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归纳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免疫抑制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不良反应防治对策,评价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关系,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ATG联合环孢菌素A(CsA)联合免疫抑制疗法(CIS)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共61例,其中使用美国(Genzyme公司)R-ATG 31例,使用德国(Fresenius公司)R-ATG 30例。采取不良反应综合防治措施,比较两种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与疗效关系,分析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Fresenius-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0%(12例)、43.30%(13例)、16.70%(5例)和23.33%(7例);Genzyme-ATG相关类过敏反应、血清病、感染和需加输血小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48%(11例)、35.48%(11例)、9.70%(3例)和29.03%(9例),两种制剂ATG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分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综合防治,所有不良反应均得以及时控制,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ATG联合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安全有效,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不良反应。Fresenius-ATG和Genzyme-ATG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不影响ATG治疗效果;不同年龄、性别及疾病严重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其与同期外周血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我院42例AA患儿和27例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3~+CD45RA~+,CD3~+CD45RO~+,CD(16+56)~+,CD19~+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血常规。结果再障组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的平均值分别为(26.94±11.93)%,(33.33±10.3)%,0.918±0.53,对照组分别为(33.53±9.97)%,(27.08±9.23)%,1.44±0.80,差异有显著性(P〈0.05);CD3~+CD8~+与HB,WBC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CD3~+CD4~+/CD3~+CD8~+比值与HB,WBC,N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再障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其中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对造血功能的抑制在再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再障患儿Th格局向Th1偏移。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T细胞配体OCH治疗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进行比较。方法 60只小鼠分为再障组、OCH组、ATG组及正常组,每组各15只。再障组、OCH组、ATG组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再障组不给予任何治疗;OCH组自造模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OCH,100μg/kg,每周2次,连续2周;ATG组自造模后1 h内给药,尾静脉注射ATG60 mg/kg,单次。正常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自造模开始至60 d,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外周血常规恢复及骨髓病理改变。结果造模后第35天,OCH组及ATG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组水平;造模后第49天OCH组及ATG组小鼠白细胞恢复至正常组水平;造模后第60天OCH组及ATG组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三系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60天OCH组与ATG组小鼠骨髓病理显示造血组织较再障组明显恢复,造血细胞数目增多,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数目减少。结论 OCH同ATG一样,可以改善免疫诱导再障小鼠的骨髓衰竭,增加其存活率。[临床儿科杂志,2012,30(5):464-469]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工作组和儿科呼吸学组近年来分别制订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三次修订)》和《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2009版)》,在儿童血液病继发IFI诊治中的应用方法与经验。方法参照上述IFI诊断标准,对儿童血液病合并IFI病例,根据不同的诊断条件和依据建立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的分层次诊断,并参照上述诊疗标准和建议,进行前期伏立康唑静脉输注与后期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序贯治疗,同时观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6例血液病患儿合并IFI,虽然缺乏具有确诊价值的病原微生物依据,但参照诊断标准,3例符合临床诊断,3例符合拟诊条件。采用伏立康唑静脉输注治疗后,体温于10~18 d降至正常,GM和G试验阳性者于10~30 d恢复正常,肺部影像学阴影逐渐消退。继续输注伏立康唑巩固治疗,10~14 d后改为口服抗真菌药2~4周,均获得痊愈,总疗程43~84 d。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实践显示,上述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和儿科呼吸学组制定的有关IFI诊疗标准与指南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值得临床参照执行。国产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的IFI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血清铁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住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8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入住ICU且性别、年龄匹配的非脓毒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n=51)与死亡组(n=34),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27.
<正> 头痛,尤其是顽固性头痛,其病因虽然繁杂,病机不同,但瘀血内阻实为其最重要的病因病理,无论外感风寒、跌仆损伤,还是过劳伤神、久病误治,均可导致气血不畅,瘀血内阻经脉,不通而痛。另则头为肝胆二经所布,胆经行头之侧,肝经行头之巅,二经均主疏泄气机,若夫情怀不畅,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均能使瘀滞头部,清阳受阻而发生头痛之病。  相似文献   
28.
本文用五种血清化验方法测定了140例慢性布病患者的血清抗体。结果表明:1.总的阳性率偏低。2.莱特,Coomb's,虎红三者阳性率一致。3.慢性患者莱特反应以1∶50以上者临床符含率高。4.多项血清学阳性提示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29.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发病率高,根治性治疗后,复发病灶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是一种在PCa中高表达的跨膜糖蛋白,利用核素68Ga标记其小分子抑制剂作为显像剂,进行PET/CT显像,可以得到反映PCa病灶在体内分布的影像。欧美很多国家已经将68Ga-PSMA PET/CT应用于寻找PCa患者复发病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综述了多个有关68Ga-PSMA PET/CT在前列腺癌复发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我们对该项新技术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30.
1967年以来,法国Roux研究从羊种布氏菌中提取酚不溶性抗原组分(以下简称PI),初用于人群免疫,后用于临床脱敏治疗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取得良好效果。我们继1983年卫生部批准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参照Roux的方法从牛型104M布氏菌中提取的PI进行中量人群免疫反应观察之后,在国内首次应用PI治疗了慢性布病,现将30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本组病例大多来自黑龙江省内农牧场,按地方病北办1977年制订的人布鲁氏菌病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试行标准,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