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脑缺血引发的脑细胞损害与细胞凋亡有关。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家族引起其作用底物PARP降解,从而启动细胞调亡。研究PARP在脑缺血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可以寻找脑细胞损害的特异性抑制剂,对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探讨幕上囊性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22例幕上囊性胶质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术腔通过造瘘全部与侧脑室打通.结果:本组术后病理类型肿瘤多呈高度恶性,肿瘤复发时间长短不等,无症状生存期较长.结论:幕上囊性胶质瘤多位于颢叶,发病年龄较年轻,多呈高度恶性,肿瘤易复发,复发后仍呈囊性,手术时如把囊腔与侧脑室打通可延长患者无症状生存期.  相似文献   
94.
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在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以骨骼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本病常影响儿童正常发育,严重者可发生骨骼畸形。因此,早期诊断对控制和防止佝偻病具有重大意义。我科从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对96例有佝偻病临床表现的婴幼儿及48例正常婴幼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同时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正>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创造清晰术野,利于手术操作,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大,不仅可出现绑缚处疼痛,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焦虑出汗,这些症状常难以控制,即止血带反应;还可诱发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及激活多种细胞因子等损伤机制,不仅对使用止血带的肢体造成损伤,还可导致远隔器官损伤[1],影响手术操作和预后。如何减轻止血带诱发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导致的远隔器官的损伤具有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后颅窝肿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随机选取29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9例颅内感染患者,经积极综合治疗,治愈25例,死亡4例。结论颅窝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主要原因是脑脊液切口漏,为了避免出现颅内感染,手术期间要加强治疗,术后要对脑脊液切口漏进行积极处理。当发现感染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增加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和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临床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进行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6例,对其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并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密度测量,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分析方法选用双盲法。结果恶性SPN组与良性SPN1组患者的强化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良性SPN2组患者的强化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强化值>20 HU为恶性病变,以强化值≤20 HU为良性病变,则动态CT增强扫描的结果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7.0%,阳性预测值为84.8%,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应用于SPN临床检查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为解决疑难病例提供诊断意见。  相似文献   
98.
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和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分别系十字花科独行菜属和播娘蒿属植物,其种子入药分别称为北葶苈子和南葶苈子。现已从2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异硫氰酸和硫苷类成分,以及强心苷、黄酮、三萜、甾醇、香豆素、生物碱、酚酸、挥发油、脂肪油、氨基酸等成分。这两种植物对心血管、高血脂等疾病具有显著功效,所含的成分具有降压、抗癌、细胞毒、抗氧化等药理活性。对独行菜和播娘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分类汇总和比较,为进一步研究常用中药葶苈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王唱唱  左蓓磊  彭新  朱建光  周宁  李红伟  张振凌  李凯 《中草药》2022,53(15):4687-4697
目的 优选大皂角酥油制、羊脂油制炮制工艺,并评价不同油制对大皂角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刺囊酸、色度值、饮片外观性状、总皂苷、水溶性浸出物、总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熵权法-AHP计算复合评分,对辅料用量、烘烤时间、烘烤温度3个因素进行考察,同时采用BP神经网络寻求最佳工艺参数,优选大皂角酥油制、羊脂油制炮制工艺,并采用多元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油制大皂角饮片质量。结果 酥油制大皂角的最佳工艺为每50克大皂角,用酥油7.5 g,烘烤时间20 min,烘烤温度160℃;羊脂油制大皂角的最佳工艺为每50克大皂角,用羊脂油5.0 g,烘烤时间20 min,烘烤温度14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刺囊酸含量与L*、a*、b*、E*ab均呈显著负相关,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与L*、b*、E*ab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油制大皂角饮片质量与色度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优选的大皂角酥油制、羊脂油制工艺稳定,简便易行,为大皂角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合并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回顾分析合并消化道癌的GIST 21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部分病例补充完善CD117、DOG-1、CD34、Vimentin、Actin、S-100、EGFR、VEGF、Ki-67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合并消化道癌的GIST以60岁以上男性多见,发生部位以胃体最常见,本组发生在胃体12例,胃底5例,肠道3例,食管1例;合并胃体腺癌12例,食管鳞癌5例,结肠腺癌2例,十二指肠腺癌、空肠腺癌各1例。除消化道癌的常见症状外,均无其他特异性症状,术前GIST均漏诊。免疫表型:CD117、DOG-1、Vimentin阳性率为100%(21/21),CD34为94.4%(19/21),EGFR、VEGF、Ki-67分别为19.0%(4/21)、28.6%(6/21)、23.8%(5/21)。2例Actin和1例S-100灶性区域阳性。GIST危险度分级:极低危7例,低危10例,中危3例,高危1例。随访1~5年,死亡11例(52.4%),均因消化道癌转移及复发死亡。结论伴发消化道癌的GIST较单发GIST恶性程度低,危险度分级以极低度、低度危险为主,预后主要与消化道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