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73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丙氨酰(膜)氨肽酶(CD1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并评估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判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17例,利用免疫组化法分析CD1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对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胃癌组织中CD13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以CD13相对表达量中位数(4.25)为界,将患者分为CD13高表达组(59例)和低表达组(58例)。CD13高表达组CEA≥5μg/L、存在脉管浸润、T分期3~4期、N分期2~3期及病理分级3~4级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均P<0.05);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13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01);KM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D13高表达(HR=2.125,95%CI:1.256~3.595)是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以CD13相对表达量4.22为截点值,预测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的灵敏度为75.71%,特异...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胃切除术(RAG)治疗胃癌的可行性与近期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235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100例行RAG,135例行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LAG)。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相匹配。无论是全组或按BMI、切除类型和年龄所分的亚组中,RAG组均较LAG组术后住院时间减少、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加(均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RAG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增加主要在于第6、7、10、11p、14v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的增加(均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进流质饮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RAG治疗胃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但其远期结果及预后还需更多研究来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对近端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临床疗效,以明确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在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上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119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机器人组),57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BMI、TNM分期、肿瘤直径、pT分期、pN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P <0.05),淋巴结清扫总数和第一站淋巴结数目多于腹腔镜组(P <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腹腔镜组(P <0.05);两组第二站淋巴结数目、脾门淋巴结总数、脾门淋巴结阳性率、手术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通过化学合成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QS)信号分子OdDHL,并观察该分子对小鼠肥大细胞生物学作用.方法 通过化学方法 合成OdDHL分子,经质谱、磁共振和高效液相色谱确定其结构和纯度,并采用OdDHL分子感应菌株检测其生物活性.以不同浓度OdDHL分子作用于小鼠肥大细胞系P815,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活力改变、凋亡现象以及胞内钙离子变化.结果 成功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OdDHL分子,该分子能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细胞活力,并能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可上调胞内钙离子浓度.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OdDHL分子可诱导P815细胞凋亡并上调胞内钙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45.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role of domain Ⅱ of hepatitis C virus(HCV) 5'noncoding region (5'NCR) in its translation initiation activity. Methods The fragment of HCV 5' NCR with deletions of 5'-proximal 118 nucleotides were amplified with PCR, then was used to substitute for the full length HCV 5'NCR of plasmid pCMVNCRIuc, a firefly luciferase(Flue)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regulated by HCV 5' NCR, to generate recombinant plasmid pCN1-d3, pCMVNCRIuc, pCN1-d2 (modified pCMVNCRluc with deletions of HCV 5' NCR nt1-43) and pCN1-d3 were transfected into HepG2 cells with liposome transfection protocol, respectively, and the relative luciferase activity was measured to analyz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the truncated 5'NCR on Fluc gene expression. Meanwhile the Fluc mRNA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Results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Fluc mRNA levels of the 3 plasmid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0.05), and there were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lative luciferase activity of plasmids pCN1-d2 and pCMVNCRluc(P 0.05). However, that of pCN1-d3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1, compared with pCN1-d2 or pCMVNCRluc). Conclusion Structural domain Ⅱ of HCV 5' NC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translation initiation activity.  相似文献   
46.
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以肿瘤边缘残留病灶复发和淋巴结内的微转移灶复发居多 ,手术切口种植转移较少。本文报告术后切口种植转移 2例。病例 1,男 ,6 3岁 ,农民 ,病案号 175 95 4。因右侧舌癌于1988.3.入院 ,检查见右侧舌中后部溃疡性肿物、已侵犯口底 ,最大径 5 .5cm ,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全麻下行右侧舌颌颈联合根治术、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内缺损。术后伤口I期愈合 ,病理报告为高分化鳞癌。术后 5个月发现右侧锁骨上窝花生米大肿物 ,并迅速增大至核桃大小、顶端破溃 ,于同年 9月再次入院。检查 :全身远处脏器未发现转移灶。右侧胸…  相似文献   
47.
残胃癌一般是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根治术后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位癌。因腹腔镜残胃癌根治术切除率低故操作仍困难。虽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技术趋于成熟,但关于腹腔镜残胃癌的报道仍较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在完成700余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基础上成功施行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18例,其结果显示: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技术上安全可行并有满意的近期效果,已掌握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外科医师可实施腹腔镜残胃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善检查后,行早期复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开腹清创,一期手术行腹腔开放疗法,腹腔感染控制后于14 d内行二期关闭腹腔术.术中吸取腹腔内脓液行细菌培养.术后予以抗休克、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一期和二期手术,二期术后因感染性休克和MODS死亡6例,治愈出院30例,其中行2次手术8例.两期手术时间为(157±26) min,术中出血量为(230±64)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4 ±7)h,术后住院时间为(16±5)d.所有患者成功行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菌株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革兰阳性菌17株,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等抗生素.3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6例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患者发生腹壁切口疝,均经肠粘连松解术或切口疝修补术治疗后痊愈.其余22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能够耐受手术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采用腹腔开放疗法早期开腹清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经胸壁入路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17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病变155例,72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83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双侧病变62例,21例行双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13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8例一侧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另一侧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果:3例甲状腺癌患者中转行开放根治术,余者均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出现颈前区肿胀23例,消肿治疗3~6 d痊愈;抽搐7例,补钙1~3 d缓解;声音嘶哑4例,1~3个月自愈。无血清肿、窒息等其他并发症发生。168例放置引流管,12~50 h拔除,引流量10~70 ml;术中出血量3~50 ml,手术时间33~135 min,术后住院2~7 d。随访3~30个月,术后切口瘢痕小,无一例复发。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临床疗效确切。经胸壁入路直线操作路径短,患者创伤小,出血少,美容效果好,值得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0.
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防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中下段直肠癌患者Dixon手术治疗成功率 ,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瘘。方法 五年收治直肠癌 2 35例 ,采用Dixon手术治疗 12 0例 ,发生吻合口瘘 6例。结果  6例吻合口瘘者 5例经引流管引流局部冲洗痊愈 ,1例行骶前引流痊愈。结论 采用Dixon术时应注意吻合口血供、张力大小及吻合技术等 ,避免吻合口瘘发生 ;如发生吻合口瘘 ,应及时准确判断瘘口大小 ,采取相应措施以达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