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258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了解来自中国6个城市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哈尔滨、沈阳、北京、西安、上海和南京6个城市18 ~ 75岁480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流行病学问卷、体格及生化检查.结果 共有456例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人群尿酸水平平均为296.5 μmol/L,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病率为16.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肌酐(creatinine,Cr)、高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与SUA水平升高,与HUA患病呈正相关;在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 7.5 mmol/L下FBG与SUA呈正相关(r =0.21,P<0.001),在FBG≥7.5 mmol/L下FBG与SUA与其呈负相关(r=-0.42,P=0.016).结论 调查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SUA水平偏高,SUA与性别、BMI、TG、Cr、BUN、FBG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常见喘息性疾病患儿住院期间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为改善和促进患儿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3年1-6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20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 按单双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 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住院时间[(5.52±1.26)d]比对照组[(6.53±1.29) d]明显缩短, 吸入方法得分干预组(7.00±1.84)比对照组(5.90±1.98)明显提高, 精神状况(38%)比对照组(25%)有所改善、患儿家长知识掌握度(52%)好于对照组(18%)、护理满意度(80%)亦高于对照组(6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在常见喘息性疾病患儿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促进其健康。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南通市家栖鼠VKORC1基因与其抗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鼠尾组织DNA,用PCR法扩增属VKORC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该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该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南通市家栖鼠的抗药性与其VKORC1基因突变关联度不大,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结论南通市抗性鼠与非抗性鼠之间VKORC1基因没有氨基酸残基突变,但有SNP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4.
梁宇  沈群山  张珺  孟杰  李海波 《安徽医药》2019,40(6):609-612
目的 研究二次电切联合吉西他滨即刻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5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将仅行TURB-t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TURB-t术后且行二次电切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吉西他滨即刻灌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病灶残留、肿瘤的复发率及进展率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首次TURB-t术后残留率为8.33%,观察组为14.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815)。对照组患者12个月内肿瘤复发率为33.33%,观察组为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对照组患者24个月内复发率为50.00%,观察组为17.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8,P=0.014)。对照组患者24个月内肿瘤进展率为33.33%,观察组为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结论 二次电切能减少肿瘤病灶残留,二次电切联合吉西他滨即刻膀胱灌注治疗能够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对预防患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关于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或部分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或吡柔比星治疗的比较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4年7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5.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同质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426例膀胱癌患者,其中行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患者757例,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患者669例。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有效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31,95%CI为1.02~1.6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复发率低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0.76,95%CI为0.59~0.9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54,95%CI为1.13~2.12,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血尿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2.46,95%CI为1.24~4.88,P<0.05)。结论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较灌注羟基喜树碱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探索16p11.2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检测的遗传学变异。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并接受CMA检测的16p11.2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指征、遗传学结果、家系调查及妊娠结局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发现22例患者(20例胎儿、2例患儿)的16p11.2核心区域拷贝数变异,16p11.2综合征的整体检出率为0.226%。其中8例胎儿超声异常(2例脊椎发育异常、1例泌尿系统异常、3例颈部透明层增厚、2例肠道回声增强),3例无创DNA结果异常,4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4例高龄妊娠。22例中10例行亲本验证,其中新发突变7例,遗传自母亲2例,遗传自父亲1例。另有1例胎儿核型异常,验证后遗传自母亲。20例胎儿中,9例活产分娩,1例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语言发育迟缓,其余生长发育未见异常。2例患儿携带缺失片段,临床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其中1例合并生长发育迟缓。结论 16p11.2综合征患者的骨骼、心脏、神经、泌尿系统以及语言发育异常,临床表型呈异质性与多样性,产前诊断仍需积累大量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通过监测分析热习服训练过程中人体生理心理指标变化,识别反映机体热习服获得程度的敏感指标,为热习服评价提供现场适用的技术方法和科学指导。方法 以113名青年男性军人为参试对象,热习服训练14 d;采取3000 m跑定量负荷运动的形式,监测热习服训练过程中4个时间点的3000 m跑前后生理、心理指标的变化。采用身体活动度仪配心率带、红外体温计、体重秤等设备,监测3000 m跑平台期心率、体温(耳温、额温、掌心皮温)、出汗量、3000 m跑成绩;以问卷形式测量感知用力等级(RPE)、热感觉(TSV)、出汗感(SFI)。结果 随着热习服训练时间的推移,3000 m跑前后耳温差呈现先升高(P<0.05)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3000 m跑成绩提高(P<0.01),即运动表现增强,3000 m跑训练冲量(平台期平均心率×成绩)明显降低(P<0.01),即心血管功能增强,据此可评价热习服形成。结论 3000 m跑训练冲量、耳温差易于监测且变化敏感,可作为训练现场热习服评价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39.
高度疟疾流行区快速控制疟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高度疟疾流行区快速控制疟疾的策略与方法.[方法]2004-2005两年期间,选择柬埔寨石居省疟疾高度流行区及其周边地带作为灭源灭疟试验区,共62个自然村21 343人口.在对当地疟疾流行情况进行了细致调查的基础上,采取三项主要灭源措施:①疟疾现症病人采用复方青蒿素(Artequick,ATQ)方案治疗,发热病人亦以此作假定性治疗;②儿童带虫率≥20%的17个村采用ATQ方案进行一次全民治疗;③儿童带虫率≥6%的27个村采用低剂量伯氨喹全民服药,每10d 1次,连续6个月.组织村抗疟员执行以上灭源措施.监测17个疫源村的人群带虫率,每6个月监测1次.[结果]采取灭源措施2年后,儿童带虫率从55.8%下降为5.3%:其中恶性疟带虫率由37.0%下降为2.3%;间日疟加三日疟带虫率由18.9%下降为3.0%;儿童恶性疟配子体带虫率由13.1%下降为1.2%.有8个村儿童恶性疟带虫率由采取措施前的平均46.5%下降至0.成人带虫率的改变与儿童带虫率改变相似,由46.5%降为6.3%;恶性疟带虫率由采取措施前的平均34.2%下降为2.5%,间日疟加三日疟带虫率由12.3%降为3.8%.[结论]灭源灭疟法有别于以控制蚊媒为主的传统方法,是一种又快又省钱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可在较短时间内扭转疟疾的高度流行,直至彻底消灭疟疾,值得在广大高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李海波  马森菊  石丹枫  王振中  姚新生  于洋  肖伟 《中草药》2020,51(15):4059-4074
川楝子作为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驱虫,是天然的杀虫剂。川楝子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含有柠檬苦素型三萜、木脂素、黄酮、甾体、有机酸等成分,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消炎镇痛、抗病毒、驱虫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由于川楝子有肝毒性、妊娠毒性等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川楝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毒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