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21.
目的初步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5N1假病毒检测体系,观察EGCG对A/Thailand/Kan353/2004H5N1毒株假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采用H1N1 FM_1病毒检测体系,根据药物与病毒、细胞的不同作用,通过两种给药方式,评估EGCG对甲型流感病毒FM_1的抑制作用。结果 EGCG能特异性的抑制H5N1假病毒的进入,IC50为145.10μmol.L-1;EGCG对神经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417.20μmol.L-1,EGCG对预防和治疗给药方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6.88μmol.L-1和14.83μmol.L-1,治疗指数分别为58.02和26.92。结论 EGCG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病毒的进入和神经氨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322.
茶黄素衍生物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潋  刘叔文  杨洁 《中草药》2013,44(17):2437-2441
目的 研究茶黄素衍生物的混合物(含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简称茶黄素衍生物)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H5N1假病毒检测体系,观察茶黄素衍生物对A/Thailand/Kan353/2004 H5N1毒株假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血凝抑制实验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进一步分析茶黄素衍生物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采用H1N1 FM 1病毒检测体系,观察茶黄素衍生物对甲型流感病毒FM1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评价茶黄素衍生物对MDCK细胞的毒性.结果 茶黄素衍生物能明显的抑制H5N1假病毒的感染力,IC50为(151.88±18.95)μg/nL;对血凝素HA1亚基无抑制作用;对神经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129.09±1.33)μg/mL;能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FM 1株.此外,茶黄素衍生物对MDCK细胞的毒性较小,CC50为(879.89±4.54) μg/mL.结论 茶黄素衍生物可能通过与血凝素HA2亚基结合而抑制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提示茶黄素衍生物是通过多靶点发挥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3.
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采用肾上腺素联用山莨菪碱抢救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4.
目的探讨电子血压计与水银血压计测量儿童血压的差异性。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11月年龄6个月~5岁之间的240例心脏超声检查的儿童,选用两种血压计测量同侧上肢肱动脉血压,并比较结果。结果两种不同血压计在不同年龄段患儿测量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电子血压计与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95,0.630(P0.05)。结论在儿童血压测量的应用中,电子血压计准确性与水银血压计相当,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25.
目的调查伴有传染性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在某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94例,按是否伴有传染性疾病分为两组,其中伴有传染性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47例(50%)、普通血液透析患者47例(50%)。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伴有传染性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13.43±21.09)分,普通血液透析患者评分为(150.22±20.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P<0.01)。结论伴有传染性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普通血液透析的患者,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26.
李毅芳  李湘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81-2182
【目的】分析糖尿病(DM)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DM合并RA患者9例为观察组,单纯DM患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空腹血糖(FBG),C反应蛋白(CRP),空腹胰岛素(FINS),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FBG、CRP、FINS和ESR与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9例RF均为阳性,合并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症多,血糖控制更困难,糖尿病加大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27.
目的构建靶向AKT基因的mi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转染胃癌BGC-823细胞后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两条针对AKT基因的特异性miRNA干扰序列,与载体pcDNATM6.2-GW/EmGFP—mi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纯化并鉴定后转染BGC-823细胞,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技术鉴定重组体对AKT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使用M1Tr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针对AKT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构建成功,BGC-825细胞转染该质粒后AKTmRNA及AKT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AKT靶向m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其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28.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多潘立酮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普萘洛尔为内标,取血浆样品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后乙醚提取,再用0.2 mol·L-1盐酸溶液提取乙醚中药物,取20μl进行HPLC测定。色谱柱: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3.5)(25:75),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82nm;发射波长:326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结果: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0~100.0μg·L-1(r=0.999 2),相对回收率在99.1%~108.8%之间,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靠,准确,稳定性高等特点,适用于多潘立酮血药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329.
目的调研深圳地区部分口腔医疗机构比色板使用情况,为加强医技沟通、提高瓷修复体配色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地区部分口腔医疗机构共251名口腔全科或修复专科医师进行问卷调研,内容包括比色板使用情况、比色技巧掌握程度及医技沟通情况等,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202份,其中38.6%受访者使用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17.7%使用VitapanClassical比色板,41.4%同时使用以上两种比色板,2.3%选择其他品牌比色板;55.9%受访者不能正确使用Vitapan3D-Master比色板;41.6%受访者从未或极少与技师就修复体颜色进行沟通。结论比色板在深圳地区口腔医疗机构使用广泛;口腔医师未正确掌握比色板使用方法及缺乏医技沟通可能是瓷修复体颜色匹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0.
目的探讨超激光治疗对急、慢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15例(142耳),按病程分为急、慢性治疗组,急性组60例72耳又分试验组30例35耳,对照组30例37耳;慢性组55例70耳又分试验组22例36耳,对照组23例34耳。试验组采用超激光联合波氏法咽鼓管吹张及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用波氏法咽鼓管吹张及药物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组中治疗后5天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后1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5天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组中治疗后5天、10天、15天,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初期应该尽早及时使用超激光照射治疗,疗效显著且可缩短疗程。超激光治疗是一种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高效、安全的保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