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VEGF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膀胱癌细胞VEGF表达的作用和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 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细胞 VEGF表达的抑制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并观察条件培养液对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细胞的 VEGF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VEGF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的 VEGF表达 ,故对临床膀胱癌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极具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抗人膀胱癌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抗人膀胱癌抗独特型抗体(Ab2)并进行体外实验和鉴定,探讨通过免疫效应治疗或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方法:提取膀胱癌抗原(Ag),应用膀胱癌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Ab1),Ab1经胃蛋白酶水解制备Ab1的F(ab‘)2片优,以F(ab‘)2片段免疫新西兰白兔,其血清经凝胶纯化后获抗人膀胱癌抗独特型抗体(Ab2),采用ELISA等方法进行鉴别。结果:Ab2与Ab1呈阳性反应,与BALB/C小鼠γ球蛋白呈阴极反应;Ab2与Ag竞争结合Ab1;Ab2与Ag的结合。结论:Ab1是针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单克隆抗体,Ab2是具有膀胱癌抗原的抗独特型抗体。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P53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196例膀胱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分别进行VEGF,HIF-1α及P53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这三种标志物与临床分期和细胞分级的关系及VEGF/HIF-1α在瘤细胞中的共表达情况,并就P53与VEGF/HIF-1α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膀胱癌患者中VEGF,HIF-1α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57.2%和49.3%。同时提示非肌层浸润和分化好的低级别膀胱癌患者中VEGF,HIF-1α和P53表达水平低于肌层浸润和分化差的高级别患者,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HIF-1α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其中共表达率为48.6%(92/196),P53与VEGF和HIF-1α阳性表达也呈正相关(P53vs VEGF P0.01,P53vs HIF-1αP0.05)。结论 VEGF/HIF-1α共表达提示在肿瘤组织细胞中存在VEGF/HIF-1α信号转录现象,P53与VEGF/HIF-1α表达的相关性,表明突变型P53基因可能参与了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重视三者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提高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及复发风险预测,对分子靶向用药的基因治疗也可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正淋巴瘤来源于淋巴造血系统,属于一类恶性肿瘤,可累及全身系统,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发生于结外的淋巴瘤大多数为NHL,原发于睾丸或侵犯睾丸的NHL较罕见,我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睾丸原发NHL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原发于睾丸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Iarge B-cell Iymphoma,DLBCL),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裸鼠原位膀胱癌移植瘤模型,探讨反义微小RNA-21(miRNA-21)腺病毒载体+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裸鼠膀胱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作用,为评价基因治疗改善膀胱癌化疗耐药性的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携带反义miRNA-21载体+MMC和单独使用携带反义miRNA-21载体或MMC经尿道膀胱灌注治疗成瘤裸鼠,观察肿瘤生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应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瘤细胞的增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反义miRNA-21组和MMC组细胞的增殖率分别是25.6%±6.9%,50.4%±8.3%,37.9%±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测定结果提示:瘤细胞凋亡率依次为:联合用药组(81.5%±6.1%),反义miRNA-21组(49.5%±7.3%),MMC组(56.8%±3.9%),组间比较P〈0.05。联合用药组10只成瘤裸鼠中无一只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零,而单独应用载体或化疗组各发生4只转移,转移率为40%(4/1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因治疗+化疗联合治疗人膀胱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策略明显优于只用基因或化疗的单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人膀胱癌 T24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探讨外源性表达 VEGF165b 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移植未转染和转染 VEGF165b 表达载体的人膀胱癌 T24细胞到裸鼠膀胱内,28 d 使处死动物,称量肿瘤重量,测定肿瘤体积。Western blot 法检测肿瘤 VEGF165b、p-VEGFR2、AKT、p-AKT 蛋白表达。结果转染 pcD-NA-VEGF165b 组肿瘤重量和体积与未转染组和转染 pcDNA3.0组相比明显降低(P <0.05),而未转染组和转染pcDNA3.0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转染 pcDNA-VEGF165b 组与未转染组和转染pcDNA3.0组比较,VEGF165b 表达增高,p-VEGFR2、p-AKT 表达降低,而未转染组和转染 pcDNA3.0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外源性表达 VEGF165b 可通过抑制 VEGFR2信号通路传导而明显抑制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KDR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RT-PCR方法提取KDR胞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区编码基因,构建真核分泌型表达质粒pCI-KDR,脂质体法转染至T24细胞,经G418抗性压力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VEGF结合活性,筛选稳定表达sKDR的T24细胞株,RT-PCR检测细胞KDR基因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sKDR对T24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 结果稳定表达sKDR的T24细胞KDR mRNA表达水平(0.665±0.048)明显高于空质粒对照组(0.160±0.015)(P<0.0001),细胞增殖水平下降了55.1%(P<0.0001),其细胞培养上清抑制HUVEC增殖的能力提高了41.6%(P<0.0001),出现了明显的G0/G1期阻滞(P=0.0078)和细胞凋亡(凋亡率12.7%).结论 靶向KDR的sKDR通过干扰VEGF/KDR的信号传导通路可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及HUVEC在体外的生长速度,KDR有可能成为新的膀胱癌抗血管生成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细胞移植法建立模拟人的膀胱原位癌荷瘤裸鼠模型,为临床膀胱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株T24原位移植到裸鼠膀胱内后定期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并进行解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细胞学检查。结果裸鼠膀胱内的癌发生率为94.0%(47/50),组织病理学检查:Ⅰ级23例,Ⅱ级15例,Ⅲ级9例,免疫细胞学证实该模型具有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株T24的特性。结论模拟人的荷瘤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符合临床上膀胱肿瘤向膀胱内生长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构建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膀胱癌模型进行无创诊断的价值。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大鼠定期膀胱灌注MNU,每次2mg,每2周1次,共4次。对照组大鼠同时膀胱灌注生理盐水,每次0.2mL。于第14周末麻醉大鼠后进行MRI扫描检测,检测后处死大鼠,取膀胱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实验组45只大鼠14周末存活43只,死亡2只,存活率95.6%,死亡率4.4%;经MRI扫描膀胱均见异常信号,提示肿瘤形成,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存活大鼠成瘤率为100%。对照组15只大鼠14周末存活14只,死亡1只,存活率93.3%,死亡率6.7%;经MRI检查未发现膀胱肿瘤,病理检查未见膀胱癌,成瘤率为0。2组大鼠成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NU膀胱灌注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方法简便、可靠;MRI扫描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可作为该模型的无创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