢创面,4组下肢创面,每组12 例;在手术清创后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各组创面应用不同负压进行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堵管率以及细菌量. 结果证实在上肢部位创面 VSD 中应用26. 60 ~46. 55 kPa负压效果较好,在下肢创面中应用46. 55~66. 50 kPa负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组成。逍遥散作为中医调治情志活动异常的经典名方,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其可用于抑郁、焦虑症及多种躯体疾病继发的抑郁状态,如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或其他疗法治疗妇科疾病、内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基础上伴随抑郁症发病,可明显改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评分,疗效良好,患者依从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目前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单胺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等,免疫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肠道微生态及脑肠轴食欲素、胃饥饿素、瘦素等,进而调节机体神经生化机制、内分泌机制、免疫机制和脑区结构异常等达到防治抑郁症的目的,但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和基础作用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逍遥散临床防治抑郁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有益的指导;同时也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创面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0年2月—2015年4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逆行翻转180°修复跟踝创面13例,创面均合并跟腱或骨外露,供区原位缝合,蒂部反折处及筋膜瓣表面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3例筋膜瓣成活无虞,供区切口及受区移植皮片均愈合良好。随访6~15个月,患者跟踝部外形无明显臃肿,可正常穿鞋行走,小腿供瓣区仅遗留一条线状瘢痕。结论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筋膜瓣具有不损伤主干动脉,组织瓣成活可靠,供区美观,受区外形佳,对穿鞋影响小等优点,是修复跟踝创面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谷胱甘肽抑制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化及纤维细胞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在pH 2.0、37℃及90r·min-1震荡的条件下孵育胰岛素,采用硫黄素(ThT)荧光检测胰岛素形成淀粉样纤维的动力学曲线,8-苯胺-1-萘磺酸(ANS)荧光检测胰岛素分子聚集体表面疏水性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纤维形态,以淀粉样纤维诱导人红细胞的聚集为指标,评估谷胱甘肽对胰岛素纤维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胰岛素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孵育可形成淀粉样纤维,谷胱甘肽能够抑制胰岛素的淀粉样纤维化和降低形成的纤维聚集体的表面疏水性,并降低胰岛素纤维对细胞的损害作用。谷胱甘肽的这种作用与分子中的巯基相关。结论谷胱甘肽能够抑制胰岛素的淀粉样纤维化,改变胰岛素聚集体的表面特性,从而使聚集体的细胞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创面时,改良手术方法(即保留腓肠神经于原位)对神经支配区感觉及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后2周内皮瓣色泽、血运、毛细血管反应等皮瓣早期成活情况;同时通过出院后3个月随访资料,统计分析皮瓣远期成活情况及神经支配区感觉。结果 术后1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成活率100%。其中1例皮瓣边缘表皮糜烂,换药9天后痊愈。所有患者出院后3个月随访发现,跟踝部外形稍臃肿,皮瓣远期成活良好,未见破溃,且神经支配区感觉与术前基本相同。结论 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有利于保留患者神经支配区感觉,同时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
医院检验科每天要检测含有不同种类病原菌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标本,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科内清洁工长期接触和处理这些带有传染性的临床标本,如果疏于防护极易导致交叉感染,应加强他们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放射治疗在控制头颈部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对周围正常脑组织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放射性脑坏死和认知功能下降,其发生率最高可达9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人员近年来在多个层面上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潜在病因进行了探索,通过筛查和鉴定不同干预靶点,为预防和治疗放射性损伤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回顾了现有的药物及非药物干预手段,提出了目前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陷窝蛋白-1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陷窝是细胞膜表面富含胆固醇的内陷微区,参与多种生理学过程。陷窝蛋白-1是参与构成陷窝的重要膜蛋白,通过与多种信号蛋白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在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陷窝蛋白-1参与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而且具有调控炎性介质释放和神经保护作用。文章对陷窝蛋白-1与脑血管病关联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壳聚糖作为基因载体的转染机制、结构修饰的认识及对转染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和优化;并主要介绍了壳聚糖具有基因活化作用的最新研究概况。壳聚糖基因载体是一种新型基因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