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交通警察镉和铅暴露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风险分数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161名交通警察中(51名内勤人员,110名外勤人员)分析血和尿液中镉和铅浓度对CVDs风险分数的影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血和尿液中金属浓度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检测。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镉和铅暴露与CVDs风险分数的关联性。结果 外勤组尿镉和铅浓度均高于内勤组(P = 0.012和P = 0.001)。外勤组和内勤组血镉浓度分别为1.80 μg/L和1.05 μg/L,差异有临界统计学意义(P = 0.094)。血镉、血铅及尿镉浓度分别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FRS分数分别增加1.78、1.14和1.74(P均 = 0.001),ICVD分数分别增加0.63、0.48和0.68(P = 0.036、P = 0.017和P = 0.021),相对危险分数分别增加0.66、0.25和0.31(P<0.001、P = 0.009和P = 0.022)。结论 血镉、尿镉和血铅浓度与CVDs风险升高有关,提示重金属对交通警察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统一调查表,统一培训调查人员,2007-2009年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共调查企业2 891家,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有1 369家(47.35%);内资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数和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最多,分别占57.33%、28.55%;私有企业女工和农民工接触职业病危害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3.39%、64.90%;粉尘危害最为严重,超标率最高可达71.97%,其次为物理因素危害,超标率最高可达36.53%;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率为33.00%;岗前、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28.34%、72.36%,其中,部分内资和私有企业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均低于60.00%.结论 应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强化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加大力度构建“政府监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服务-企业自律管理”三位一体的职业病防治体系,不断提高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焦化作业工人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流行病学研究,为探讨代谢综合征、脂肪肝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冶金焦化厂焦炉和化产作业工龄10年以上的男性工人535人为暴露组:选择不接触或较少接触焦炉逸散物的该厂工龄1年以上的男性工人174人为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一般情况、职业史、个人史、血常规内科检查、血常规、血生化、乙肝五项、B超等。结果焦化生产场所不同程度存在焦炉逸散物(COE)危害,其中炉顶作业区苯并(a)芘(BaP)、苯溶物(BSM)危害比炉侧作业区和化产作业区严重,炉侧作业区BaP、BSM浓度比化产作业区略高。炉顶作业组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28.2%、10.4%、19.3%,炉侧作业组脂肪肝检出率为20.3%.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产作业组高血压检出率为31.7%,与对照组(17.2%)相比,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焦化作业工人中焦炉作业工人代谢综合征、脂肪肝高发可能与其职业暴露有关,COE有可能导致机体胰岛素抵抗(1R)而使代谢综合征和脂肪肝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环芳烃 (PAHs)相关肺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以期用于职业性肺癌及职业相关肺癌的筛检。方法 采用Western斑点印迹法 ,对确诊的PAHs相关肺癌组 (简称肺癌组 ) 2 9例、非肿瘤性肺病组 2 8例和健康对照组 30例人群的血清中P2 1、P5 3及热应激蛋白 (HSP) 70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中P2 1、P5 3及HSP70蛋白阳性检出率 (P2 15 8.6 2 %、P5 334.4 8%、HSP704 1.38% )高于非肿瘤性肺病组 (P2 114 .2 9%、P5 37.14 %、HSP70 10 .71%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血清标本P2 1蛋白敏感性为 5 8.6 2 % ,阴性预测值 (NPV)为 6 8.4 2 % ;P5 3蛋白的敏感性为 34.4 8% ,NPV为 78.0 5 % ;HSP70蛋白的敏感性为 4 1.38% ,NPV为 6 3.0 4 %。 3种蛋白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可提高到82 .76 % ,与任何单一指标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NPV为 78.2 6 %。 18例细胞学阴性肺癌患者P2 1、P5 3或HSP70阳性 13例 ( 72 .2 2 % )。结论 P2 1、P5 3及HSP70蛋白联合检测对PAHs相关肺癌诊断提供了一套筛选指标 ,同时可补充细胞学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应用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2007—2011年检测资料,了解辖武汉市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明确职业病防治重点。职业病危害中物理因素的检测合格率最低,其次为粉尘,化学因素合格率最高。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为矿采冶炼、轻工、其他行业、矿采能源、设备制造、化工。内资企业合格率最低,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次之,港澳台投资企业最高;大型企业合格率低于中小型企业。提示要根据行业特点、经济类型、企业规模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钢铁业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已为人们所公认.噪声是钢铁行业的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一,对工人健康的不良影响,尤其对听力损伤的特点及严重程度如何,报道甚少.本文对武钢冷轧、大型厂463名噪声作业工人和109名对照人群进行了健康调查和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我国高血脂患病率虽然仍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但呈日益增高趋势,为了解高血脂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职业人群分布情况,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于2005年6~7月在武汉市某能源厂全部工人中进行了高血脂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调查。湖北武汉430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武汉市企业工作场所铅危害状况,为职业卫生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2008—2012年对武汉市工作场所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将所需信息用SPSS16.0进行统计描述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检测了2008—2012年武汉市43家企业,共有检测点536个,其中不合格点130个,不合格率24.25%。铅的超标率2009年较2008年有所增加,后逐年降低,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份铅危害场所空气中铅超标有显著差异(P〈0.05)。中小型企业铅超标率最高,中型企业其次,未发现大型企业有超标情况,不同规模企业超标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池制造厂铅的超标率最高,为46.46%,塑料制造厂、汽车修理业其次,电子设备制造厂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质企业铅超标率不同,外资企业最高,其次为内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超标率最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年来武汉地区总体铅的职业性危害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中小型蓄电池制造厂及塑料制造厂生产环境中铅的超标率仍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温中暑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武汉市1994-2010年每年6-8月的逐日气象因素与逐日的高温中暑病例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气象参数,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中暑与日均温、日最高温、日最低温、日均湿度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T日均温≤30℃情况下中暑主要与日均温有关;在T日均温>30℃情况下中暑与日均温、日均湿都相关.结论 高温中暑的发病与日均温、日均湿有关,并随着日均温的升高,日均湿的协同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路径分析,深层次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等因素对职工职业倦怠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方法对某制造厂所有635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会人口学资料、个人噪声暴露史,职业倦怠通用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等。结果情绪衰竭、消极怠慢和职业效能存在不同的影响路径,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对工人情绪衰竭和消极怠慢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其作用路径为社会支持直接和通过积极应对及消极应对间接影响情感耗竭及消极怠慢;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工人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效能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其路径为社会支持直接和通过积极应对及消极应对间接影响职业效能感;自我效能直接和通过积极应对及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职业效能感。结论提高工人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可以减轻职业倦怠。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