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康莱特联合奥沙利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以及灌注治疗对恶性胸腔积液中SiSo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CAS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非小细胞肺癌并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康莱特组35例,奥沙利铂组35例及联合用药组40例,分别收集胸腔注药前及每次注药48h后的胸水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胸水标本中的RCAS1、VEGF水平。结果:三组疗效比较,联合组优于康莱特组(P<0.01)。生活质量改善方面,联合组优于康莱特组与奥沙利铂组(P<0.05)。三组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比较,康莱特组低于联合组及奥沙利铂组(P<0.05)。三组治疗前、第1周期治疗后、第2周期治疗后胸水RCAS1及VEGF表达水平均有逐渐下降趋势(P<0.05),联合用药组较其它两组下降更明显(P<0.001)。结论:康莱特联合奥沙利铂胸腔灌注对控制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检测胸水RCAS1、VEGF表达水平可评估康莱特联合奥沙利铂灌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就诊的46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艾拉莫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的眼干、口干、雷诺现象以及关节痛等症状评分值均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的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G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艾拉莫德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艾拉莫德,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述近2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现状。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7年1月1日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纳入以针灸疗法为主要干预手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改良的Jadad质量评分、数据信息提取与数据库的建立,提取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文献的发表数量、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与结果、腧穴选择与归经、治疗时间与疗程、疗效判定标准、结局指标等。结果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的使用缺乏统一和规范。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针灸疗法配合药物治疗,一类为各种针灸疗法的单独或组合运用。单独作为干预措施使用的针灸疗法以针刺配合灸法最多见。取穴组方具有远近配穴、俞募配穴及循经配穴的特点,使用频率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内关等。选取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居多;治疗疗程的各临床试验差异较大,结局指标以有效率为最多。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结论 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但临床方案设计的诸多环节尚有欠缺,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结论的准确性,有待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丹参辅助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常规应用泼尼松等药物,治疗组加用丹参静脉注射,检测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纤维蛋白肽A及D-二聚体的变化,并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及有无出血情况。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没有出血或出血倾向。结论丹参辅助治疗紫癜性肾炎能明显增加疗效,且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统计分析2016—2020年期间发表的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并对结果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以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器质性胃肠病则是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主。电针和灸法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方法,功能性胃肠病以电针干预为主,器质性胃肠病以灸法为主。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中脘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器质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结论:近5年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实验以电针干预为主,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研究;器质性胃肠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以灸法为主,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中药汤剂使用情况,对中药的应用频次、频率、分类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200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中药汤剂治疗数据,共使用中药汤剂482方,268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6 455次,其中使用频次前10味的药物有甘草、茯苓、黄芪、白术、川芎、山药、丹参、鸡血藤、黄连、鸡内金。在268味中药中,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二者所占比例高达81.79%;清热药以清热燥湿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活血化瘀为辅,兼顾其他,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隔物灸法对慢性胃炎胃黏膜保护的临床效果,并与安慰灸组进行对比,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将6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 例。治疗组采用隔物灸法,取穴内关(双)、中脘、气海、足三里(双);对照组采用安慰灸法,取穴同治疗组。两组均每次每穴灸1壮,一周3次,共治疗12次后对比治疗前后血清检测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PCR值)及中医症状量表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9%,明显优于对照组(16.1%),两组间中医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G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PGI和P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后局部温度差异与疗效间存在一定规律性,隔物灸有效改善了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I浓度、PCR值,对GAS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纤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导大鼠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应用的最佳浓度,为下一步进行药物玻璃体溶解术后白内障动物模型的药物剂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只,右眼均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A组实验眼玻璃体内注射纤溶酶0.15 U+透明质酸酶5 U,B组注射纤溶酶0.25 U+透明质酸酶5 U,C组注射纤溶酶0.50 U+透明质酸酶5 U,左眼玻璃体内均注射眼用平衡盐液10 μL.注药前后常规行裂隙灯、直接眼底镜检查观察眼部一般情况,7 d后处死动物并摘取眼球标本做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玻璃体视网膜内界膜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情况.结果 各组实验眼裂隙灯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眼内炎症反应.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各组实验眼均有不同程度PVD的发生,其中A组出现部分性PVD占5/6,完全性PVD占1/6;B组出现部分性PVD占1/3,完全性PVD占2/3;C组均出现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00%;对照眼均未见PVD发生.A、B、C 3组实验眼出现完全性PVD的总发生率为61.1%(11/18),与3组对照眼(0/18)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组实验眼出现完全性PVD的发生率为100%(6/6)与A组实验眼16.67%(1/6)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光学显微镜检查各组注射眼均未发现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结论 玻璃体内联合注射0.50 U纤溶酶和5 U透明质酸酶诱导玻璃体液化和完全性PVD发生的效果最好,对眼内组织无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放线菌素D对持续感染乙脑病毒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乙脑病毒感染人肝癌细胞株KN73,采用标准胰蛋白酶消化技术进行细胞传代,建立持续感染系,加入不同浓度的放线菌素D(0~2.0mg.L-1),24h后收集细胞内病毒,应用空斑形成实验测定病毒含量,对比用药前后持续感染病毒量的变化。结果:用浓度为0.1,0.2,0.5,1.0,2.0mg.L-1的放线菌素D处理感染细胞后,细胞内病毒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89,3.33,4.34,4.52,4.85倍。结论:放线菌素D可使持续感染的乙脑病毒复制增加。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发现肺移植术后患者可出现明显的OSA。本文拟从肺移植术后发生OSA的患病率、发病机制、干预措施及OSA对肺移植术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对于肺移植术后OSA的患病率,多项研究报道不尽相同,OSA患病率约73.8%,且多以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为主。在一项横断面分析中,研究者对77位临床稳定的肺移植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